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4 司马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读一读
这是一篇古文。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把现代人写的文章叫白话文。
司马光砸缸
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扑通通一声响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作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呀 哐当当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破水缸
大家都齐鼓掌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自由朗读
——选自《你读我诵》三上
师: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干什么?
生:有几个小朋友
围呀围着那大水缸
大家一起捉迷藏
调皮又欢畅
师:不好了,发生了什么事?
生:扑通通
一声响
有人掉进了大水缸
大家全都吓坏了
慌里又慌张
师:可是,有一个小朋友怎么做的?
生:有一个小朋友
名字叫做那司马光
搬起一块大石头
砸向那大水缸
师:呀,怎么样了呀?
生:呀 哐当当
一声响
流水哗啦啦往外淌
伙伴钻出那坡水缸
师:了不起!大家都来齐鼓掌
生:大家都齐鼓掌
哐当哐当哐当
哐当哐当哐当
司马光砸缸
你问我答读
思考:小司马光的爱在 (哪里) 。
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司马是复姓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司
横短折长
短横稍左
口形略扁
三点图释法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重难点解析
读准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学习古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
联系上下文
查工具书
利用插图
学习小帮手:
群儿:一群孩子。
戏:游戏。
一儿:一个小孩。
登:爬。
弃:抛弃、放弃。
去:离开。
持:握、拿,搬起。
击:打,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砸。
破之:把缸打破了。
水迸:水一下子流了出来。
得活:得到存活。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寻找读懂小古文的方法。
用“ ”画出古文中表达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对爱的感悟。
自学提示:
我们读懂了“ ”这一句的意思是 ,我们是用 方法读懂的。
我们画的表达爱的句子是 ,对爱的感悟是 。
汇报提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一群小孩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中淹没了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迸,儿/得活。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古对今:古文(诵) 现代文(读)
群儿戏于庭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花园的假山上玩捉迷藏的游戏,
一儿登瓮 有一个小朋友爬上了大水缸,
足跌没水中 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掉进了大水缸里。
众皆弃去 小伙伴们都吓坏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帮忙……
光持石击瓮破之 司马光没有慌,他从地上抱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只听——“砰”一声,大水缸破了,
水迸,儿得活 里面的水流出来了,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古今对译读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是怎样的表现,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
其他的孩子:吓得都跑开了。 (惊慌失措)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水缸。(非常冷静)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对比
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临危不乱
机智勇敢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请根据图片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儿童益智故事的名称。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文彦博灌水浮球
知识拓展
司马光砸缸
孔融让梨
曹冲称象
曹植作《七步诗》
王冕四岁学画
王羲之七岁通书法
自古英雄出少年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字经》中的少年故事
司马光
起因:足跌没水中
结果:水迸,儿得活
临危不乱
机智勇敢
众小孩-皆弃去
经过
司马光-持石击瓮
理清课文思路,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层次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