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节节练习(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节节练习(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12-16 23: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1.小明妈妈从菜场买回一只老母鸡,让小明猜猜它的质量,你认为,小明的猜测应接近下列哪一数值才是符合实际的( )
A.20 g B.200 g C.2 kg D.20 kg
2.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A.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B.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相当于往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往右盘中加小砝码
3.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调节平衡时,发现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这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某物体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那么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4.一切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物质的质量不随形状、________、________和温度而改变。
5.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 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
A.仍是80 g B.大于80 g C.小于80 g D.不能确定
6.小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后,指针静止时出现图甲的情形,此时应向_____
调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由图乙、丙可知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g,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第2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的密度一定小
C.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铝锅、铝勺的密度一样大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3.如图是小明在探究甲、乙、丙三种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 )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丙>ρ乙 C.ρ丙>ρ乙>ρ甲 D.ρ乙>ρ甲>ρ丙
第3题图
4.体积为1 m3的冰块的质量为_______千克,全部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________千克,水的体积为_______m3。(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5.浏阳腐乳以其口感细腻、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测得一块腐乳质量约为10 g,体积约8 cm3,则其密度为________kg/m3。若吃掉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将________。
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轻材料——全碳气凝胶”,这种材料密度仅为0.16 mg/cm3,
“0.16 mg/c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为一块100 cm3的“全碳气凝胶”
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________g。研究表明,“全碳气凝胶”还是吸油能力
最强的材料之一,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则100 cm3的“全碳气凝胶”最
多能吸收的有机溶剂质量为______g。
7.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 kg/m3,李明很想知道学校每天营养餐中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个同学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 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 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 mL。问: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第3节
1、老师讲了“物质的密度”这节知识后,小明和小楠对他们都喜欢吃的柑橘的密度感兴趣了,他们拿出一个柑橘,决定想办法测出它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__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零
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
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
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2)小楠用天平测量柑橘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柑橘的质量是______g,若小楠再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得它的体积为230 cm3,则柑橘的密度为______kg/m3。
(3)如果小楠做实验时,是先将柑橘浸没在水中测出柑橘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柑橘的质量,则这样测得的柑橘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小明问小楠是如何测出柑橘体积的,于是小楠将柑橘擦干净,又取出小烧杯、量筒、溢水杯和牙签等。小楠先将溢水杯装满水,接着小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在思考,小楠的做法也存在不妥之处,你认为不妥之处是:
2.在“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
(1)小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为42.6 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如图甲所示;
③再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2,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将实验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m2/g 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cm3 食用油的密度ρ/(g·cm-3)
42.6
(2)小宇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总质量m2′;
③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你认为小宇所在实验小组测出的食用油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作大米的体积将使
密度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
测出总质量为143 g。又测出48 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
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g。由此
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4.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 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5.托盘天平是测量_______的工具,使用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动到标尺的_______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得某金属块的质量为5.4 g,体积为2 cm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kg/m3。
6.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____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V奶=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
密度。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用测量
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
1.将一满瓶水放在冰箱中结冰后,瓶子被涨破,是因为水结冰的过程中( )
A.体积变大 B.质量变大 C.体积、质量都变大 D.质量变小,体积变大
2.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探索新材料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 ℃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 kg/m3。一辆用钢材(ρ钢=7.9×103 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 t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大约是( )
A.几千克 B.几十千克 C.几百千克 D.几千千克
3.某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这个图线,可得到水的温度从8 ℃降到2 ℃的过程中,有关水的变化的一些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 B.水的体积先变大后变小
C.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 D.水在4 ℃时密度最大
4.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
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
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100 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 g,则这种牛奶的掺水量大约是多少?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5.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
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
6.民谚俗语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例如“火场之旁,必有风生”,请解释该现象产
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0 g的水完成凝固成冰,则冰的质量是_______,体积为______cm3。(ρ冰=0.9×103 kg/m3)
甲 乙
a b c
甲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