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是( )
A.滥用làn 晶莹yíng 慷慨kǎi
B.威胁xié 恩赐tì 璀璨càn
C.枯竭jié 遨游áo 提供gōng
D.裹着 guǒ 和蔼 ǎi 渺小miǎo
2.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萤屏 晶莹 萤火虫 B.堵塞 目睹 赌气
C.蓝色 摇篮 波澜 D.协助 威胁 和谐
3.依次填人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无 地开采矿产,导致山体滑坡严重。 ②我们要 地保护地球。
A.①节省 ②细心 B.①节约 ②用心 C.①节制 ②精心
4.“滥用化学品”中“滥”字的意思是( )
A.泛滥 B.过度;没有限制 C.不切实际
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成成看到大量的农用地被征用建楼,想拟一条劝诫标语,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B.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C.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D.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6.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在外卖线上点餐消费模式中,不少消费者不太清楚一份外卖的量到底有多大、够不够吃,点了外卖之后才发现吃不完,就可能造成食物浪费。另外,一些消费者对外卖的口味、制作工艺等不了解,取餐后才发现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也可能会造成浪费。
A.外卖线上点餐分量没有堂食直观
B.外卖线上点餐可能点到不符合自己口味的食物
C.外卖线上点餐可能造成食物浪费
D.许多消费者对外卖的口味、制作工艺等不了解
二、填空题
7.给加点字注音。
黄莺( ) 晶莹( ) 包裹( ) 和蔼可亲( ) 资源( )
慷慨( ) 气概( ) 贡献( ) 滥用( ) 目睹( )
摇篮( ) 节制( ) 枯竭( ) 毁坏( ) 有限( )
8.辨字组词。
啼( ) 郭( ) 酒( ) 瞻( )
谛( ) 廓( ) 洒( ) 檐( )
9.根据意思写词语。
(1)( )漫游;游历。
(2)( )往远处望。
(3)( )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4)( )原指天上的繁星闪烁发光,光彩夺目。也用来形容美好 的事物非常多,犹如很多星星闪耀一般。
(5)( )一心期待;盼望或希望。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黑和土地》这首现代诗描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获得土地后的_________,抒发了农民对_______的热爱和对___________的憧憬。
(2)《只有一个地球》一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多方面的知识,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不老》一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义无反顾地投身到_______中,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______,实现了自己的____________,造福于后代。
三、信息匹配
11.选字组词。
【睹 堵 赌】 ( )钱 添( ) 目( )
【慨 概 溉】 ( )率 灌( ) 感( )
12.选词填空。
果然 居然
(1)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它( )到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
(2)李明学习十分刻苦,( )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
继续 陆续
(3)下课了,同学们( )走出教室。
(4)休息过后,小蕾( )完成作业。
1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1)工厂多么需要科学!农村多么需要科学!学校多么需要科学!( )
(2)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3)有人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 )
(4)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
14.选择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转换、跳跃
C.表示声音断续 D.表示意思的递进
(1)“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
(2)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马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
(3)“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
(4)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
四、语言表达
15.口语交际。
南方的某座城市,为了拓宽城市道路,砍掉了道路两边生长了几十年的大树。这件事在当地引起热议,司机、交通局工作人员、道路附近居民、环保局局长等不同角色的看法各不相同,请你选择一个角色,从这个角色出发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给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①这句话把地球比作______和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试着用上面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读《青山不老》选段,按要求答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比利亚大风带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大风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17.用语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
18.文中引用县志资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是抓住哪几个重点词语理解的?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重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南水北调,为中国解“渴”
陈伟斌
①当我们打开水龙头,看似有用之不竭的自来水时,是不是会觉得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
②恰好相反,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约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中国,若以人均水资源量计算,最为“干渴”的并非是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而是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冀地区。那里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红线。
③并且,人口快速扩张的城镇,迅猛发展的工业,更让流经华北平原的黄河、淮河和海河,曾一度成为全国地表水质量最恶劣的地区。水量短缺、水体污染,可用的地表水所剩无几,于是人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回用再生水,甚至挤占维系生态功能的水源,来填补庞大的用水缺口。
④长江流域地区降水丰沛,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耕地比重仅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人均拥有水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但北方地区人口超过全国的40%,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20%,且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⑤水资源南多北少(南北方区分是指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制约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⑥特别是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7、8月份。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尤其突出。
⑦“干渴”的华北大地,迫切需要新的水源。而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因此,如果能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华北地区调水,就能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也就成了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立项并实施的基础。
⑧在普通高中地理教材中,就专门讲到了南水北调,并提到了“四横”“三纵”这个概念。
⑨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三纵),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四横)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⑩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中线工程则是从加坝扩容后的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在河南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是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根据规划,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至黄河上游的青、甘、宁、蒙、陕、晋等地,以补充黄河上游水资源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干旱缺水的状况。
西线工程引水干线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长距离隧洞输水采用自流方案。
截至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建成通水,而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之中。
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供水格局,受水地区40多座大中城市的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实现了外调水与当地水的“双保障”,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受水区和沿线地区的水质也得到根本好转。
(摘自学习强国 钱江晚报2020-11-03 有删改)
20.文章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 )(多选)
A.中国水资源短缺
B.中国水资源用之不竭
C.南水北调工程使缺水问题得到了根本好转。
D.南水北调工程使北方地区水资源异常充沛。
21.关于中国水资源,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是中国最为“干渴”的地区。
B.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极度缺水。
C.黄河、淮河和海河流经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可用的地表水并不少。
D.春季雨水多,华北平原的水资源在此时较为丰富。
22.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工程用“四横”“三纵”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B.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已全部修建完成,投入使用。
C.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华北地区调水,就能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这就是南水北调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供水格局,北方地区用上了“南水”,水质也得到了根本好转。
23.“那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这个句子应该放在文章何处?( )
A.7与8自然段之间 B.8与9自然段之间
C.9与10自然段之间 D.14与15自然段之间
24.第④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多选)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举例子
25.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立项并实施的基础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句分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南水北调……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这个句子中的“超过”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当我们打开水龙头,看似有用之不竭的自来水时,是不是会觉得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这样的开头好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8.习作百花园
因为雾霾天气,教育局不得不叫停全市中小学户外运动。请你调查了解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与危害,给环保部门写一份防治雾霾天气的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恩赐”的“赐”正确读音是“cì”,指给予的财物或好处。
2.A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萤屏——荧屏,意思是特指电视荧光屏,也借指电视。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节省”“节约”都是指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但“节约”用于较大的范围;
“节制”的意思是限制或控制。
“细心”指用心细密。
“用心”指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精心”指特别用心,细心。
①不控制开采矿产,就会导致山体滑坡,故此处使用“节制”。
②我们要特别用心地保护地球,故此处使用“精心”。
综上所述,答案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义的掌握,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运用。
“滥用化学品”的意思是过度使用化学用品,所以“滥”是过度;没有限制的意思。
5.C
【详解】考查标语的运用。
“看到大量的农用地被征用建楼”说明耕地资源被占用,结合“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可知劝诫标语要从保护耕地资源入手。
A.“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意思是要合理利用资源。
B.“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劝诫进行环境保护。
C.“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劝诫进行耕地资源的保护,符合题意。
D.“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劝诫进行环境保护。
6.C
【详解】考查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结合“不太清楚一份外卖的量到底有多大、够不够吃,点了外卖之后才发现吃不完,就可能造成食物浪费。”和“一些消费者对外卖的口味、制作工艺等不了解,取餐后才发现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也可能会造成浪费。”可知都是在介绍外卖造成浪费的原因,因此这段话的意思是外卖线上点餐可能造成食物浪费。
7. yīng yíng guǒ ǎi zī yuán kānɡ kǎi gài xiàn làn dǔ lán zhì jié huǐ xiàn
【详解】考查汉字字音。
黄莺yīng,是雀形目黄鹂科动物。
晶莹jīng yíng,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包裹bāo guǒ,作为动词解释的时候,有包容、包围、 包扎、包装的含义。
和蔼可亲hé ǎi kě qīn,指人态度温和,性格善良容易接近。
资源zī yuán,物质资料和动力的天然来源。
慷慨kāng kǎi,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比喻布施财富和布施智慧。
气概qì gài,意思是正直豪迈的态度,或者在某种活动中或生存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
贡献gòng xiàn,把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滥用làn yònɡ,意思是: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
目睹mù dǔ,指眼见;亲眼所见;亲眼看见。
摇篮yáo lán,一指婴儿的卧具;二指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节制jié zhì,指官职,即指挥管辖;限制不使过度。
枯竭kū jié(水源)干涸;断绝
毁坏huǐ huài释义:1、颓败;倒坍 2、拆除;销毁。3. 败坏;破坏。4. 枯槁,朽坏。
有限yǒu xiàn①对范围、数量、时间有限制的
8. 啼叫 城郭 白酒 瞻望 谛听 轮廓 洒水 屋檐
【详解】本题主要考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毎组字的相同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啼可组词:啼叫、啼哭、啼笑皆非等。
郭可组词:姓郭、城郭、东郭等。
酒可组词:酒水、美酒、红酒等。
瞻可组词:瞻仰、瞻前顾后等。
谛可组词:真谛、谛听等。
廓可组词:轮廓、廓落等。
洒可组词:洒水、洒脱、洒落等。
檐可组词:屋檐、房檐等。
9. 遨游 遥望 恩赐 璀璨 指望
【详解】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1)遨游,意思是远游、漫游。
(2)遥望,向远处看;看远方。
(3)恩赐,旧时意思是指帝王赏赐臣下。现大多指上天恩情的赐予。
(4)璀璨,意思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5)指望,1.一心期待;盼望。2.所指望的;盼头
10. 喜悦之情 土地 未来美好生活 列数字 作比较 只有一个地球 珍惜资源 保护地球 自然条件的恶劣 生活条件的艰辛 植树造林的工作 一片绿洲 人生价值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填空。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选自《苏金伞诗选》,全诗十五节,采用写实的创作笔法,写出了农民三黑翻地、粑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满足。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荞麦花,这片土地是属于他的,他是土地的主人,这是自由的滋味。
因此,根据题意,第一个空应该填;喜悦之情,因为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第二个空应该填;土地;第三个空应该填;未来美好生活。因为本诗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填空。
《只有一个地球》全文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从文中“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米的星球”可以看出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从文中“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可以看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从文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贡献的”可以看出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从文中“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可以看出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从文中“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可以看出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正是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了“地球只有一个”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填空。
《青山不老》全文层次井然,内容清晰。文章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因此,可以填空为: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11. 赌 堵 睹 概 溉 慨
【详解】本题考查选字组词。
赌钱:用钱作为输赢的赌博。故选“赌”;
添堵:听到不顺耳的话。故选“堵”;
目睹:亲眼看见。故选“睹”;
概率:某一事件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作概率。也叫几率。故选“概”;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故选“溉”;
感慨: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故选“慨”。
12. 居然 果然 陆续 继续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居然:释义为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同安然,平安,安稳;傲慢的样子。
(1)从“做梦也没有想到”可知选“居然”。
(2)学习十分刻苦就能取得好成绩,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选“果然”。
继续:连续下去;不中断进程。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3)同学们走出教室是有先有后,选“陆续”。
(4)休息过后,再做作业,选“继续”。
13. D C E 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本句连用三个“……多么需要科学”的句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2)从“十里飘香”可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3)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说,宇宙空间大得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4)从“提供”可知本句把“地球”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14.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用法。
(1)“呜——呜——”看出小男孩的哭声不断,加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2)最高的山系是“喜马拉雅山”,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加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3)“今天好热啊!”和“你什么时候去上海?”说的内容不一致,表示话题的转换。
(4)每年都会发生,但是水灾、旱灾的时候更加严重,加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
15.司机角度:砍树拓宽城市道路是应该的。如果道路不拓宽,上下班高峰期就总是会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题干来看需要对砍树这一话题表述自己的观点。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以及所表述的身份,其次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补充作答,表达合理即可,答案不唯一。如:
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角度:为了拓宽城市道路而砍树是值得的。道路宽敞了,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还有助于发展经济。当然,当道路修完以后,道路两旁还是会重新栽树的。
居民角度:这些树不能砍。路边的大树已经生长了几十年了,它们不仅是这里的一道风景,也给行人带来了阴凉,是我们歇息的地方。发展交通可以往城市外围发展嘛!
环保局局长:树是城市之肺,树不仅能遮荫,还能提供氧气。一个城市的绿化,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道路的畅通而去破坏植被!其实解决道路的拥堵有多种方式,比如拆迁拓宽,单行设置,建设高架桥,控制汽车数量等如今我们城市有车一族的数量正在飞速增长,用砍树这种方式来解决出行问题是治标不治本的!
16. 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难道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母亲 摇篮 地球对人类而言非常珍贵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是无私的春蚕。
【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难道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和仿写句子。
①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结合句子“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看出这句话中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的密切联系,生动的写出了地球对人类而言非常珍贵。
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赞美老师的话即可。示例:老师是炽热的烛光,是知识的领路人。
17.险恶 18.是对环境险恶的具体描述,也说明了这种状态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19. 瘦小 竟 这是一个奇迹,老人为之付出得太多。
【分析】17.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注意仔细读文章作答。
从语段中的“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可知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很“险恶”。
18.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引用的作用:引用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引用能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用能够使文章的论据更加可信,提高文章说服力;引用会让表达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
本段内容写得是山沟的险恶,引用县志资料是对环境险恶的具体描述,也说明了这种状态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
“瘦小”一词侧面体现了出了老人创造绿洲的不容易,“竟”体现出了作者的“惊讶”及小老头的伟大。结合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出这句话写出了老人为之付出得太多、创造了一个奇迹,是一个伟大的人。
20.AC 21.B 22.B 23.D 24.BC 25.①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②南方水量相对充沛。 26.不能删去。“超过”是“多于”的意思,说明南水北调工程中直接受益人口多于1.2亿人,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如果删去,与原文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27.这样的开头好。问句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从“恰好相反,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约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知,这里写中国水资源短缺。
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三纵),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四横)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受水区和沿线地区的水质也得到根本好转。”可知,这里写南水北调工程使缺水问题得到了根本好转。
2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A.从“在中国,若以人均水资源量计算,最为“干渴”的并非是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而是华北平原,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可知,说法错误。
B.说法正确。
C.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三纵),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四横)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可知,黄河、淮河和海河并不是流经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可用的地表水并不少。说法错误。
D.从“特别是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降水集中在7、8月份。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旱尤其突出。”可知,说法错误。
2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CD说法正确。
B.说法有误。从“截至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建成通水,而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之中。”可知,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之中,而不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已全部修建完成,投入使用。
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先写“截至目前,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分别建成通水,而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之中。”接着写“那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最后写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和沿线地区的水质也得到根本好转。因此,“那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应放在14与15自然段之间。
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从“但北方地区人口超过全国的40%,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6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20%,且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句子的“40%、60%、20%”可知,这里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而南方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持续时间长,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因此,如果能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华北地区调水,就能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以及“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三纵),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四横)连接了起来,实现了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可知,南水北调工程能够立项并实施的基础是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以及南方水量相对充沛。
26.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
“南水北调……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这个句子中的“超过”不能删去,“超过”的意思是:超出;高于。这是约数,突出南水北调的好处之大,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2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当我们打开水龙头,看似有用之不竭的自来水时,是不是会觉得我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用这个句子开头,更加突出水资源紧缺,我国水资源紧缺,为后文写北方的缺少以及南水北调作铺垫。
28.范文:
关于如何防治雾霾的倡议书
看看近几天的报纸,我发现,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杭州的空气质量指数不断的下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是雾霾搞的鬼。
到底什么是雾霾呢?它有多大的危害?雾霾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又能为敢走雾霾天气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通过资料的收集和自己的了解,我找到了答案。
原来,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雾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的危害可大了!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能见度很差,开车时,由于能见度差,就可能会引起车祸。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所以呢,在雾霾天气到来时,我们应该少在户外活动,一定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戴上口罩。少开窗,多补充维生素。这些都是预防雾霾的好方法哦!
这样害人的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呢?一大部分还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形成的原因有五个:
一、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二、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三、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四、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五、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其中,第二三四五条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那我们是不是要减少这些行为,为治理空气污染做出贡献呢?
现在,城市里的汽车太多了,尾气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我们要倡导绿色出行,出门尽量用公共交通工具,最好能骑自行车,这样就能有效的减少空气污染的程度。
祖国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保护她。让我们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倡议人:光明小学六年级全体同学
2022年10月14日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写倡议书。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倡议书的写作格式,然后从题目中明确倡议的主题。主题是:给环保部门]写一份关于如何防治雾霾的倡议书。再根据倡议书的格式开始写作。注意语言简洁,表述有条理。
倡议书有自己的格式:
一般分为标题、 正文、署名、日期部分。
标题有的直接写“倡议书”三字,有时要点明倡议的核心事情,
标题是:“关于如何防治雾霾的倡议”。
正文部分,有的写称呼,有的不写称呼,但必须写清楚三点:一是倡议做什么事?二是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即讲清目的和意义。三是怎么去做,提出初步设想。
署名是署倡议者的名称和姓名,日期是发倡议的日子。都写在倡议书的右下角。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