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高等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C. 草履虫、一棵树、一个西瓜都属于生命系统中的个体层次
D.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如图是对病毒、蓝藻、变形虫和绿藻四种生物按不同的分类依据分成四组,下列选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B. 丁组中的生物中都具有核膜
C. 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 甲组中的生物中都没有细胞壁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蓝细菌细胞的模式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B. 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C. 4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RNA,体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D.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膜、细胞核,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C. 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变性
结合下列曲线,有关无机物在生物体内含量的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①可表示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变化的曲线
B. 曲线②可表示细胞代谢强度随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的变化
C. 曲线③可以表示一粒新鲜的玉米种子在烘箱中被烘干的过程中,其内无机盐的相对含量变化
D. 曲线①可以表示人从幼年到成年体内水含量的变化
烧仙草是一种深色胶状饮料,制作时使用的食材有仙草、鲜奶、蜂蜜、蔗糖等,可美容养颜、降火护肝、清凉解毒,但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导致肥胖。下图是烧仙草中糖类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Y代表的是甘油
B. 蔗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
C. 糖类与脂肪能大量相互转化
D. 不能用斐林试剂直接检测该饮料中的还原糖
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B.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常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C. 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肽键断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变性失活
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多样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
B. 已知某化合物含有C、H、O、N等元素,可以推断此物质一定为蛋白质
C. 蛋白质中有些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有些具有调节功能,如激素
D. 温度过高、过酸和过碱等会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和肽键遭到破坏从而失活
核酸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DNA中
B. 组成DNA和RNA的单体都是核苷酸
C. DNA和RNA都含有C、H、O、N、P
D. 核酸分子和组成核酸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
蛋白质和核酸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蛋白质需要核酸参与,但是合成核酸不需要蛋白质参与
B. 两者都是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 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D. 两者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其结构的多样性都取决于单体的排序多样性
下列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 )
A. 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B. 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C. 线粒体、核糖体、液泡 D.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一项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揭示了体内蛋白分选转运装置的作用机制,即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了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塑形蛋白在合成过程中,场所由核糖体提供,动力可由叶绿体提供
B. “分子垃圾袋”应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C. “回收利用工厂”可能是溶酶体,“组件”可能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 人体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等
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
A. 磷脂和蛋白质 B. 多糖和蛋白质 C. 胆固醇和多糖 D. 胆固醇和蛋白质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是新发现的一个重要亚显微结构,该结构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某些区域高度重叠的部位,彼此相互“连接”,但又未发生膜融合,通过MAMs使线粒体和内质网在功能上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亚显微结构MAMs中一定含有C、H、O、N、P等大量元素
B. MAMs作为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连接”可进行信息的交流
C. 线粒体结构异常可能通过MAMs影响内质网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
D. 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膜都具有流动性,二者通过囊泡相互转换
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
B. 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
C. 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
D.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①与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 ②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C. ③是核仁,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④是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
如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1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B. 图中1、2、6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 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D. 图中细胞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6处的浓度一定大于7处的浓度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
B. 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
C. 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D. 1 moL/L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
小肠上皮细胞的肠腔侧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SGLT,在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为其提供能量;在其对侧则含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GLUT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图中GLUT2介导的方式相同
B. 图中SGLT介导的运输方式还可能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 图中Na+外流、K+内流属于主动运输
下图为物质进入真核生物细胞方式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物质运输方式,a、b为膜上的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具有脂溶性,b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
B. O2以甲方式进入细胞,在线粒体内参与水的形成
C. Fe2+可能以乙方式进入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D. CO2通过丙方式进入植物叶肉细胞后参与糖类的合成
下列有关探究细胞核功能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两部分,若观察到无核部分不分裂,就能说明细胞分裂由核控制
B. 将变形虫的核移入去核的变形虫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恢复,说明细胞核控制代谢
C. 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伞藻“帽”的形态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决定的
D. 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培育出了克隆牛,说明细胞核控制牛的所有性状遗传
下面两图是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④⑤⑥⑧在结构和功能上没有联系
B. 甲图中由于含⑦所以该细胞一定是叶肉细胞
C. 乙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⑥⑦;其中⑤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D. 甲图为高等植物细胞,判定依据是含有①⑦⑩且不含乙图中的②
经测定,某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SH+—SH→—S—S—+2H),其中含有一个二硫键(—S—S—),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
B. 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 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4种tRNA
D. 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6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B. 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49个
C. 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是氨基酸互相结合的方式不同
D. 有些蛋白质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雄性激素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A B C D
(1)上图中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图________(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和________。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________,能完成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及作用所需的酶。
(4)图________ (填字母)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小麦种子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c是___________。
(2)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时,产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b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如结构物质、防御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控物质等。
(4)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e中,e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在小麦叶肉细胞中,e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中。
(5)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主要由上图中的___________构成,若要观察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可用___________试剂染色。
(6)d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的是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问题:下图甲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动物细胞部分结构及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⑨表示结构,a~f代表生理过程。图丙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4分)
(1)甲细胞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
(2)图乙中a、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 ③ ]的_______________,该过程________(填“是”或“否”)消耗能量。细胞器[ ⑨ ]除图中所示的功能外,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①结构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观察②的形态,应选用______________将其进行染色。 (在备选项中选出,填写字母表示)
A.龙胆紫溶液 B.双缩脲试剂 C.斐林试剂 D.甲基绿染液
(4)图丙③的外膜常与_______相连,且有_______和酶附着,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上,学名叫波巴布树。因为猴子喜欢吃它的果实所以人们称它为“猴面包树”。它的花大而美。它的果肉多汁,含有有机酸和胶质,既可生吃,又可制作清凉饮料和调味品。果肉里包裹有很多种子。种子含油量高达15%,榨出的油为淡黄色,是上等食用油。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质,是当地居民喜爱吃的蔬菜。嫩叶可做汤,味道极佳。树皮里还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制作绳子和乐器的弦,也可作为造纸原料,很早以前人们还用它来制作粗布。它的根部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它的树干具有强大的储水能力。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
(1)猴面包树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从根本上讲是由________(写物质的名称)决定的。其基本组成单位有____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基本组成单位的名称:________。
(2)概述核酸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中介绍的多糖是________。其在细胞中所参与构成的结构对细胞起________作用。除此之外多糖还包括淀粉、糖原和________。后者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
(4)猴面包树的根部细胞在吸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________以________的方式进入细胞。
答案和解析
1.C 【解析】A.多细胞生物需要多种细胞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正确;
B.高等绿色植物没有系统层次,B正确;
C.草履虫和一棵树在生命系统中属于个体层次,一个西瓜属于生命系统中的器官层次,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正确。故选C。
2.A 【解析】A.甲组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变形虫是动物细胞,都没有叶绿体,蓝藻无叶绿体,绿藻有叶绿体,A错误;
B.变形虫和绿藻都是真核细胞,都具有核膜,B正确;
C.丙组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蓝藻是原核细胞,都没有染色体,丁组中变形虫和绿藻都是真核生物,都具有染色体,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C正确;
D.甲组中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变形虫是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D正确。故选A。
3.B 【解析】A.①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③是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不同生物细胞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B正确;
C.四种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①②是真核生物,都有细胞核,体现了真核细胞的统一性,③④是原核生物,都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D错误。
4.D 【解析】A.碳是细胞中的最基本元素,所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A正确;
B.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B正确;
C.DNA分子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
D.变性的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也出现紫色反应,所以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变性,D错误。故选D。
5.C 【解析】A.人一生中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年龄增大而减小,A正确;
B.一般来说,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升高后,细胞代谢增强,当超过一定比值后,细胞代谢趋于相对稳定,B正确;
C.玉米种子被烘干的过程中所含水分越来越少,其内的无机盐相对含量逐渐增加,最后达到一恒定值,C错误;
D.人体衰老的特征之一就是水的含量减少,幼儿体内水的含量高于成年人体内水的含量,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A、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因此物质Y表示甘油,A正确;
B、蔗糖是植物细胞内的二糖,需要水解为单糖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B正确;
C、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
D、烧仙草是一种深色胶状饮料,自身的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直接检测该饮料中的还原糖,D正确。故选C。
7.B 【解析】A.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有关,A错误;
B.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得伸展、松散,而高温下蛋白质中的肽键稳定、没有断裂,C错误;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是相同的,即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掉一分子水的过程,D错误。故选B。
8.C 【解析】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A错误;
B.氨基酸含有C、H、O、N等元素,B错误;
C.抗体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抗体能够抵御外来细菌、病毒等抗原物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防御功能,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C正确;
D.蛋白质在高温、强酸和強碱等条件下会引起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失去生物活性,而此过程中蛋白质中的肽键稳定、一般不会断裂,D错误。故选C。
9.A 【解析】A.有些病毒不含DNA,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中,如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A错误;
B.核酸的种类为DNA和RNA,而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故组成DNA和RNA的单体都是核苷酸,B正确;
C.DNA和RNA都含有C、H、O、N、P,C正确;
D.核酸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故核酸分子和组成核酸的单体都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故选A。
10.C 【解析】A.合成蛋白质需要核酸参与,mRNA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合成核酸需要蛋白质(作为酶)参与,A错误;
B.两者都是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染色体不是细胞器,B错误;
C.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C正确;
D.两者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核酸结构的多样性都取决于单体的排序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错误。故选C。
11.D 【解析】A.中心体无膜结构,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A不符合题意;
B.溶酶体、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结构,B不符合题意;
C.核糖体无膜结构,液泡是单层膜结构,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均属于双层膜的细胞结构,D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解析】A.细胞膜塑形蛋白在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合成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提供,而叶绿体形成的ATP用于暗反应,A错误;
B.根据分泌蛋白形成过程等知识,可判断囊泡(分子垃圾袋)由生物膜构成,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B正确;
C.溶酶体中水解酶可以水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等,可以作为“回收利用工厂”,蛋白质水解的产物为氨基酸,故“组件”是氨基酸,不可能为核苷酸,C错误;
D.中心体没有生物膜结构,故无法形成囊泡,D错误。故选B。
13.B 【解析】A.细胞膜上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没有识别功能,A项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B项正确;
C.胆固醇和多糖都不具有识别功能,C项错误;
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没有识别功能,D项错误。故选B。
14.D 【解析】A、亚显微结构MAMs中含有膜结构,而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其中一定含C、H、O、N、P等大量元素,A正确;
B、MAMs作为内质网和线粒体间的“连接”可进行信息的交流,B正确;
C、线粒体结构异常可能通过MAMs影响内质网中蛋白质的加工过程,C正确;
D、线粒体外膜与内质网膜都具有流动性,二者通过MAMs在功能上相互影响,未发生膜融合,D错误。故选D。
15.D 【解析】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推知细胞膜的脂质结构使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A正确;
B.细胞的生长现象,不支持细胞膜的静态结构模型,B正确;
C.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有物质运输功能,C正确;
D.水分子可以以被动运输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尽管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
故选D。
16.C 【解析】A.①是核膜,与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
B.②是染色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B正确;
C.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D.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
17.A 【解析】A.图中1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6中充满了蔗糖溶液,A正确;
B.图中2、4、5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错误;
C.图中7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深,C错误;
D.图中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6处的浓度大于7处的浓度,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则6处的浓度小于7处的浓度,D错误。故选A。
18.D 【解析】A、施肥过多,土壤中的溶液渗透压增大,植物根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造成植株萎蔫的“烧苗”现象,A正确;
B、质壁分离过程中,由于原生质体体积逐渐缩小,会导致细胞膜局部或全部脱离细胞壁,B正确:
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随着细胞吸水,细胞液渗透压逐渐下降,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
D 、渗透压是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数越多,渗透压越大。NaCl在水中会电离而蔗糖不会,所以1 mol/L NaCl溶液中的溶质微粒是2 mol/L,其渗透压大于1 mol/L蔗糖溶液,D错误。故选D。
19.D 【解析】A、在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期间,叶细胞和糖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只能有溶剂(水)的交换,因此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A正确;
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净失水量为零,B正确;
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失水,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乙组叶肉细胞吸水,由于甲糖溶液的摩尔浓度小于乙糖溶液,故叶细胞的净吸水量甲组大于乙组,D错误。故选:D。
20.C 【解析】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图中GLUT2介导的方式相同,都是协助扩散,A正确;
B、图中SGLT介导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还可能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如葡萄糖借助SGLT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而且需要载体蛋白SGLT,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图中Na+外流、K+内流,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
21.D 【解析】A.由图知,结构a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属于脂质,具有脂溶性,b是蛋白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
B.图中甲表示自由扩散,氧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在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水的生成,B正确;
C.乙方式表示主动运输,Fe2+可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未成熟红细胞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C正确;
D.丙方式表示协助扩散,CO2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植物叶肉细胞后参与糖类的合成,D错误。故选D。
22.B 【解析】A、将蝾螈受精卵横缢为两部分,若观察到无核部分不分裂,而有核部分能分裂,则能说明细胞分裂由核控制,A错误;
B、无核的变形虫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将变形虫的核移入去核的变形虫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恢复,说明细胞核控制代谢,B正确;
C、伞藻嫁接实验证明,伞藻“帽”的形态与假根有关,不能说明伞藻“帽”的形态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决定的,C错误;
D、我国科学家通过核移植培育出了克隆牛,克隆牛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个体相似,而不是完全相同,说明细胞核控制牛的部分性状遗传,D错误。 故选:B。
23.D 【解析】A.乙图中④细胞膜、⑤线粒体、⑥高尔基体、⑧内质网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联系,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需要他们协调配合完成,A错误;
B.含有⑦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就是叶肉细胞,如气孔的保卫细胞、幼茎的某些细胞等都可含叶绿体,B错误;
C.乙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⑤线粒体和⑦核膜,其中⑤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甲图中含有①细胞壁、⑦叶绿体、⑩液泡,且不含有乙图中的②中心体,所以是为高等植物细胞,D正确;故选D。
24.D 【解析】A、多肽链分子式是C21HxOyN4S2,含有2个S原子,所以水解产物中有2个半胱氨酸。题中每个氨基酸中都只有1个N原子,所以该多肽是由4个氨基酸组成的。根据C原子守恒,半胱氨酸含有3个C,所以另两个氨基酸共含有15个C,可知为苯丙氨酸和亮氨酸。该多肽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A项错误;
B、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脱去3分子水和2个氢,所以多肽中氧原子数为8―3=5,氢原子数为38-6-2=30,B项错误;
C、该多肽由3种氨基酸组成,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3种tRNA,C项错误;
D、该多肽形成过程中脱去3分子水和2个氢,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3+2=56,D项正确。故选D。
25.B 【解析】A.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有的氨基酸R基中含有氨基或羧基,则使有的氨基酸分子中氨基或羧基不只一个,A错误;
B.氨基酸互相结合的方式都是脱水缩合,每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等于氨基酸数减去肽链数,所以胰岛素分子有A、B两条肽链,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胰岛素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49个,B正确;
C.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一方面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另一方面是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而氨基酸的组成元素和结合方式不是决定原因,C错误;
D.雄性激素是固醇类物质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B。
26.(1)C 没有细胞结构 活细胞
(2)A、B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核糖体
(3)B 蓝细菌 藻蓝素和叶绿素(或能吸收和转换光能的色素)
(4)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27.(1)淀粉 糖原
(2)二肽 水
(3)催化物质 运输物质
(4)磷酸、核糖、碱基 细胞质
(5)b和DNA 甲紫(或醋酸洋红)
(6)磷脂
28.(1)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②⑦
(2)流动性;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3)蛋白质和DNA;A
(4)内质网;核糖体
29.(1)DNA(或脱氧核糖核酸);4;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或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纤维素;支持与保护;几丁质;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
(4)水通道蛋白;协助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