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3 10: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提优测试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表是世界某区域人口资料。读表,回答1~2题。
人口密度(人/千米2)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180 1.12 1.01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非洲北部 B.欧洲西部 C.北美洲北部 D.亚洲南部
2.该区域的主要人种是( )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 D.黄种人与黑种人
3.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及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人主要讲英语,以黑种人为主
B.非洲北部居民多使用阿拉伯语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佛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孔子学院,即孔子学堂,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汉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B.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C.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D.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语言
5.小李被选拔为孔子学院的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是( )
A.非洲南部 B.亚洲西部 C.亚洲东部 D.欧洲西部
读世界局部区域略图,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沙漠广布 B.②—水草丰茂 C.③—雪山连绵 D.④—山河相间
7.②地的主要人种是( )
A.混血种人 B.白种人 C.黄种人 D.黑种人
8.③地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
A.汉语 B.英语 C.阿拉伯语 D.西班牙语
9.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到当地的建筑,下列四种民居反映当地气候湿润的是( )
A B C D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
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丙处
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中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据此回答12~13题。
① ② ③ ④
12.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
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C.③是位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 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13.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黄土直立性强
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孔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橡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撒哈拉沙漠 C.海南岛 D.西伯利亚地区
15.该地区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二、综合题(55分)
16.读某年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和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图,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是 。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将导致人口 (年轻化或老龄化)现象,缓解这一现象宜采取的措施有 。
(2)读图,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地区,该区有“ ”(黑种人的故乡或白种人源地或世界人种大熔炉)之称。
(3)读图归纳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一般联系:

17.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四个地区是A 、B 、C 、D 。
(2)四个人口稠密地区的共同特点:
①海陆位置方面: ;②纬度位置方面: ;
③地形方面: 。
(3)E、F、G、H四地中,人口稀少的原因分别是E ,F ,G ,H 。
(4)图中A、B、C三地的居民分别主要属于 种人、 种人和 种人,其中B地居民多使用 (语言)。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①地的居民主要属于 种人,通用的语言是 ;②地位于 洲南部,这里的居民主要属于 种人。
(2)③地居民的通用语言是 ;④地位于 洲,这里的居民以 种人为主。
(3)⑤地因为 ,人口稀硫;⑥地人口稀疏,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⑦地人口稠密,其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 。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某地地形模型(图三)及该地气候资料(下表)
图三
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温/℃ -4.7 -1.9 4.8 13.7 20.1 24.7
月降水量/毫米 3 7 9 20 33 78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 26.1 24.9 19.9 12.8 3.8 -2.7
月降水量/毫米 192 212 57 24 7 3
(1)“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这说明聚落的组成主要包括 。结合图一“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请你推测,古代的聚落分布地具有的特点有
(至少答出两点)。
(2)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现在聚落分成 和 两大类,读图二说出两类聚落的差异:
(提示:从房屋数量、道路特点等方面至少答出两点)。
(3)结合上表,分析图三中甲、乙、丙三处聚落,你认为乡村聚落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是 ;最容易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你的理由是
(至少两点)。
参考答案
1-5 BABDA 6-10 ABBCA 11-15 DBDCA
16.(1)大洋洲 老龄化 鼓励生育 (2)世界人种大熔炉 (3)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快
17.(1)亚洲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2)沿海中低纬度平原 (3)干旱的沙漠地区 湿热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高寒的高原地区 (4)黄 白 白 英语
18.(1)黄 汉语 非 黑 (2)英语 大洋 白 (3)气候过于湿热 纬度高,气温低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19.(1)住宅(或:房屋)靠近水源;能长草;附近有猎物;交通便利;人口集中 (2)乡村城市城市房屋数量多、楼层高;乡村房屋数量少、高度低;城市道路等级高、密度大;乡村道路等级低、密度小等 (3)丙 甲 地形平坦、靠近河流、气候适宜、交通便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