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7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7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3 16:4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 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3.关于用氯酸钾制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否则制不出氧气
B.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减小
C.加大二氧化锰的用量,可以增加氧气的量
D.用适量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也可加快反应
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5.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6.甘油(C3H8O3)具有保湿作用。下列关于甘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
A.由3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
C.碳、氢、氧3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8:3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 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 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8.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9.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大理石 B.加稀盐酸 C.制取并收集CO2 D.检验是否收集满
10.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 D.丁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0
11.概念之间存在并列、包含和交叉等三种关系,如表符合如图所示的一组概念是(  )
序号 X Y Z
①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化合物
②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
③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④ 煤 石油 化石燃料
A.① B② C.③ D.④
12.对下列实验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实验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含量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喷水:通过石蕊纸花的颜色变化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3. 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重视问题。
(1)《易经》有言:“泽中有火”。“泽”指池沼,“火”主要是指_____在燃烧。
(2)如下图探究燃烧的条件。温度升高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
①燃烧的现象是_____;对比②③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无烟煤的着火点_____260℃(填“>”“=”或“<”)。
(3)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能使汽油充分燃烧是因为_____。
(4)“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蕴含煤炭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能;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生活。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_____。
1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_________(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一个磷原子含有_________个质子,一个NH4+含有__________个电子。
15.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B中的任意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装置B和C都能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若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关闭弹簧夹,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_____(填“1”、“2”或“3”)处。
(4)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填“m”或“n”)端进入。
(5)小红同学用装置E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浓度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6)以下是化学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实验一、二、三中都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
16.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I .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如下:
(1)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与“过筛”原理相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同时实现光能转化为所需能量的目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二氧化碳新的应用技术,示意图如下:
(4)已知反应①为分解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反应②为化合反应,推断化合物甲含_________元素。
(6)该体系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17. 小红为了测定如下图的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她取出5片钙片(每片2.5克),研碎后放入烧杯中,把30g稀盐酸分3次加入烧杯中进行反应(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每次充分反应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1 2 3
稀盐酸的用量 10g 20g 30g
二氧化碳的质量 1.1g 2.2g 2.75g
(1)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5片钙片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
(3)①计算5片钙片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______。
②由上题计算可知,标签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______(填“属实”或“不属实”)。
(4)在下图画出产生气体与所加盐酸溶液质量关系的曲线图
答案
1-12 B C D C B D D B D D B C
13. ①. 沼气(甲烷/CH4) 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③. 与氧气接触 ④. > ⑤. 增大汽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⑥. 光和热 ⑦. 氢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填一种即可)
14.(1).Be (2)电子层数 (3)不相似 (4)Ne (5)15 10
15.(1)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
(2) ①. A ②.
(3)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 3
(4)m (5)ab
(6) ①. 易溶于水 ②. 实验二
16.(1) ①. CaO+H2O=Ca(OH)2 ②. 放热
(2)过滤 (3)Ca(OH)2+CO2=CaCO3↓+H2O
(4)
(5)碳、氢、氧 (6)CO2##二氧化碳
17.(1)1:4 (2)2.75g
(3) ①. 解:5片钙片完全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75g
设5片钙片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5片钙片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6.25g
②. 一片钙片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标注属实。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