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备教材教法
文本解读
1.内容简说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2.结构特点
《暮江吟》的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一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情称赞,“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诗人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面对自然美景,吟成了这首格调清新的诗歌,充分表达了他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各不相同,“岭”和“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和全貌。
《雪梅》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这里的梅、雪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借助雪梅之争,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生动活泼地描写了出来。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
3.写作特色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浅白的语言和两处比喻的使用,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寄景寓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体会。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采用拟人和对比的表达方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
4.插图说明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第一组图表现了诗人正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第二组图画的是连绵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第三组图表现的是枝头的梅与雪融为一体的景象。这些插图,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意。
5.习题运用
课后的第二题和第三题就是对于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体现。第三题的教学可在诵读古诗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内容后完成。教学第二题可在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前提下,通过播放背景音乐,由教师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闭眼想象当时的情境,将学生带到白居易创作古诗的江边。还可以播放优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再说一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认写字词
本课的生字可以随文分散进行识记。多音字“降”,在诗中表示“服输”,教学时可以先了解它在本诗中的意思,然后通过组词来辨析、识记读音。
书写时,指导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的写法。
2.朗读指导
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让朗读贯穿古诗教学的始终。朗读《暮江吟》,可以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想象一边朗读,读出画面美。朗读《雪梅》,开篇可以用轻快上扬的语调,读得热闹一点儿,后两句把语调降下来,“三分白”和“一段香”要读出韵律之美。
3.阅读理解
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初读古诗时,让学生结合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品读古诗时,可以通过换词比较、动作表演、播放图片、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如,学习《暮江吟》中的“铺”时,可以将其换成“射、照”等字,帮助学生体会“铺”字更柔和、有动感、更宏大。读“铺”字时声音可稍延长,配合手势体会夕阳的余晖在水面展开的壮美景象。
4.积累表达
背诵三首古诗,懂得古诗所蕴含的道理,能根据语境说诗句。
5.类文迁移
教学时,在学习古诗《暮江吟》之后,可迁移吟咏夕阳的名句句群。既能够巩固理解诗意的方法,又能通过相关句群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学习吟咏夕阳或其他事物的名句,理解意思,厚重积淀,感受古诗中的魅力。
备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唐代诗人中现存作品最多的一个,其诗歌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深入浅出,相传街边老妪也能听懂。有《白氏长庆集》。《暮江吟》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所写。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自求外任,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途经江边时吟成此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卢钺,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梅坡,诗风平易。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