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掌握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史实
2.了解“八王之乱”的基本经过及其影响;
3.知道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史实、分布地区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魏
蜀
吴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定都洛阳。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
263年,魏灭蜀
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西晋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晋武帝
司马炎(晋武帝)
公元266年
洛阳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的统一
(1)政策: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2)现象:缺乏治国能臣,而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西晋贵族、富豪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财富。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社会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西晋的社会风气
措施:
结果:
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肉粥)?”
——《晋书 惠帝纪》
东海王司马越
汝南王司马亮
楚王司马玮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长沙王司马乂(y ì )
成都王司马颖
河间王司马颙
晋惠帝昏庸无能
分封制
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统治。
八王之乱
大臣:启禀陛下,近几
年闹饥荒,各地都报告
说老百姓没饭吃,到处
都有饿死的人……。
晋惠帝:没有饭吃,为
什么不吃肉粥呢?
晋惠帝昏庸无能
主要地点:
目的:
争夺中央政权
洛阳一带
(1)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往南方,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写照。
敕勒川狩猎图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内迁时期:
东汉、魏、晋时期
E
F
鲜卑
B
羌(qiāng)
A
氐(dī)
C
匈奴
D
羯(jié)
鲜卑
鲜卑
匈奴
羯
羌
氐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五胡内迁后,西晋向其收重税,征兵派役,掠卖人口。由于受到西晋统治者的压迫
北方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西晋统治外部危机)
公元316年, 刘曜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
前秦的建立:
时间:
人物:
民族:
4世纪后期
苻坚
氐族
统一:
统一黄河流域
4世纪初-5世纪前期,北方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聚居或杂居。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短暂统一
280-316
灭亡原因:
奢侈享受
八王之乱
民族矛盾
蜀
魏
西晋
吴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氏篡魏
280年,西晋灭吴
东晋
五胡十六国
前秦(苻坚)
(氐族)
启示:
奢侈腐败会亡国
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要采取正确的政策治国
课堂小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课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