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根据作者所写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观潮》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雄奇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及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与赞美。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为本课重点,作者借极具画面感的词句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因此如何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生在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2.会认会写生字,能背诵第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印象深刻的句子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体会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悟
1.回忆文章结构—总分
2.课文围绕观潮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领略过小兴安岭的美丽,看过西沙群岛的富饶。上节课我们边读边想象,感受到了潮来前江面的风平浪静,海堤上的人们正急切的期盼大潮的来临,终于大潮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来观潮吧。(板书: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二、借助媒体,品读探究
1.读中品
(1)同桌交流,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们如此焦急期盼呢?请同学们找到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同桌一起交流分享,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学习提示:
读了 ,
我仿佛看到了 ,
我来为大家读一读 。
(2)读后反馈,交流感受
根据课堂情况,随机出示以下句子,展开教学
预设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音频穿插)
预设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预设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预设4: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展示图片)
预设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音频穿插)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读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师:听到同学们的分享,老师如见其貌,如闻其声,钱塘江大潮仿佛就在我眼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带给我们的震撼。(播放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在视频中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中悟
(1)小组合作—根据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的顺序,填表格,品悟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情景
大潮的声音 大潮的样子 人们的表现
从远处
再近些
浪潮越来越近
(2)探究潮来时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
师:作者就是如此由远及近地观察,抓住了潮水声音,形态的变化特点,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这壮观的景象。正如课文所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奇观”(板书:奇)
3.悟中记
师:让我们关上书,跟随着视频和音乐,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生背)
三、拓展延伸
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在课文中找出与诗句对应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