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香港和澳门
“东方明珠”
学习目标(新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在地图中找出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范围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了解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分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特别行政区
港澳和祖国内地“一国两制”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一国两制”,即祖国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成立时间
社会制度
港澳和祖国内地“一国两制”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底色为红色,中有白色洋紫荆花图案,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
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象征香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洋紫荆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花中的五颗五角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
港澳和祖国内地“一国两制”
莲花、大桥、海水则象征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寓意澳门周围是中国的领海,寄托着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底色是象征和平与安宁的绿色,上面绘有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江入海口东岸
珠江入海口西岸
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范围
地理位置
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的东侧,邻深圳市
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
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的西侧,邻珠海市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地理位置
范围
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香港和澳门濒临南海,为其发展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背靠祖国内地使其获得了对内、对外的广阔发展空间。
人多地狭
香港和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特别行政区
香港
澳门
人口
陆地面积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特点
约710万
约55万
29.7平方千米
1104平方千米
约6431人/平方千米
约18519人/平方千米
地狭人稠
香港的高层建筑
扩展城市用地的主要方式
“上 天”
填海造地建成的香港机场
“下海”
香港人多地狭,且山地多、平地少,因此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有两种重要方式:
一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二是“下海”─填海造地。
澳门人口密度很大,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主要为填海造地。
扩展城市用地的主要方式
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小,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沿海地区
低山、丘陵区植被覆盖面积广
已开发的土地不足1/4
香港是个多山的地区,大力植树造林、培植绿地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香港城市用地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绿地可以调节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清新、美丽、宜人。
已开发的土地中保留有大片绿地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港澳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祖国内地给予了港澳强有力的支持
地理位置优势: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南临南海,海陆交通便利,既有利于开拓祖国内地市场,又有利于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港澳经济发展的条件
港澳经济的特点
两地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东方明珠”。
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祖国内地的优势
优势互补
香港的优势
香港与祖国内地经济合作:在祖国内地生产,通过香港出口工业产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合作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 —“前店后厂”模式
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样品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珠江三角洲地区
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扮演“店”的角色
香 港
“前店后厂”
扮演“厂”的角色
目前粤港合作模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合作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 祖国内地的制造业水平逐步提高, 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已经发展成为“ 世界工厂" 。香港则重点发展服务业。
课堂总结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
特别行政区
地理位置:
组成:
人地特征:
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香港:
澳门:
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地狭人稠。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澳门填海造地
博彩旅游业是支柱产业
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航运中心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