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第6课
约公元前
2070年
约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公元前
476年
战国
春秋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
二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三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
北京人
山顶洞人
半坡人
河姆渡人
夏商西周
春秋时期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器
长沙楚墓出土铁口锄、铁臿
山西浑源晋墓出土牺尊
孔子弟子冉耕 字伯牛
晋国力士名为“牛子耕”
(图为河南新郑所出“牛子”画像空心砖)
“春秋之期,民用铁器耕作。”——《管子》
【文献记载】
“宗庙之牺,为畎(quǎn ) 亩之勤。”(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用在田间劳作)
——《国语 · 晋语》
纺织业和漆器
冶铁业
青铜业
精美的漆器
先进的冶铁业
春秋莲鹤方壶
湖北荆州“丝绸宝库”马山一号楚墓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革新。
春秋时的金属货币
商业: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使用。
城市市场交易
钱币分布图
王室衰微
二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诸侯势力崛起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诸侯
西周时期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诸侯
春秋时期
周天子
平王不再只让郑庄公辅政
郑庄公与平王结怨
周桓王将辅政赋予虢公
周郑交恶
周王战败
开启了春秋时期地方反对中央的历史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诸侯争霸
三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谁是第一个霸主?
①王室衰微;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各诸侯国争夺人口、财产、土地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地理优势】盛产鱼盐
【政治优势】尊王揽贤
【经济优势】工商发展
【外交优势】亲邻攘夷
管仲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史记》版本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荀子》版本
战国中山王方壶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华夏族与周边民族的大交融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04年
观察两张地图,思考春秋争霸有何利弊?
负面: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造成社会混乱、礼崩乐坏的现象。
正面: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局部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感谢聆听
第二单元 第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