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3 21: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掌握基本
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4.认识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
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5.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
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目标
一、阅读教材,梳理信息
(一)自学自研:批注重点历史知识
相关史事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
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中国,进而吞并亚洲、
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
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经济和政治
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
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②影响:
①经过:
年 月 ,本关东军炸毁 北郊 附近
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
突袭中国 军驻地 ,炮轰 城,于次日清晨
占领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沈阳
沈阳
柳条湖
南满
东北
北大营
沈阳
九一八事变
1.简述“九一八事变”
1931
9
18
九一八事变成为 的起点,中国人民开
始了艰苦卓绝的 战争。揭开了 的序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抗日
2.日本侵略的扩大——
沦陷
日军扩大侵略,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 内。短短
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人在 扶持 建立 ,企图
将 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
奴生活。
伪满洲国
东北
山海关
长春
溥仪
东北三省
4
中国人民“14年抗战”(1931-1945)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
为由 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
白山黑水之间。
3.抗日怒潮 
①抗日义勇军:
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
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
②抗日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③东北抗日联军:
杨靖宇
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 运动”,妄图使
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 的妥
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 的危险。
华北自治
华北五省
不抵抗
亡国灭种
1933年1月,日军攻占 ,向南推进。中国军民
奋起抵抗,在 一线、 等地与日军作战,收复
等地。
山海关
长城
察哈尔
多伦
2.一二?九运动——
①时间:
1935.12.9
②地点:
北平
③领导:
中国共产党
④主力:
北平数千名学生
⑤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⑥结果:
遭到军警武力镇压
⑦性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爱国救亡运动。
背景:
危机。北平的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
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华北
出题:简述“ 一二?九运动 ”。(经过+意义)
揭露了 ;
打击了 ;
促进了 。
2.一二?九运动
⑧影响:
3.中国共产党的救亡主张——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原因:
①日军侵略 、 ,使中华民族处于 的
危急关头, 成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②中国共产党 战线的感召。
③ 顽固坚持“ ”的 政策,劝蒋无效(直接原因)。
④ 、 的爱国之心。
⑤ 运动的推动。
中日民族矛盾
东北
华北
亡国
抗日民族统一
蒋介石
内战
张学良
杨虎城
学生
攘外必先安内
2.西安事变概况:
①时间:
1936.12.12
②地点:
西安
③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④目的:
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
⑤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
蒋介石,实行“ ”;并通电全国,要求 ,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⑥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兵谏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西安事变
①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一直坚持“攘外必先安
内”的妥协政策,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
的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②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 的利益出发,主
张 、 ,并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
方面进行协商。
3.思考归纳:
全民族
和平解决
联蒋抗日
周恩来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②十年内战 结束, 初步形成。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 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
的关键。
内战
联合抗日
基本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学习反馈,知识梳理
华北危机
日本侵略:
九一八事变
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西安事变
5.小结:
中国抗日
东北抗日联军
爱国学生:
一二九运动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国民党爱国将领:
东北抗日队伍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三、课后延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摘编自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1931年8月16日)
材料二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
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
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摘编自《松花江上》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所说的“日本军队”“在
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实?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发出密电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大事: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3.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引发
了什么后果?
九一八事变后,短短4个多,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在
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多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东北沦亡后,东北人民背井离乡,到处流浪。材料二是
那时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的部分歌词,反映了东北人民
的思乡之情和对收复国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