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项目是冰壶。冰壶比赛充满着科学知识,比如:比赛的冰面是非常特殊的,在一块平整的大冰面之上,由制冰师①撒上均匀的小水珠,形成了直径为0.3毫米的小冰珠。比赛者在擦冰时,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摩擦力减小,冰壶的速度会增大。下列关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小水珠变小冰珠属于熔化 B.②中小冰珠变水属于凝华
C.①中小水珠变小冰珠需要吸热 D.②中小冰珠变水需要吸热
2.如图是某网友拍摄的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是因为太阳光在两种砖上的照射强度不同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3.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下列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会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会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会吸热 D.这是熔化现象,会放热
4.追踪考察动物种群分布的科学家发现了一大型动物在沙滩上留下的一组较深的脚印,随行的工作人员用蜡块熔化后浇铸成脚印的模型来判断动物的身高、体重等。图中最能正确反映蜡块物态变化过程的图像是( )
A.B.C. D.
5.如图所示是萘熔化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萘在60℃时开始熔化 B.萘的熔化时间是7min
C.在ab段萘不吸热 D.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6.将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紧贴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7.如图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52℃
8.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如图),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已经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全部没有结冰 B.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C.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D.已经全部结冰
9.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10.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0~35min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15~20min内没有吸收热量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该物质熔点为80℃,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15min
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
11.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 1731 克月壤样本安全着陆。降落时,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上万摄氏度。为了保护返回器内月壤样本不被高温破坏,制作返回器“防护服”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受热易凝华 B.受热易凝固 C.受热易液化 D.受热易熔化
12.如图所示,小李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
B.用水浴法对冰块进行加热是为了使冰块缓慢均匀受热
C.该实验要使用搅拌器,目的是不让冰块粘在杯底
D.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该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与冰的相同
1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情况不能确定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4.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它属于一种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5.在做晶体的熔化实验时,小明提出“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混合物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温度(℃) 4 2 0 -2 -4 -6 -6 -6 -6 -6 -6 -8
状态 液 液 液 液 液 液 液固 液固 液固 液固 固 固
(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2)根据该实验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能将水和酒精分离
B.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
C.该实验所用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
D.只要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就降为-6℃
16.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________分钟。
17.同学们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中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2)小应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冰是________(晶体/非晶体),理由是________:0~2min 升温比5~10min快,原因是________:
(3)小皓重新加冰,温水,也正确完成了该实验,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丁所示,丙、丁图像有差异是因为小皓在实验中________。(回答一点即可)
答案及解析
D
解:AC、①中小水珠变小冰珠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C错误;
BD、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雪馒头”熔化是需要吸热的,因此空气温度低是形成“雪馒头”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不合题意;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下面的热量不易传导到上面,所以“雪馒头”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停车场被雪覆盖后,各区域接受太阳的照射应该一致,故不是太阳光照射强度不同导致雪的熔化状况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3.A
【解析】
本题中的“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属于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凝固需要放热。
4.A
【解析】根据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分析即可。
【解答】蜡块是非晶体,先给蜡块加热,它温度不断上升,然后不断变软,最后熔化成液体。再将液体倒入脚印痕迹中,液体又向外放热,开始凝固,温度不断下降,中间没有温度不变的时刻,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从熔化图象特点可看出此物质为晶体,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温度,ab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对应温度为熔点,对应的时间为熔化时间,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并存状态,需要吸收热量。
【分析】此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图象,通过图象得出物理信息:晶体的熔点、初始温度、熔化过程所用时间以及各段物质对应的状态等。
【详解】A.由图象可知:A.0min时对应温度为60℃,为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不是萘熔化的温度,则萘在60℃时开始熔化,说法错误;B.图中ab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熔化是从第3min到第7min,用了7min-3min=4min,则萘的熔化时间是7min,说法错误;C.图中ab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在这段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奈仍要吸收热。则在ab段萘不吸热,说法错误;D.图中ab段为晶体的熔化过程,即晶体未全部熔化,所以表示奈处于固液并存状态,则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说法正确。故选:D。
6.D
【解析】晶体在凝固时有凝固点,即凝固时虽然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从冰箱拿出的冰棍温度很低,舌头与它接触后,上面的水会迅速放热,温度下降;当到达凝固点时,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水凝固成冰;当全部变成冰后,随着放热,温度又开始下降,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A
【解析】
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在熔化过程,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8℃,凝固点为48℃,故D错误。
8.A
【解析】
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了冰,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小瓶中的水温只能降到0℃,此时小瓶中的水与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等,由于没有温度差,小瓶中0℃的水不能再向烧杯中放热,故水全部没有结冰。
9. C
【解析】(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熔化前,晶体为固态;熔化后,晶体为液态;熔化中,晶体为固液混合态。
(3)(4)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解答】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10~20min,则从10min时开始熔化,故A错误;
B.第15min时,该物体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2℃,而冰的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能够在该物质中继续放热,水会凝固成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C正确;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0.C
解:A.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整体而言是上升的,但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平行的线段(从第10min开始,到第25min结束),这表明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大。故B错误。
C.图线中与横轴平行的线段对应的温度为80℃,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80℃;该线段的起始点是第10min,终点是第25min,所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15min。故C正确。
D.物质的多少并不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只会影响熔化时间等,对实验目的而言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做此类实验时并不需要天平。故D错误。
故选:C。
11.D
【解析】在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固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防护服”呈固态,吸热后可能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也可能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正确,而A、B、C错误。
12.B
【解析】(1)较大的冰块受热不均匀,较小的冰块接触紧密,受热均匀;(2)为了使固体物质受热均匀,用水浴法;(3)用搅拌器不断的搅拌,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4)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是不同的,晶体有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熔化温度。
【分析】在探究晶体熔化过程的实验中,使物质均匀受热非常关键,这样观察的现象才更符合实际,本题中采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详解】A、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小的冰块,因为较小的冰块之间接触紧密,受热均匀,故A错误;B、将装有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冰块受热均匀,且加热过程缓慢,有助于时间的测量,故B正确;C、加热时,用搅拌器不断的搅拌,可以使冰块受热均匀,故C错误;D、石蜡是非晶体,冰块是晶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图象不同,故D错误。故选:B。
13.C
【解析】晶体熔化的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仍然为冰水混合物,则温度仍然为0℃。试管内冰块的温度也会达到0℃,但是此时无法再从烧杯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冰一点都不熔化,故C正确,而A、B、D错误。
14.(1)不变;固液共存 (2)升高;非晶体
【解析】(1)晶体有熔点,在熔化时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前,全部为固态;熔化后,全部为液体;熔化过程中,为固液混合态,根据乙图分析解答。
(2)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根据丙图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此时a处于固液共存态。
(2)根据丙图可知,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所以它属于一种非晶体。
15.(1)有 (2)B,C
【解析】纯水的凝固点为0℃,而水和酒精混合物的凝固点为-6℃,因此晶体的凝固点与是否纯净有关。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据此解答;
(1)该实验表明,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关;
(2)A.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混合物的凝固点变为-6℃时,即当它们到达这个温度后,再放出热量就会慢慢变成固体,并不能将二者分离,故A错误;
BC.根据表格可知,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到达-6℃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且慢慢变成固态,因此混合液的凝固点为-6℃,故B、C正确;
D.凝固点的高低与水中酒精所占的比例有关,故D错误。
16.(1)慢(2)秒表(3)B(4)15
【解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3)生活中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4)根据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进行判断.
17.(1)-2
(2)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有熔点);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3)加入冰的质量较大(或温水温度较低或温水质量较小)
【解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线以上还是以下,要看清分度值;(2)晶体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质升温快;(3)从两个方面分析:由相同的初温升高到相同的熔点,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熔化需要时间越长,冰的质量越大。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决胜期末”好题汇编(十一)
熔化与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