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导学稿加自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观潮导学稿加自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16 19:33:06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8《观潮》自测题
【我会做 我能做】
一、读音辨析
霆( ) 沃( ) 京尹( )
艨艟( ) 倏( ) 舸( )
泅( ) 斋( ) 履( )
鲸( ) 绮( ) 雉( )
僦( ) 赁( ) 溯( )
二、词语释义
天下之伟观也: 震撼激射: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倏尔黄烟四起: 烟消波静: 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 争先鼓勇: 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 车马塞途: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虽席地不容间也:
三、词类活用
皆披发文身 天下之伟观也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四、一词多义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如银线
为 海涌银为郭 仅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势极雄豪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势 腾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腾身百变
五、翻译句子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六、文学常识
1、《观潮》选自____作者___字__, 代湖州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富阳市鹿山中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资料
2011学年 第一学期 八 年级 语文 科目 学生姓名:
研讨时间 12月 1 日第 13 周 星期四 上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执笔人 吴云飞 审核人 执教者 班级: 总第 节
课 题 观潮
●我为本课定目标: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学习重点: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难点: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学习过程:【我会做 我能做】一、读音辨析霆( ) 沃( ) 京尹( )艨艟( ) 倏( ) 舸( )泅( ) 斋( ) 履( )鲸( ) 绮( ) 雉( )僦( ) 赁( ) 溯( )二、词语释义天下之伟观也: 震撼激射: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倏尔黄烟四起: 烟消波静: 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争先鼓勇: 以此夸能:江干上下: 车马塞途: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虽席地不容间也:三、词类活用皆披发文身 天下之伟观也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四、一词多义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仅如银线为 海涌银为郭 仅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势极雄豪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势 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腾身百变五、翻译句子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六、作者作品周密(1232一约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七、背景介绍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课堂研讨 合作展示】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2、第一幅画面里有哪些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大家找找,并试着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幅画面结尾引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于描写海潮有何作用?3、本文题目是“观潮”,可后面三个画面却着力描写了人的活动,这是不是离题?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4、宋人潘阆写的《酒泉子》,与课文的题材一致,试自选角度,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酒泉子 潘阆(làng)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课堂小结】这篇散文以海潮为线索,逼真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的景象,形象地勾勒出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吴中健儿的弄潮英姿和观者如云的盛况,风景画与风俗画相互交融,自然美与人情美糅为一体,给人以美的陶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富阳市鹿山中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资料
2011学年 第一学期 八 年级 语文 科目 学生姓名:
研讨时间 12月 1 日第 13 周 星期四 上课时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执笔人 吴云飞 审核人 执教者 班级: 总第 节
课 题 观潮
●我为本课定目标: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学习重点: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学习难点: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学习过程:一、作者作品周密(1232一约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本文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在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二、背景介绍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三、字词落实、疏通文意《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tíng),震撼激射,吞天沃(wò)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 )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 )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 )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随波而逝。吴儿善泅( )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 )溢目,车马塞( )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 )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四、【课堂研讨 合作展示】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想想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2、第一幅画面里有哪些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大家找找,并试着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幅画面结尾引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于描写海潮有何作用?3、本文题目是“观潮”,可后面三个画面却着力描写了人的活动,这是不是离题?请试着谈谈你的理解。4、宋人潘阆写的《酒泉子》,与课文的题材一致,试自选角度,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酒泉子 潘阆(làng)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课堂小结】这篇散文以海潮为线索,逼真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壮美雄奇的景象,形象地勾勒出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吴中健儿的弄潮英姿和观者如云的盛况,风景画与风俗画相互交融,自然美与人情美糅为一体,给人以美的陶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