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14: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8.冀中的地道战(第二课时)
“说起地道战,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学习提示:
课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地道战是个奇迹的呢?
(1)默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找一找。 用精练的语句填写活动卡(只填一方面)
(2)填写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互 相启发和补充
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课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地道战是个奇迹的呢?
从第3自然体会到地道战的“奇”
规模之奇。
从“在广阔平原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可以看得出。其中“不计其数“更突出了地道战的奇。
不可计数 数不胜数 成千上万 人山人海
作用之奇。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有了地道战这种新的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男生:
在广阔平原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女生:
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
从第4自然体会到地道战的“奇”
式样之奇。
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下面。
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
设施齐全:住人、拴牲口、搁东西、 做厕所。
气 孔:漏光线、很隐蔽。
有了地道战这种新的斗争方式,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从第5自然段体会到了地道战的奇:
出口之奇
口外:荆棘、陷坑
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 
死道:埋地雷 
活道:有孑口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是李白的一句诗。意思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
这里形象地写出了地道“孑口”易守难攻的特点。
防御之奇
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想出了许多妙计来防备。
敌人火攻 我们用土和沙来灭火,
敌人放毒气 我们用吊板挡毒气,
敌人水攻 我们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起 来,使水流走。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边的村子去。
师: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
生: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
师:“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
生: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师: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
生: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
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师: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
生: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边的村子去。
防御之奇
无线电——吆喝
有线电——拉铃
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时刻观察敌情,通过“无线电——吆喝”和“有线电——拉铃”与指挥部联系。从而让地道里的人了解地面上的情况。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
总结全文
结合全文,说说地道战“奇”体现在哪儿?
地道构造之“奇”: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作用之“奇”:既能坚持生产,又能打击敌人。
防御之“奇”:防火攻、防水攻、防毒气攻人。
联络之“奇”:“无线电”“有线电”。
地道战为什么取得成功的原因?
1、地道设计周密、易守难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是地道战取得成功的有效保障。
2、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是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到“奇迹”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这几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意志是顽强的。
作业:课后在网上搜索电影《地雷战》观看,了解人民又是如何与侵略者进行斗争的。观看后写一篇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