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四章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起“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盛开出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下面与“如影随形”中的“影”物理原理相同的是( )
A.妈妈的摄“影”作品 B.父亲的背“影” C.水中的鱼“影” D.杯弓蛇“影”
2.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墙上的手影 B. 水中的塔影
C. 杯中“折断”的筷子 D. 露珠下被放大的草叶
3.晚上,小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粘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板和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白纸发生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白纸发生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镜子发生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亮,因为镜子发生镜面反射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照镜子 B. 日全食现象
C. “折断”的笔 D. 山水倒影
5.下列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平面镜成像 B. 小孔成像
C. 利用放大镜看书 D. 看水中筷子变弯
6.如图所示为日晕的景象,即在5000m左右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太阳光照射小冰晶折射后分解为七色光
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A.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B.塔在水中形成倒影
C.放方镜把字放大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手影 B. 水面上“折断”的筷子
C. “后视镜”中的景物D. 树在水中的倒影
9.如图所示的情景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是( )
A. 海市蜃楼 B. 日全食
C. 放大镜把字放大 D. 斑马倒影
10.如图所示的是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分别应标的颜色是( )
A.黄色、白色 B.绿色、白色 C.绿色、黑色 D.黄色、黑色
11.如图所示的几个光学现象和应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平静的水面映出建筑“倒影”
B. 海市蜃楼现象
C. 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
D. 在墙上映出手的影子
1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很大影响,为了保护自己与他人,“额温枪”用于非接触安全排查。“额温枪”测量体温时是接收人体辐射的(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二、双选题(每题3分)
13.红外线、紫外线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
A.验钞机 B.消毒灯 C.额温枪 D.夜视仪
14.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如图所示,关于太阳光的色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紫光的外侧是紫外线,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实现了遥控功能
C.我们看到白屏上最上方的光是红光
D.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包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15.如图,下列光现象的成因与日食相同的是( )
A. 雨后彩虹 B. 水中折笔
C. 小孔成像 D. 墙上手影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6.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块玻璃板竖直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方竖直放一根蜡烛,在玻璃板的后方放一只盛水的玻璃杯,点燃蜡烛,从玻璃板 (选填“前方”或“后方”)向玻璃板望去,会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水中的蜡烛是蜡烛的 (选填“虚”或“实”)像。
17.“锅庄”是藏族的民间舞蹈,在节日或农闲时男女围成圆圈,绕着篝火,边歌边舞,
如图所示.“篝火” (选择:“人造”、“天然”)光源,在篝火的照射下我们看
到了周围的物体属于光的 现象,透过篝火上方的空气观察到对面的景物在
“摇晃”这是光的 导致的.
18.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在宽3m的房间内,小明借助一块平
面镜检查视力(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处,此时小明在平面镜中
的像与小明的距离为 m,为了看清平面镜中视力表下面几排字母的像,
他向平面镜走去.在他走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小翠同学漫步在清澈平静的湖边,同时看到了水中飞翔的小鸟和游动的小鱼,她看到水中的小鸟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水中的小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20.一束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度,则反射角是 度;若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在红光外侧还有不可见的光叫 .
21.冬冬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 ,她的像到镜面距离为 m ;现将一块和平面镜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lm 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2.人们发现把红、 、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这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3.春日,当你漫步在苍源河橡胶坝堤岸时,有时会看到平静的水面上鱼在水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水中鱼的像,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成像;岸边树荫下有一个个的小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24.身高为1.65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1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为了看得更清楚,若她以0.2m/s的速度沿着与平面镜垂直的方向向平面镜行走了2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 m,此时的像高 m。
四、作图题(每题2分)
25.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26.作出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后的折射光线。
27.如图所示,OC是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
28.学生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此实验中:
(1)我们选用 (填“平面镜”、“5mm厚的透明玻璃板”或“2mm厚的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且与玻璃板相距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实验时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多角度观察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B的位置。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再做多次实验。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
(2)蜡烛B能够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升一段距离,观察到蜡烛A的像 (填“向上移动”、“向下移动”或“不动”)。
3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E、F是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平面镜的接缝ON转动。
(1)为了完成此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
(2)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应测量并记录 ;
(3)为了得出光的反射规律,下一步的操作是:多次改变 光线的方向,并重复(2)步骤中的测量;
(4)如图乙,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折,通过 现象,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平面内。
(5)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
31.小明发现小孔成像时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了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下图所示。他猜想:小孔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烛焰到小孔的距离、烛焰ab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个蜡烛实验,且保持烛焰ab到小孔的距离为8cm不变,多次改变小孔到薄膜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填入表格内(见下表)。
实验次数 ① ② ③ ④ ⑤
小孔到薄膜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1)为了使效果明显,应将图中圆筒的 (选填“A”或“B”)蒙上薄膜作光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若只将三角形小孔改为小圆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烛焰AB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薄膜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 (选填“大”或“小”);由表格可以推知当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5)若将点燃的蜡烛向上移动,则塑料薄膜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若只将蜡烛靠近小孔少许,蜡烛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晴天正午,小华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经与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形状不规则光斑和较小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原理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其中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A.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B.树叶缝隙到太阳的距离不同
C.树叶缝隙的大小不同
六、简答题(32题5分,33题4分)
32.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迎着月光走,地上发光处是水,暗处是地面。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33.用久了的黑板常会因反光而“看不清”上面的字;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清”书上的图像。请利用所学过的光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D
14.【答案】C,D
15.【答案】C,D
16.【答案】前方;虚
17.【答案】人造;反射;折射
18.【答案】2;4;不变
19.【答案】反射;折射
20.【答案】30;色散;红外线
21.【答案】3;仍能
22.【答案】绿;蓝
23.【答案】浅;反射;平面镜;直线传播;实
24.【答案】1.2;1.65
25.【答案】解:将AB和CD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平面镜后一点S′,这就是发光点的像,再过镜面做这一点的对称点S,这就是发光点.从发光点S分别向AB和CD引出光线就完成了光的反射,如图所示.
26.【答案】解:如图所示:
27.【答案】解:如图所示:
28.【答案】(1)2mm厚的透明玻璃板
(2)10cm
(3)A
(4)不变
29.【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
(2)相等;不能;虚;反射
(3)不动
30.【答案】(1)量角器
(2)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3)入射
(4)在FON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
(5)不在
31.【答案】(1)A
(2)D
(3)不变
(4)大;6
(5)下;变大
(6)相同;A
32.【答案】解:迎着月光走,地上的水面对月光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很强,能入射到人的眼睛,所以地上发光处是水;地面对月光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弱,所以暗处是地面。
33.【答案】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书发生的反射为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我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书上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