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09: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导入
在童话世界里,我们认识了“灰姑娘”,知道了勤劳善良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认识了“小红帽”,知道了面临困难和敌人时要冷静、机智;我们还认识了“丑小鸭”,知道了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放弃。
童话世界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们获益匪浅。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来自童话王国的皇帝,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学习目标
Contents
1
2
3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2、深入理解故事主旨,体会作者对现实的辛辣讽刺。
3、了解童话善用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学习并运用夸张手法进行写作。
安徒生(1805—1875),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4岁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去谋生,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获得学习的机会。17岁开始发表作品。安徒生的创作十分丰富,其中最出色的是童话。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他一生共创作了168篇优美的童话,代表作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作者简介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生物学家劳伦兹愿意相信这个传说,他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成自己的责任,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恰是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段。
作品简介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
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冰雪皇后》
作品思想
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
作品思想
创作背景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写成《皇帝的新装》,把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目,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何为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通常离奇曲折,引人入胜,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生字词:
炫耀( ) 滑稽( )
陛下( ) 头衔( )
称职( ) 自称( )
御聘( ) 赏赐( )
xuàn
ji

xián
chèn
cheng
y pìn

词义
骇人听闻(hài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事)。
随声附和(f hè ):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担任的职务。称,适合、相当。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精致:精巧细致。
呈报:报告(上级)。
炫耀:夸耀。
骗子
皇帝
官员
百姓
孩子

文章内容
1、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2、课文情节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3、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几个情节?
新装
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结构
开端
发展
引子
高潮
结局
皇帝酷爱新装
骗子“做”新装
君臣看新装
游行穿新装
揭穿假新装
皇帝的新装
(线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3.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即贯穿全文的主线)
本文写了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
爱——织——看——穿——展——揭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关于皇帝心理活动的描写。
一波三折
——“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皇帝自己其实心里很虚
——“相信自己是无需害怕的”
自己给自己壮胆,强作镇静。
——“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比较妥当”
心里还是非常害怕自己看不见,害怕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
总结:
这些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的表达出来了,不仅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题。
一折
二折
三折
合作探究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骗术能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4.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合作探究
1. 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的语句。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
⒈ 老大臣、诚实的官员: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⒉ 皇帝:
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也怕丢了王位。
⒊ 老百姓:
自私自利是罪恶之源,只有无私才能无畏
怕人嘲笑愚蠢;怕招杀身之祸。
⒊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4.这场骗局为什么是由一个小孩子来说出真相的?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从一个侧面反衬了成年人的自私和虚伪。这一笔,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
示例:我认为皇帝是一个愚蠢的人,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请用下面一句话说说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皇帝:
我认为皇帝是一个 的人,因为 。
大臣——
骗子——
百姓——
孩子——
虚伪愚昧、阿(8)谀(yú)奉承。
狡猾伪善。
纯洁天真、无所顾忌。
大臣、骗子、百姓、小孩各是什么样的人?
胆小怕事、人云亦云
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者通过一个愚昧、虚荣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腐朽、愚蠢的本质。
探究主旨
品析语言
1.“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2.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采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
表明皇帝内心的空虚,生怕自己看不见,成了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对自己是否聪明没有自信。
3.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
4.“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连用三个形容词和三个叹号,使谎言带上感彩,就更加突出全体随员的虚伪。
让一个孩子戳穿骗局,是因为孩子敢于说真话。同时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增强了童话的艺术感染力。
1.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
作用:
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写法探究
2.对比描写和心理描写。
童话最后把敢于说真话的孩子和说谎的皇帝、大臣、百姓们予以对比,突出孩子的天真、率性,以及大人们的虚伪、愚昧。在心理描写方面,作者主要刻画了皇帝、察看织布的老大臣和官员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内心的矛盾、挣扎以及虚伪分析得非常透彻,符合人物的个性。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形象非常有利。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说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再见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