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11:1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走月亮 第二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勾画优美生动的词句,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的月夜美景、浓浓亲情,通过反复朗读把第4自然段背诵下来。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感受美好意境,感悟温馨、快乐的亲情。
2.阅读交流,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背诵文段。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品读赏析语言。感受月夜美景、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从优美的场景描写中流露出的温馨、浓郁的亲情。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词语积累:选择词语,描述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画面。
2.脉络回顾:课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场景?
行文线索:“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场景:小路上、溪边、田园。
3.内容重温:回顾每部分描绘的场景,概括主要内容。
第1-3自然段:月亮升起图。
第4-5自然段:月下溪边图。
第6-7自然段:月下田园图。
第8-9自然段:月亮牵星图。
主要内容: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二)理解赏析
1.导读提示:
(1)朗读指导:整体语速要稍慢,朗读“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时,要读出“我”的兴奋、愉悦和幸福之情。
(2)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3)“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2.月亮升起图。
(1)要素交代:出示第1自然段,抓关键词,找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想象月亮渐渐从洱海升起来,月光如洗的样子。
(2)景点观赏:洱海。
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淡水湖泊,据说是因为云南深居内陆,白族人民为表示对海的向往,所以称之为“洱海”。
(3)理解想象:出示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特点,标示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①排比:“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②描写了月夜景色美好的特点。描写形象生动,语言富有气势和韵律感。
思考:由远及近想象,月光还会照亮什么?
照亮了_______,照亮了_______,还照亮了____
_________。
(4)了解景点:点苍山。
点苍山共有雄峙嵯峨的十九峰,山顶上终年积雪,被称为“炎天赤日雪不融”,更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由上而下,顺东流淌一直注入洱海。
3.月下溪边图。
(1)朗读想象:用略带惊喜的情感朗读第四自然段,语调上扬,语速稍慢,要读得轻柔些,读出恬静之美。
仿佛看到的画面: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
看到——溪水、鹅卵石、小水塘
闻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想到——白天阿妈洗衣,“我”做船
(2)赏析表达:
出示第4自然段,注意体会加点词的修辞手法(拟人)。
①流着:不仅将本无感情的景物附上甜美、欢快的情绪,还富有动态之美。
②抱: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3)背诵指导(背诵第4自然段):
①回想画面:溪水流香、水塘抱月、洗衣做船。
②抓关键词:溪水、鹅卵石、小水塘、白天、到溪边、看看。
4.月下田园图。
(1)朗读汇报:朗读第6自然段,小组交流完成。
看到——村道、果园、稻田。
听到——秋虫唱着、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汩汩。
闻到——果子的甜香。
想到——种油菜、找兔草、吹蒲公英、收油菜、栽水稻。
(2)修辞手法:出示句子,体会丰收的景象。
①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设问)
感受到丰收的景象,表达“我”走月亮时愉快的心情。
②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拟人、比喻)
形象地写出了月夜里稻田的样子,丰收在即的画面,感受到“我”的快乐和幸福之情。
5.月亮牵星图。
(1)情景交融:出示句子: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拟人)
生动地写出了天上群星环绕在月亮身边,如同地上阿妈牵着“我”,描绘出一幅温馨和谐、幸福美好的画面。
(2)情感表达:
出示句子: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交流:“我”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妙的夜晚?分别看到和感受到什么?
看到:月光明亮柔和,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看到人们丰收的劳动成果。
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亲情,体会到生活幸福,憧憬更美好的未来。
(三)课外拓展
1.成语积累:积累关于“月”的成语。
明月高照、明月皎皎、明月如钩、冰壶秋月……
2.知识拓展:结合诗句了解月亮的雅号。
夜光、素娥、玉轮、玉弓、玉盘、玉镜、玉钩、冰轮等。
(四)课堂小结
1.主题归纳:
①主要内容:本文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
②思想感情: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2.写法归纳: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运用修辞手法。
3.小练笔:
出示写法提示,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月下的某个情景。
4.我的收获:
①体会到课文语言的优美。
②感受到月下美好的意境和美丽丰收的景象。
③交流:你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 。
(五)素养提升
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1)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拟人 )
(2)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比喻 )
(3)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排比 )
(六)板书设计
(七)布置作业
1.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背诵第4自然段。
2.了解“走月亮”的风俗,积累有关月亮的诗词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