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四单元《穷人》第一课时
六年组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作者用朴实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写,记叙了桑娜夫妇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收养了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故事,成功塑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光彩照人的形象,展现了他们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读完全文,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文章却以“穷人”为题,这也正是这篇文章的经典之处。“穷人”真的“穷”吗?“穷人”“不穷”!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从小说的文体特征出发,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和环境描写等,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真正教出小说的味道来。
二、课时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环境描写、心理活动初步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能抓住人物环境描写、心理活动初步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出示图片)
生:列夫·托尔斯泰
师:大家预习得很充分,高尔基曾说过“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到底是何许人也呢?找同学声音洪亮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读课件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字词教学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都会读了吗?谁来读读这两组词?(课件)
师:这两行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
生:第一行词语描写环境,第二行词语描写人物。
师:你很善于总结,那你认为此时的环境怎么样?人物的内心是怎么样的呢?
生:我认为此时的环境很恶劣,人物内心很不安。
师: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师:请大家观察,“汹涌澎湃”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这四个字的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师:是的,有了分析字形结构的能力,把它正确写下来也就不难了!
师:(出示课件)这里还有一些句子,你都读正确吗?
师:这几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呢?
生:都含有表示语气的词语;都是描写人物语言或心理活动的。
师:所以这些字都是“口”字旁。(出示课件)
2、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填写这篇小说的信息卡。(出示课件)
生试着填写,教师相机板书。
师:你可以根据我们整理的信息卡,也就是小说的三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西蒙去世了,便抱回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她害怕被丈夫责骂,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家后,得知西蒙去世了,便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师: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快速把握小说的情节。
(三)品读课文,感受“穷”
师:都说《穷人》写得很精彩,可老师读完了整篇小说,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请细读课文,认真地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默读圈画,选一处地感悟最深的,做简单批注,然后小组分享。(课件出示问题)
生交流自学情况:
预设1: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交流:从环境描写入手,如此恶劣的天气渔夫还要出海捕鱼,可以看出他们很“穷”。
预设2: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交流:从孩子们的吃、穿,“没有鞋穿”“光着脚”“菜只有鱼”等可看出他们很“穷”。
预设3: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交流:从桑娜夫妇的忙碌,“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从早到晚地干活”可以看出他们很“穷”。
预设4: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交流:从邻居西蒙家的屋内装饰入手,抓住“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等词语可以看出西蒙很“穷”。
师:大家从恶劣的环境、室内陈设、孩子们的穿着、寡妇睡的稻草铺、孩子们没有鞋子被子等角度发现了“穷”,但是同学们,全文唯独有一个句子,只有四个字,能深刻地表现穷人的“穷”,却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你能找到吗?它在文章的前四个自然段,谁找出来了?
生:睡觉还早。
师:找到“睡觉还早”这四个字的同学,举手!同学们,从“睡觉还早”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证明已经都十一点多钟了,睡觉其实不早了。省略号可能代表更迟。这个时候,她还觉得“睡觉还早”,这就证明她可能每天都是十一点以后睡觉的。
师:睡觉真的还早吗?我们一起读读表示时间不早的句子。(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请大家关注这三句话,分明睡觉已经“不早”了。你看,23段分明写的“大概是昨天”,可见她们到凌晨才睡。同学们,桑娜只是这一天“睡觉还早”吗?
生:不,她长年累月都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在描写这篇文章时没有一个“穷”字,但是让我们感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
(四)初识人物形象,感受“不穷”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从文章的内容当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穷”。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托尔斯泰改写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出示课件问题)“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__________。”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对生活的热爱。”我找到了描写屋外环境和屋内环境的句子: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通过这样的对比,突显出桑娜家里的“温暖而舒适”,可以看出桑娜的勤劳。
师:大家还记得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吗?齐读:“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可见,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侧面烘托人物美好品质。(板书:烘托形象)
生:“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善良。”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抱回两个孩子,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乐观。”因为文中第二段说“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是没什么可抱怨的,可以看出桑娜是一个乐观的人。
师:在桑娜的照顾下,孩子们都很健康。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母亲身旁睡着的两个孩子。我们再次把目光投注到西蒙死去后的场景描写,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默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当中的还有哪些细节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灵?
生:文中写到“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我感受到一位母亲在临时之前仍不忘照顾自己的孩子,一个母亲伟大的母爱。
师:同学们,读到现在,这些穷人身上真的仅仅只有穷吗?(出示课件)
师:读完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说的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桑娜一家的生活非常贫穷,在这样的困境下,她抱回了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做这样的决定容易吗?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