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教材第17页至18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2、使学生在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能用字母来表示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概括加法运算定律并会简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动画播放《朝三暮四》,引发学生猜想:是否任意两数相加,和都不变?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践感知,讲授新课:
1、加法交换律:出示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星期,他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千米,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 理解题意
①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上午和下午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②用什么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算式怎么列?
40+56 56+40
(2)思考:是否所有的加法算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 (举例验证)如:0+200=200 ; 200+0=200 所以 0+200=200+0
11+78=89 ; 78+11=89 所以 11+78=78+11
(3)总结规律:(强调加法交换律只适用于加法)(改变位置)
①用语言叙述: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
②用符号表示:△+○=○+△
③用数学语言表示(用字母表示):a+b=b+a(a,b代表任意数)
(4)实践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一题。
2、加法结合律。出示例2: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里程如下:第一天:88
千米;第二天:104千米;第三天:96千米。问: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米?
(1) 理解题意
①求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就是求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②用什么运算法则解决问题?算式怎么列?
(2)探究规律:(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88+104)+96 = 88+(96+104)
(3)总结规律: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加法结合律必须加上括号)(改变位置或计算顺序)
①用语言叙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
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
②用符号表示:(△+○)+☆=○+(△+☆)
③用数学语言表示(用字母表示):(a+b)+c=a+(b+c) (a,b,c代表任
意数)
(4)实践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二题。
三、能力提升:
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实践价值介绍。
2、加法运算律的好处是什么?有什么用?(在加法算式中,当某些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数或者多个相同数时,运用加法交换率或者加法结合律改变式子的运算顺序,可以使运算更方便。)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以后的做题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吗?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六、作业布置:教材第19页第一题,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