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章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第1、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四章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第1、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2-16 09: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银湖中学校本课程 七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六节导学案 编辑 徐建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第四章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第1、2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和液化。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3.能区分沸腾和蒸发。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课前准备】通过预习尝试回答:
1.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1)这些水发生了这样的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再列举两例发生同样物态变化的生活中的实例。
(3)从上述实例中能否归纳出物质发生从________态到______态的变化需要从周围环境中不断的______(吸热或放热)。
2.请同学们向自己冷的手掌心呵气,除感觉到掌心变热外还能感觉到掌心变________,这些水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上述1中一样吗?
(1)这些水发生了这样的物态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否再列举两例发生同样物态变化的生活中的实例。
(3)从上述实例中能否归纳出物质发生从________态到______态的变化需要从周围环境中不断的______(吸热或放热)。
3.上述1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即物质由______变成_____过程,该过程需要________;上述2中物质发生的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即物质由______变成_____过程,该过程需要________.
4.放置在桌面上的一杯冷水和一杯正在加热的沸水过一会儿会怎样?
(1)这两杯水都会变_____(多或少),因为都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但冷水的变化比沸水要慢,是因为冷水只是在液体的______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________;沸水在液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发生了变化,并且还需达到一定的_______条件,我们称之为______。
(3)由此可知水的汽化存在着两种方式即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课堂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 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1)通过读图和填写表格思考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活现象 猜想
同样湿的衣服,如被太阳晒到,干的快
同样湿的衣服,摊开比不摊开时干的快
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比挂在没风的地方干的快
(2)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___;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_____;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________。
(3)用什么办法可以使液体的蒸发变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请举例说明。
2.讨论课本48页探究
(1)设计探究液体的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时我们选择液体的种类是酒精而不是最常见的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研究蒸发快慢与因素①的关系时,必须要保证_____和______相同,这体现了科学探究____________的思想,通过实验1我们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请尝试对2、3做出解释。
(3)能否从该实验的探究中发现液体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并尝试设计探究方案。
3.课本49页活动:液体蒸发可能有致冷作用
(1)温度计置于空气中,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插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读数是_______________
(3)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读数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____,最低的温度是______, 由此可以得出:液体蒸发时要________(吸热/放热),具有_____作用。
(4)列举生活中的应用蒸发致冷的实例。
4.思考与讨论:课本50页(思考与讨论1、2两题)
5.水的沸腾:认真阅读课本50页课本5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水未沸腾时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水面和内部将出现什么现象?
水的温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沸腾的特征是什么?
(4)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5)什么叫沸点?为什么说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6)同一种物质的沸点与气压存在怎样的关系?低沸点物质有什么特殊的应用?
6.讨论课本52页(思考与讨论1、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气压大小会影响沸点的高低
【课堂反馈】
1.下列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冰雪熔化为水 B、酒精变为酒精蒸气
C、铁水凝固为铁块 D、湿衣服太阳下晾干
2.下列事例中,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把小瓶中的水倒入盘中 B.把湿衣服从树荫下移到阳光下
C.把湿毛巾挂在电风扇前吹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3.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甲、乙、丙三组学生各自做了探究实验.下图是他们所做实验的部分情境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实验采用了实验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控制法.你认为上述三个实验中,其中探究方法正确的有_______小组和__________小组,
(2)甲小组通过比较____________内外的胡萝卜水分散失快慢来探究蒸发与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4.多选题: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关于对这个方案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B.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C.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气流快慢关系的.
D.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a) (b) (c)
4、.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6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7所示, 为_____℃,与水在标准气压下的沸点100℃有差异,如果实验的方法没有任何错误,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18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银湖中学校本课程 七年级(上) 第四单元第六节导学案 编辑 徐建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第四章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第3课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汽化和液化。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
3.能区分沸腾和蒸发。
4.知道汽化和液化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课前准备】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____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
2.物质发生汽化的方式有_______和_______;使物质发生液化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3. 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
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
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4.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5. 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结了一层厚冰
C.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变少了 D.夏天,冰块化成了水
【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1. 朝桌子或窗户嗬气,可以看见上面有小水珠出现。冷天朝空气中吐气,可以看到“白气”,它其实是小水珠,水蒸气看不见的。你能设计其他水蒸气液化实验吗。
2.课本52页活动(图4-63)
(1)玻璃片下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
(2)拿开玻璃片,把手放在烧杯上方,在感觉到手掌潮湿的同时还能感觉到手
掌变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物质发生了液化。
4.讨论课本54页(思考与讨论)
(1)当水壶里的水沸腾时,为什么靠近壶嘴的一段看不见“白气”,而在上面一段可以看见?这“白气”是如何形成的?
(2)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
5.课本53页活动(图4-66)
(1)注射器吸取乙醚后,用手握住注射器的下端发现注射器内的乙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乙醚的沸点________(较低或高),乙醚在手的加热下发生了_______。
(2)向内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的乙醚气体将发生_______________,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乙醚发生了这一变化。
(3)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在实际中非常有用,请谈谈具体应用的实例。
5.请仔细阅读课本53页至54页内容,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人造卫生是如何将热量从向阳面“搬到”背阳面的?
(2)电冰箱是如何工作的?
6. 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课堂小结】
1.液化是指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需要__________。
2.使物质发生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课本54页练习
【课堂学习反馈】
1.我们平时用的高压锅的作用是( )
A、坚固耐用 B、增大压强,提高液体的沸点
C、缩短水沸腾时间 D、增大压强,降低液体的沸点
2. 在高山上煮水,水的沸点 l00℃,这是因为高山上的
3. 在高山上,水烧开很久鸡蛋也煮不熟,这是因为高山上 的缘故,在高山上要煮熟鸡蛋,则可使用 锅,它是利用 的道理来煮熟饭菜的。
4. 蒸发是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物质要 (吸收;放出)热量,温度 且在 温度下进行。洗净的衣服摊开后晒在通风处、阳光下,衣服就会干得快一些,这是利用了提高液体的 ,增大 以及使 ,加速液体的 。
5. 沸腾是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物质要 (吸收;放出)热量,且在 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要使液体沸腾,先加热液体使其温度达到 ,液体要继续 才能沸腾起来。
6. 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7、在取暖室的散热器里,通入的是100℃的水蒸气,出来的水也是100℃,
(1)此物态变化叫 ,向外界 (填“释放”或“吸收“)热量;
(2)猜测一下:当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时,需要 (填“放热”或“吸热“)。
8. 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中时,水面上会升起一团“白气”,这个“白气”是由( )
A. 水升华形成的 B. 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C. 铁水汽化形成的 D. 水汽化形成的
9. 农谚说“水缸穿裙,天要下雨”,指的是水缸外壁与水面相平处直至底部的位置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这些小水珠的产生是( )
A. 地面上的水渗透上去的 B.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在缸壁上的
C. 从缸的细小孔里渗出的 D. 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在缸壁上的
10. 小明早上出门时发现周围一片大雾,当太阳出来一照射,他发现雾就消失了,雾散去的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 )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B.寒冷的冬天,地面上结了一层厚冰
C.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变少了 D.夏天,冰块化成了水
12.某同学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和水,放在相同环境中看谁蒸发快。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同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与下述哪个因数有关 ( )
A.液体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 D.液体的种类
A.食盐水 8.酒精 C.浓硫酸 D.浓盐酸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14.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上海世博园区加装了一大批喷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 ( )
A.水的密度大 B水蒸发时要放热 C水汽化时要吸热 D水雾透光性差
15.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A B C D
16、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
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17.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18.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晾毛巾也蕴涵着许多科学知识:
(1)如图的裤架有4个夹子,其中一个夹子已经夹住了毛巾的一个角,为了使裤架在水平位置平衡,那么毛巾另一个角应该夹在 号夹子上。
(2)为使毛巾尽快晾干应尽量展开,是因为液体 越大,蒸发越快。
1
2
3
第18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