【决胜期末】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好题汇编(十二):汽化与液化【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决胜期末】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好题汇编(十二):汽化与液化【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3 10:3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两只外形不同的容器放在同一环境中,如图所示,原来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相同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水的多少情况是(  )
A.甲容器内水较多 B.乙容器内水较多
C.两容器内水一样多 D.缺少条件,不好判断
2.下列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湿手烘干 D.蜡烛滴“泪”
3.如右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B.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C.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4.小王以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下图。甲小杯为隔盐水加热,乙小杯隔油加热,丙小杯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外锅温度分别为盐水温110℃、油温200℃、砂温205℃,若甲、乙、丙三小杯的水均呈沸腾状态,则此三小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C.稍后沸腾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6.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7.某天,杭州交通之声正在讨论汽车前挡风玻璃起雾变模糊的问题,广大听众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吸热汽化形成的
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都可以除雾
C.夏天,因为使用冷空调,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
D.冬天,因为使用热空调,只要打开车窗外的雨刮器即可除雾
8.如图所示,抽动活塞,使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堵住注射器的管口,继续向后抽动活塞,以见到液态的乙醚消失不见;反方向推动活塞,压缩管内气体,可以观察到管内再次出现液态的乙醚。这个实验说明( )
A.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B.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凝固
C.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D.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凝固
9.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10℃∽7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图乙是水沸腾时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沸腾后形成的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又継续沸腾了一段时间,说明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加热
10.某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做了以下四个实验,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取水的质量要相同
B.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C.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D.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1.如图,将敞口锥形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停止加热后,发现水停止沸腾,立即用一铜片紧紧盖住锥形瓶,并在铜片上放一大块冰,发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B.放在金属片上的冰会液化吸热
C.在金属片上放冰后,锥形瓶内的气体温度下降,气压减小
D.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12.如图所示,盛一盆水, 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将纱布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1)简易冰箱利用________来降低饭菜温度;
(2)若把简易冰箱放在通风处,饭菜可以保鲜更长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13.在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以后,小明回家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水烧开后壶口冒出“白气”。请回答:
(1)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根据甲、乙两图所示情况可以判断出房间________的气温较高;
(2)A、B两幅图中,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________图;
(3)如果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14.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① 。② 。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
15.如图甲是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在液体沸腾过程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该液体的沸点为________℃,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及解析
B
解:两只外形不同的容器放在同一环境中,原来盛有质量相等的水,经过相同一段时间后,由于液面的面积不同,蒸发的快慢也不同,在同一环境下,液面的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所以甲容器蒸发出去的水较多,则剩余的水少,乙容器剩余的水就较多,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B
【解析】
A.冰雪消融,冰直接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湿手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3.C
【解析】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据此分析判断。
对容器底部加热,水和油都会吸热,由于蒸发不需要一定的温度,所以油会不断蒸发;下面的水由于被上面的油膜覆盖,因此无法蒸发。下面的水达到沸点后还会继续吸热,因此水会沸腾;上面的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因此在水没有完全汽化前不会沸腾。当下面的水全部汽化后,油吸热达到沸点开始沸腾。故C正确,而A、B、D错误。
A
解:因为外界的温度高于100℃,甲、乙和丙三个小杯都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小杯里的的水都会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综上所述,三杯水的最终温度是相同的。
故选:A。
5.D
【解析】
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A
解:
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会迅速降低(需要的时间较短),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需要的时间较长),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
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则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解析】(1)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内侧;(2)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外侧。
【分析】本题考查同学对身边常见现象和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力,对物理规律要准确地理解和记忆。
【详解】A、前挡风玻璃起雾现象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对挡风玻璃进行加热,雾会吸收热量汽化,故B正确;C、夏天,汽车内部温度较低时,车外温度很高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车外侧玻璃上发生液化,形成白雾。故C错误;D、冬天,由于水雾出现在玻璃内侧,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D错误。故选:B。
8.A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分析】能进行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并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只要勤于思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详解】向外拉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液态乙醚消失,此时乙醚发生了汽化现象;反方向推动活塞,又会观察到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乙醚液化。但不能说明通过压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故A正确、BCD错。故选A。
9.B
【解析】(1)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各温度计的量程。体温计、家用寒暑表、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都不会达到100℃;(2)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3)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4)根据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通过沸腾的两个条件结合热传递的知识进行分析。
【分析】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有关实验仪器的调节、沸腾的特点、沸腾的现象等,是此类实验经常考查的问题,要熟练掌握。
【详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10-7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是水沸腾时的现象,故B正确;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
10.C
【解析】
A.因为水越多,相同条件下全部蒸发完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要控制水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AB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上方空气流速都相同,改变了表面积,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BC两图中水的质量、上方空气流速相同,但表面积和温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AD两图中水的质量、温度、表面积都相同,改变了上方空气流速,可以得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1.B
解:A、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故A正确;
B、放在金属片上的冰会熔化吸热,故B错误;
C、在金属片上放冰后,锥形瓶内的气体温度下降,气压减小,故C正确;
D、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D正确。
故选:B。
12. 蒸发吸热 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解析】
(1)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口袋边缘浸入水里,这样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使食物温度降低,所以,简易冰箱利用蒸发吸热来降低饭菜温度。
(2)把这个简易冰箱放在通风的地方,里面的饭菜可以保持更长的时间不变质,这是因为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可以加快蒸发。
13.(1)液化;乙 (2)B (3)不变
【解析】1、“白气”是小液滴。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需要放出热量,较热的水气遇低温的物体易发生液化;
2、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沸腾时会有大量的气泡从容器底部升上来,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的水气化进入气泡,所以气泡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在液面破裂,跑到空气中;
3、液体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此时的温度不会再升高。
【解答】(1)水蒸气是看不到的,这些“白气”是由于壶口跑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液滴形成的,甲图与乙图相比,甲图“白气”团大,说明液化过程容易,根据液化的条件可知,液化需要遇冷所以温度更低时较易液化,据此可知房间乙的气温较高;
(2)因为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是变大的,所以符合水沸腾前的情形的是B图;
(3)由于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已经不会升高,所以 加大炉火猛烧,则壶内开水的温度不变。
14.(1)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湿沙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
【解析】双层陶罐运用水蒸发吸热的特征使食物降温,同时相对湿度和风速对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起一定作用,结合图片分析。
【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是不同的,使其对降温效果的影响有:①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风速有关,空气相对湿度一定时,风速越大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②双层陶罐降温效果与相对湿度有关,风速一定时,空气相对湿度越小,双层陶罐降温效果越好。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原因是:湿砂层中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蒸发更快,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
15.86;吸热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上增大,那么实际温度在0℃以上,则该液体的沸点为86℃;
(2)虽然液体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加热,所以说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决胜期末”好题汇编(十二)
汽化与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