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PPT】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16: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卖火柴的小女孩
8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2022年 秋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
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我们跟随安徒生一起去看看吧!
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画出相关句子。(课后第二题)
自读提示
五次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表格的前三列吧!(课后第三题)
自读提示
次数 幻象 愿望 现实
温暖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
渴望温暖
渴望食物
渴望欢乐
渴望家人疼爱
渴望光明和快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第一次

小女孩极度渴望温暖,所以眼前出现了温暖的大火炉。通过对幻觉的描写反衬出现实之中的小女孩是多么寒冷。
为什么?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第二次

小女孩实在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尤其是在大年夜,她更渴望得到美味的食物,所以她在幻象中看到了烤鹅。
为什么?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第三次
这时是大年夜,小女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在圣诞树下过一个温暖的大年夜,感受节日的幸福。
为什么?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第四次
在温暖、食物和快乐的愿望后,小女孩更渴望得到家人的疼爱,因此出现了慈爱奶奶的幻象。
为什么?
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圈划相关词句,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幻象?

第五次
表达了小女孩渴望生活在光明和快乐中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
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试着填写表格的第四列吧!(课后第二题)
小组讨论
次数 幻象 愿望 现实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温暖大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慈爱的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
渴望温暖
渴望食物
渴望欢乐
渴望家人疼爱
渴望光明和快乐
寒冷
饥饿
痛苦
孤独
冻死
你能看着表格来复述吗?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愿望,现实又是怎样的?
请大家轻声读一读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自读提示
小女孩多么想在圣诞树下唱歌、跳舞啊。作者以幻想中的快乐反衬小女孩现实的悲惨。
大年夜的时候我会和家人一起享用美味的大餐,与小女孩相比,我的生活真幸福。
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她又擦了一根。
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
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是“赶紧擦着”很迫切,毫不犹豫。
小女孩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她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眼前的幻象一次次破灭,希望一次次落空。而第四次的幻想中出现了最疼小女孩的奶奶,小女孩急于抓住一份希望,所以最后就擦着了一大把火柴。
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幸福”的意蕴。
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象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嘴上还带着微笑。
为什么?
自读提示
小女孩是在饥寒交迫中冻死的,为什么说“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后一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前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这个小女孩说。先读一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读后感悟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时能够运用幻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课文主要讲述一个_______________在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___________的故事,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___________。
冻死在街头
强烈不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主题概括
《安徒生童话》由丹麦作家安徒生所作。兼具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它追求真、善、美,充满着对弱小者的同情,对强暴者的抨击;在美妙的故事中,蕴含着醇厚的诗意,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拓展延伸
《格林童话》产生于19世纪初,是由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 格林和威廉 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其中《青蛙王子》《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等深受广大儿童读者喜爱。
①表示解释说明。②表示意思转折。 ③表示声音延长。
1.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 )
2.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
3.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



一、指出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课堂演练
二、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你一定为小女孩那悲惨的命运而扼腕叹息,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呢?
我们会向小女孩伸出友爱之手。生活上帮助她,让她感到集体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