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870年前后民族企业出现发展起来;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9 年一战前后迎来黄金时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观察几幅曲线图,A项较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以上分析,BCD均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被誉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当25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时,她为以下哪一决议投出了赞成票( )
A.将北平改为北京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展“文化大革命” 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要注意题文中“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当25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时”这说明了申纪兰有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3.小明用歌谣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下列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舟飞天星际间,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一五”期间。要求选出出现在“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一五”期间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的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4.近年来,小汽车已进入中国的许多普通家庭,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兴起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抓住关键词:“新中国汽车制造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在1953---1957年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这就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相关知识。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取得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
6.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
7.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的方式是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知识。
8.下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用的一张幻灯片。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史实。
9.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
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抓住时间“1954年”即可判断,D项发生在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以答案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
11.(2016八下·芜湖期中)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生产合作化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注意题目时间和关键信息1953—1956是三大改造时期,生产合作社是国家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组织形式。D项大包干是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所以答案选D。
12.(2016八下·芜湖期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我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是指当时的全民大练钢铁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建设的高速度,表现在工业上要求钢产量翻一番,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练钢铁运动,表现在农业上就是虚报农作物产量。所以答案选B。
13.(2016八下·芜湖期中)为加强西藏同各地的交往联系,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运输路线不包括( )
A.川藏公路 B.青藏公路 C.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五”计划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所以答案选D。
14.(2016八下·芜湖期中)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 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①土改的完成 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国企的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1952—1957年的工农业发展。1952—1957年,我国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所以答案选C。
15.(2016八下·芜湖期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一五计划。建国初期,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计划,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D。
16.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 )
A.南京长江大桥 B.钱塘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上海浦东大桥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毛泽东诗词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五”计划期间新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三大改造,第二子目公私合营的内容中:“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据此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公私合营史实的识记。
18.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19.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通过表格,我们看出钢和电人均产量,中国落后于美国,甚至不如印度,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53年,国家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实行是在1978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1960年,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知识。
20.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CD和1954年无关,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综合题
21.请根据提示写出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
(2)探索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
(3)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宪法的会议是
【答案】(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共八大。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2) 中共八大召开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并相对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点评】(1)此问的考查的是《共同纲领》的相关史实。(2)此题是对八大会议召开的背景的考查。(3)此问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相关史实。
2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请回答: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是那一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又是什么运动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
(3)面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中的失误,你觉得我们应该吸取那些教训?
【答案】(1)时间;1956年;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教训; 1、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按劳分配原则;2、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据题意要求选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艺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其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1958年党中央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局面。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我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生产力水平达不到更快的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当时中国犯了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的错误。“左”的错误发展到高潮,我国出现了文化大革命,严重打乱我国经济和法制的发展。(3)此问的关键是20世纪50年代的失误。根据所学可以是1958年因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有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的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从失误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等。
【点评】(1)此问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2)此问考查的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3)此题是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失误事件的识记能力。
23.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国有企业改革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2016年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请根据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回答。
(1)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这次会议后,我国在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开始?
(2)对外开放中我国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那一个城市被称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几个城市,其中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是哪一个城市?
(3)最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面对我们取得的成绩你有何感想?
【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
(2)深圳;上海浦东新区;重庆。
(3)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安徽凤阳下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对城市改革,主要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市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被称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相关的城市是重庆。(3)1979年邓小平开始在南方建立经济特区,后来有设立了14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等,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材料和问题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故得出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此问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会议。(2)此问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格局。(4)此问是综合性题,考查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24.小明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明打算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你能回答吗?试试看。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提议把政府的官员招待费扣除百分之80,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
(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进行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亦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由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3)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就是,大力发展农民经济政策,农业的发展,为农民谋福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 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材料一图)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写出他最远到达的地区。
(2)据材料二,“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为提升综合国力,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答案】(1)张骞;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求同存异。
(3)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制定正确的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1) 题文信息:开通丝绸之路的人物,他最远到达的地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 题文信息提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和平共处原则,并在会内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会议的发展,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3) 题文信息提示: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 依据题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坚持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正确的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1)此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点。(3)此题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知识点。(4)此题考查提升综合国力相关的知识点。
26.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表
图一 1913—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图二 我国某地农民收入状况
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
材料一: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材料三: 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2)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
(4)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
(5)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2)1979——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一五计划
(4)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5)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于是在1921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主要推行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2)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从1979年——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业水平非常落后,所以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4)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现实意义是: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知识。(4)本题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发展的相关知识。(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 / 1川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2.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
A.
B.
C.
D.
2.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被誉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化石”。当25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时,她为以下哪一决议投出了赞成票( )
A.将北平改为北京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开展“文化大革命” D.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小明用歌谣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下列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 )
①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②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③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④神舟飞天星际间,水利工程葛洲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小汽车已进入中国的许多普通家庭,大大便利了人们的出行。新中国汽车制造业兴起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6.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坛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转变为国营企业
8.下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用的一张幻灯片。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9.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
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2016八下·芜湖期中)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生产合作化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
12.(2016八下·芜湖期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
A.“文化大革命”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3.(2016八下·芜湖期中)为加强西藏同各地的交往联系,在“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运输路线不包括( )
A.川藏公路 B.青藏公路 C.新藏公路 D.青藏铁路
14.(2016八下·芜湖期中)下列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 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①土改的完成 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国企的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2016八下·芜湖期中)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6.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一桥”指( )
A.南京长江大桥 B.钱塘江大桥
C.武汉长江大桥 D.上海浦东大桥
17.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公私合营 B.劳资两制 C.加工订货 D.没收资本
18.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始于(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19.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的状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贯彻“八字方针”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20.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完成了三大改造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二、综合题
21.请根据提示写出会议名称
(1)制定《共同纲领》的会议
(2)探索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
(3)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宪法的会议是
22.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艰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请回答: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时间是那一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又是什么运动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
(3)面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中的失误,你觉得我们应该吸取那些教训?
23.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国有企业改革列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2016年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请根据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问题回答。
(1)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这次会议后,我国在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开始?
(2)对外开放中我国哪一个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后来那一个城市被称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几个城市,其中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的是哪一个城市?
(3)最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面对我们取得的成绩你有何感想?
24.小明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今年暑假,小明打算去看望爷爷、奶奶,并完成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了大量关于“农业、农民、农村”的资料。下面几个问题,是他资料中的一部分,你能回答吗?试试看。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改造?
(3)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什么?
(4)假如你是人大代表,请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
材料二 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2015年,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材料一图)建设,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延伸。西汉时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哪位人物?自1405年起,明代航海家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请写出他最远到达的地区。
(2)据材料二,“60年前”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哪一外交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材料三中“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中“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为提升综合国力,你认为我国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26.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表
图一 1913—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图二 我国某地农民收入状况
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
材料一: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材料三: 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2)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3)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
(4)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
(5)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870年前后民族企业出现发展起来;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1912—1919 年一战前后迎来黄金时期;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民族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观察几幅曲线图,A项较符合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根据以上分析,BCD均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2.【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要注意题文中“申纪兰是全国唯一参加过一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人大代表”“当25岁的申纪兰首次出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场时”这说明了申纪兰有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一五”期间。要求选出出现在“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的正确选项,根据所学知识,“一五”期间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的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点。
4.【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抓住关键词:“新中国汽车制造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在1953---1957年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这就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只有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阅读题文所给关键信息:“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要求选出与此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取得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巨变。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的方式是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到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相关知识。
8.【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史实。
9.【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 抓住时间“1954年”即可判断,D项发生在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以答案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注意题目时间和关键信息1953—1956是三大改造时期,生产合作社是国家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组织形式。D项大包干是改革开放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所以答案选D。
12.【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我国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是指当时的全民大练钢铁运动,大跃进片面追求工农业建设的高速度,表现在工业上要求钢产量翻一番,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练钢铁运动,表现在农业上就是虚报农作物产量。所以答案选B。
13.【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五”计划时期,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所以答案选D。
14.【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1952—1957年的工农业发展。1952—1957年,我国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所以答案选C。
15.【答案】D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一五计划。建国初期,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计划,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毛泽东诗词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五”计划期间新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依据三大改造,第二子目公私合营的内容中:“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据此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公私合营史实的识记。
18.【答案】C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3年—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19.【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通过表格,我们看出钢和电人均产量,中国落后于美国,甚至不如印度,所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53年,国家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改革开放实行是在1978年,“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在1960年,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CD和1954年无关,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1.【答案】(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中共八大。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制定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2) 中共八大召开在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基本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并相对主要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任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点评】(1)此问的考查的是《共同纲领》的相关史实。(2)此题是对八大会议召开的背景的考查。(3)此问考查的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相关史实。
22.【答案】(1)时间;1956年;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
(2)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教训; 1、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违背按劳分配原则;2、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 据题意要求选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艺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其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1958年党中央为了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局面。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时我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生产力水平达不到更快的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当时中国犯了对国情认识不足,缺少建设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的错误。“左”的错误发展到高潮,我国出现了文化大革命,严重打乱我国经济和法制的发展。(3)此问的关键是20世纪50年代的失误。根据所学可以是1958年因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有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错误的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以史为鉴。从失误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是: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等。
【点评】(1)此问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性事件。(2)此问考查的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3)此题是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失误事件的识记能力。
23.【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
(2)深圳;上海浦东新区;重庆。
(3)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4)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安徽凤阳下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尝试,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1985年起对城市改革,主要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市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新区被称为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1992年开放的沿江城市相关的城市是重庆。(3)1979年邓小平开始在南方建立经济特区,后来有设立了14个沿海城市,经济开放区等,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本题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来确定答案。材料和问题显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促进了经济发展。故得出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动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此问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会议。(2)此问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3)此问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格局。(4)此问是综合性题,考查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
24.【答案】(1)《土地改革法》
(2)农业生产合作社。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提议把政府的官员招待费扣除百分之80,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去。
(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土地改革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减少阻力,孤立分化地主阶级,以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早日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实行了经济上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2)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对农村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方式进行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亦称农业合作社,简称农业社。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由劳动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3)我国进行三大改造的意义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就“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就是,大力发展农民经济政策,农业的发展,为农民谋福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1)张骞;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求同存异。
(3)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制定正确的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等。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此题分设4个问来进行考查。(1) 题文信息:开通丝绸之路的人物,他最远到达的地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康居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 题文信息提示: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会议期间,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和平共处原则,并在会内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会议的发展,使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3) 题文信息提示: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 依据题文信息提示,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坚持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正确的政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点评】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1)此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点。(2)此题考查万隆会议相关的知识点。(3)此题考查三大改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的知识点。(4)此题考查提升综合国力相关的知识点。
26.【答案】(1)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2)1979——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一五计划
(4)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5)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三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于是在1921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主要推行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2)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从1979年——1982年我国某地农民收入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该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工业水平非常落后,所以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开始,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4)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5)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现实意义是: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知识。(3)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知识。(4)本题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发展的相关知识。(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