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元末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黄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发烛”与火柴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黄”比松木更易燃烧
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
C.“发烛”燃烧会产生刺鼻气味
D.吹灭“发烛”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以增大燃气的进入量
B.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D.发现燃气泄漏后,立刻打开排油烟机
4、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5、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6、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
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7、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
8、把木柴架空后燃烧,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方便添加木柴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13、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1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15、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从而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
二、填空题。
16、小天学完“燃烧的条件”之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甲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B中棉球不燃烧的原因是 。
(2)若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17、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五一假日期间,同学们相约到天德湖公园野炊。来到烧烤区,小胖在烧烤架旁用打火机点火,普通打火机的容积约为10mL可加压装入600mL的丁烷气体,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小李拿出烧烤用的木炭,他发现木炭是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残余的炉火用沙土盖灭,其原理是: ;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烧烤架,利用其 作用去除油污;野炊结束,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 的垃圾桶中。
20、实验小组的同学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铜帽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② 铜圈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继续燃烧
③ 铜圈不加热,直接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对比实验②和③,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1、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清洁燃料,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 的使用。
22、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3、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
2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的变化;①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吸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5、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
四、计算题。
26、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滚动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元末陶宗仪的《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黄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发烛”与火柴类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黄”比松木更易燃烧
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
C.“发烛”燃烧会产生刺鼻气味
D.吹灭“发烛”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
【答案】D
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
A.食盐 B.烟花爆竹 C.汽油 D.罐装液化石油气
【答案】A
3、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当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以增大燃气的进入量
B.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C.冬天用煤火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D.发现燃气泄漏后,立刻打开排油烟机
【答案】C
4、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 ( )
A.煤焦油 B.润滑油 C.柴油 D.煤油
【答案】A
5、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和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B
6、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
燃料 燃烧产物 燃料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答案】B
7、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实验中a、c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B.对比实验中a、b处的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D.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
【答案】C
8、把木柴架空后燃烧,主要是为了(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方便添加木柴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A。
9、已知蜡烛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隔绝氧气 B.撤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无法判断
【答案】B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答案】 A
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答案】B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
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案】A
*13、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答案】D
1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乙醇汽油
【答案】B
15、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从而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达不到着火点
【答案】A
二、填空题。
16、小天学完“燃烧的条件”之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实验甲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B中棉球不燃烧的原因是 。
(2)若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
【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 温度没有达到棉球的着火点 (2)D
17、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就得到乙醇汽油。
(1)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下列关于乙醇汽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乙醇汽油不能用作汽车燃料
C.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一种新型催化剂能使二者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C2H5OH+3O22CO2+3H2O
(2)B (3)2CO+2NON2+2CO2
18、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五一假日期间,同学们相约到天德湖公园野炊。来到烧烤区,小胖在烧烤架旁用打火机点火,普通打火机的容积约为10mL可加压装入600mL的丁烷气体,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小李拿出烧烤用的木炭,他发现木炭是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残余的炉火用沙土盖灭,其原理是: ;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烧烤架,利用其 作用去除油污;野炊结束,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 的垃圾桶中。
【答案】压强增大,气体微粒之间间隙减小;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隔绝氧气;乳化作用; B。
20、实验小组的同学为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铜帽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② 铜圈加热后,立即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继续燃烧
③ 铜圈不加热,直接罩在蜡烛火焰上 蜡烛熄灭
(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对比实验②和③,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答案】(1)①中蜡烛熄灭, ②中蜡烛继续燃烧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1、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是清洁燃料,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3)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 的使用。
【答案】(1)2H2+O22H2O (2)一氧化碳(或CO) (3)化石燃料
22、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 (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C; (2)温度达到着火点。
23、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
【答案】用灯帽盖来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24、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的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的变化;①放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吸热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量 热量 生石灰与水反应等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三、实验题。
25、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及爆炸的部分实验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写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2)实验2观察到先燃烧物质是______,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
(3)实验3将蜡烛(足量)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______ ;
A曲线①表示O2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没有耗尽
(4)下图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容器盖被弹起,蜡烛熄灭。
①该实验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 ;
②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
【答案】 燃烧需要可燃物 白磷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BC 吹散面粉,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面粉发生爆炸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由于氧气不足,无法支持蜡烛的燃烧,所以蜡烛熄灭
四、计算题。
26、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答案】8g。
【详解】设生成甲烷的质量为x。
CO2+4H2CH4+2H2O
44 16
22g x
x=8g
答:生成甲烷的质量为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