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3 17: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01
02
目录
扁平风演示模板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01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雅典等古希腊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
(3)人越来越多的残余政治生活,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3.思想:
(1)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3)不强求道德一律。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4.影响
(1)积极影响:体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典型例题
1.雅典智者学派普高尔吉亚提出: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第三,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材料主要说明智者学派( )
A.忽视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B.思想带有浓厚理性色彩
C.以怀疑的态度向传统思想提出挑战 D.力图纠正自己的理论缺陷
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选择C: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对事物的认识是自己的主观感受,无法表述给他人,强调入的重要性,以怀疑的态度挑战传统思想。排除A:材料主旨是智者学派主张的内容,未涉及智者学派的缺陷。排除B:智者学派思想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排除D:该学者的表述符合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未体现纠正自己的理论缺陷。
C
典型例题
2.普罗塔戈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 B.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教育,A项错误;普罗塔戈拉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是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传统神学观念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B
典型例题
3.西方思想史某一流派不相信存在客观真理,他们相信“正义即强者的利益”,法律是立法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制定的。服从法律就是正义的,而违反法律就是非正义的。以下言论符合该流派思想特征的是( )
A.至于神,我无法真切感受他们是否存在
B.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可习得的智慧
C.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D.法是自然权利,是衡量正义与否的标准
A
解析:根据材料“不相信存在客观真理”“法律是立法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制定的”可知,该流派是具备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的智者学派,“至于神,我无法真切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为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言论,体现了怀疑主义特征,故A项正确;B项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思想,故排除;C项为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思想,故排除;D项为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故排除。
典型例题
4.智者学派认为:“法律不是神明或君主的意志,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法律是公民在直接民主制下参与国家事务活动的产物。法律的兴废和官司的输赢常常取决于辩论和演说时打动群众的技巧。”这表明智者学派( )
A.强调法律的人为性和主观性 B.认为法律的强制性符合人性
C.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D.强调法律是国家事务的产物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智者学派认为法律是变化的,其兴废受到人为因素(技巧)的影响。由此可知,材料观点反映法律具有人为性和主观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强制性,排除B项;“辩论和演说时打动群众的技巧”不是公共意志,排除C项;材料强调法律具有随意性与主观性,而不是法律产生的原因,排除D项。
A
02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
(1)思想: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知德合一”(“美德即知识”)。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④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地位:第一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2.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代表作:《理想国》。
(3)思想:
①理念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
②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亚里士多德
(1)思想: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②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2)贡献: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4)评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门独立的学科,并把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典型例题
5.法国学者莫尼克认为古希腊的伦理思想代表了一种道德观念的最完整形式,而这一道德观念是建立在“善”的吸引力的基础上的。下列思想符合其观点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认识你自己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认为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一致的,人的行为的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这与材料中法国学者莫尼克的观点相符,C项正确。
C
典型例题
6.“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D.人类达到目的的工具
解析:材料“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表明“他”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B项正确。A、C、D三项分别是普罗泰格拉、孟德斯鸠和康德的主张,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B
典型例题
7.苏格拉底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并主张“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这表明苏格拉底( )
A.研究重点是理性批判哲学 B.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C.倡导建立社会道德价值观 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解析:苏格拉底提出“德行可教”“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表明苏格拉底倡导建立社会道德价值观,故选C项;理性批判哲学是启蒙运动时期康德的哲学思想,排除A项;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的品德与其他方面的比较,排除D项。
C
典型例题
8.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若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据此你认为柏拉图(   )
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 
②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④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②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根据“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可知④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正确;由题干”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可知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正确;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可知③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正确。所以C正确。
C
典型例题
9.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他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
A.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家学深厚,遗传影响较大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各研究领域之间的联系性,A项排除;材料指出亚里士多德追求现实的幸福,其研究领域涉及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可见亚里士多德重视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B项正确;“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非材料主旨,C项可排除;材料中未出现有关“家学”的信息。D项排除。
B
典型例题
10.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是人区别于动植物的本质性特征之一,最幸福的人不是过着清教徒般生活的人,而是有家庭、子女、朋友,并且有机会在理性的支配下实践这些美德,从而证明理性的人。这一观点( )
A.反映了人文主义的产生 B.起到了个性解放的作用
C.体现了宗教势力的衰落 D.是美德即知识思想的体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根据材料“最幸福的人不是过着清教徒般生活的人,而是有家庭、子女、朋友,并且有机会在理性的支配下实践这些美德,从而证明理性的人”可知,亚里士多德重视理性的作用,这一主张能够起到个性解放的作用,故B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对理性的追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材料无法体现“人文主义的产生”,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宗教势力的衰落,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故D项错误。
B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