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PPT】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 第二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16: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桂花雨
3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读第7、8自然段时,同学们产生了一些疑问,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再次走进那场缤纷的桂花雨。
默读课文,先画出表现作者对桂花喜爱之情的语句,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交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写出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
朗读第2自然段时,要读出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朗读指导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用一个“浸”字,写出了家乡的桂花盛开时香气浓郁,四面八方无处不在,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没有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作者用这样的语气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
想象一下香气都飘到了哪里。
朗读第4自然段“香飘十里”“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时,要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感受桂花香气的悠远和浓郁,读出沉醉和向往。
朗读指导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从这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的快乐。
朗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摇桂花的画面,进一步感受摇桂花的欢乐气氛,体会摇桂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快乐,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朗读指导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从第3自然段的“桂花一开”,第4自然段的“桂花盛开”,第6自然段的“摇落以后”和“过年时”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还有大人孩子一起摇桂花的情景,这些都可以说明“浸在桂花香”里的不仅是作者一家,而是“整个村子”。
朗读第6自然段时,要放慢语速,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桂花香无处不在的情形。
朗读指导
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结合下面的资料,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资料
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朗读第7、8自然段时,一边读一边体会母亲内心的感受,读出怀念之情。
朗读指导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以回忆“桂花雨”作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桂花雨
爱桂花
思桂花
思乡情
摇桂花
香飘十里
落花下雨
回到故里
结构梳理
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 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 的思念以及对 的感情。
桂花
故乡和亲人
童年生活无比怀念
主题概括
例: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天山的白云,还有那秋天南归的雁群。
一、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课堂演练
花是故乡——
月是故乡——
山是故乡——
水是故乡——
人是故乡——
  
二、根据提示写内容。



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