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PPT】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16:5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古诗三首
17
第二课时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2022年秋
要读好停顿。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
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方法回顾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读准多音字
mǒ 浓妆淡抹
mā 抹桌子
mò 抹墙

地点: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一起解诗题
水光潋滟晴方好,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一起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诗意: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也。
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妙、奇特
一起解诗意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后两句描绘了什么画面?我们来借助注释,总结一下诗意吧!
自读提示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一起解诗意
诗意: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适宜。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人尊称其为“西子”。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她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比喻
比喻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一起解诗意
我仿佛看到雨天的西湖,雾蒙蒙的,感觉比较迷离,西湖有种看不清的感觉,就好像化了淡妆的人拍的艺术照一样。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闹极了。
读了诗歌,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山和怎样的湖面?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之美来称赞西湖,凸显了西湖独特的美丽。
古诗赏析
我会自学古诗
1.我能朗读。
(1)“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磨”读( )。
(2)读好停顿,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我能理解。
能够使用借助注释、图文对照及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3.我能想象。
(1)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并背诵古诗。
(2)我猜测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
小组合作,一起学习《望洞庭》

潭面无风镜未磨。

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


我知道“磨”字有两种读音。
我会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望洞庭
题意: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一起解诗题
湖光秋月两相和
夜晚的洞庭湖湖光和秋月相互映照,优美、平静。
一起解诗意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湖面微波荡漾,就像一块没有打磨的镜子。
一起解诗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指湖面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
一起解诗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形容被月光笼罩的洞庭湖。
比喻句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一起解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不同天气下的西湖呈现的风姿,晴天时,西湖 、 ;雨天时,西湖 、群山 。
云雾迷蒙
碧波荡漾
波光粼粼
若隐若现
主题概括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
和 之情。
喜爱
赞美
主题概括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
jìng
chū
yáo
wèi

yǐn
yín
pán
学写字
yáo
半包围结构,先内后外。“缶”的第二横长,在横中线上。走之的捺要舒展,托住右上部分。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领略了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