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PPT】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冀中地道战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PPT】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冀中地道战 第二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3 16: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冀中的地道战
8
第二课时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2022年 秋
地道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介绍地道战背景
地道战资料组
“大扫荡”是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的疯狂的围剿。
“烬灭作战”——“三光”政策
烧光、杀光、抢光
——讲解地道构造之奇
地道生活组
地道的上面是庄稼地或者街道。地道距离地面有三四尺,地道内部有四尺高,大概1.3米,如果我们在地道里,几乎可以直着身子走路了。地道由一个“大洞”和“小洞”组成,能住人,也能住牲口……最重要的是里面有“气孔”,人在里面,不会感到憋闷……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话讲了哪些内容?
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对地道作用的总体介绍,概括地写出地道的构造和作用。
第3自然段: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第4自然段:
隐秘性强
较为舒适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
上面种庄稼
四尺多高
离地面三四尺
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关于大洞、小洞的介绍
功能齐全
写地道的保障功能,能给人民群众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讲解地道战如何打击敌人
地道战战斗组
地道的出口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是隐蔽,二是安全。地道的出口旁堆满荆棘,旁边还有“陷坑”;更重要的,这里还有“迷惑洞”……地道里还有“孑口”,就是只容得下一人爬过去的关口……
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可以借助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读懂内容
“堆满荆棘”的“出口”
用于“警戒”的坚固的洞
出口旁的“陷坑”
用于诱敌的“迷惑洞”
有地雷等待敌人的“死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孑口”设置
这一段主要写地道在抗击敌人方面的作用。
——讲解地道如何防范敌人的破坏
地道战防御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想要破坏我们的地道,那可不容易。对付火攻我们有土和沙;对付毒气,我们有严严实实的吊板;对付水攻有枯井和暗沟……
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地道防御敌人的破坏。
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
火攻——用土和沙来灭火
1
“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毒气——用吊板挡住
2
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
水攻——连通枯井暗沟,使水流走
3
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4
——讲解地道里信息传递的奇妙方式
地道通讯联络组
“无线电”大家都听说过,地面发现敌情常用;地道里有更巧妙的“有线电”,在地道里,人们就用约定好的暗号,通过“有线电”的方式联络。
速读第7自然段,找一找:人们在地道中是怎样联络的?
本段开头设问,大家可以带着问题读这一段。
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
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
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
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地道战这种作战方式打击了敌人。作者两次写到这是个奇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冀中人民特别勇敢、特别有智慧,面对敌人的“扫荡”积极想办法。
地道设计得精巧、合理,让敌人根本想不到。敌人对地道中的情况一无所知,摸不着头脑,我们对地面的情况却了如指掌。设计的巧妙也是胜利的原因。
日军在冀中地区的大扫荡令人发指。
我看到了人民群众面对日军所表现出的勇
敢和无惧。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我们一
定会取得胜利。
更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了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课堂小结
一、把括号里不合适的词画掉。
课堂演练
1.冀中人民(创建 创造 建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2.在(宽大 宽阔 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二、下面哪一项不是冀中人民防备敌人破坏地道的办法?( )
A.洞口准备土和沙
B.“孑口”上装着吊板
C.把地道和陷坑连接起来
C
三、你还听到过哪些抗日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杨靖宇的故事
英雄王二小
狼牙山五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