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一选,我行! (每空2分, 共20分)
1.(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至少需要3块镜片。
B.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潜望镜跟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一样。
2.(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对流只发生在固体中
B.热对流只发生在液体中
C.热对流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3.(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自然界中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了( )。
A.露 B.雾 C.霜
4.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5.(2021五上·微山期中)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时,我们在( ) 位置可以看到彩虹。
A.背对太阳 B.面对太阳
6.(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物体的三态上,雾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7.(2022五上·城阳期中)太阳的热是通过( )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8.(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不属小光源的是( )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
9.(2022五上·城阳期中)利用自制的潜望镜可以从桌了下面看到桌子上面的景物,这说明( )
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 B.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0.(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选项中,体现热对流的是( )。
A.用小太阳电热器取暖 B.夏天开空调会让整的房间凉爽
二、判一判,我能! (在括号里填“√”或“×") (每题2分,共20分)
11.(2022五上·城阳期中)影子的出现,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12.(2021五上·微山期中)不同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 )
13.(2021五上·微山期中)2000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 )
14.(2022五上·城阳期中)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脑后的头发,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15.(2022五上·城阳期中)光污染现象在霓虹灯闪烁的大城市最为突出。( )
16.(2022五上·城阳期中)雪花是由小冰晶组成的。( )
17.(2022五上·城阳期中)大自然中小水滴的旅行,体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 )
18.(2022五上·城阳期中)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会模糊不清,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
19.(2022五上·城阳期中)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勺柄会变热,这是对流。( )
20.(2022五上·城阳期中)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 )
三、填一填,我会! (每空2分,共20分)
21.(2022五上·城阳期中)经过直纸筒看见蜡烛的火焰,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22.(2022五上·城阳期中)我们可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3.(2021五上·微山期中)光污染一般分为 、 和彩光污染三类。
24.(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温度 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露。
25.(2021五上·微山期中)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26.(2022五上·城阳期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 ,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 ,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四、实验探究,我能行! (共22分)
27.(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研究雾和云活动中,刘钻科学小组探究了模拟雾的形成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器材 烧杯、温水、冰块、镊子
猜想与假设说明理由 猜想:雾的形成可能与 有关,理由: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水蒸气 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 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28.(2022五上·城阳期中)如下图所示,科学小组想通过让研究热传导现象,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点燃酒精灯加热铜棒,过一会儿就会发现火柴棒掉下来的依次顺序是 。实验说明,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五、挑战科学,我最棒:(共38分)
29.(2022五上·城阳期中)学完《热辐射》之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夏季喜欢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季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30.(2022五上·城阳期中)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那么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A.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镜片,说法错误
B.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说法正确。
C.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望远镜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说法错误。
2.【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所以此题选C。
3.【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当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4.【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橡胶或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炒菜锅的手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太阳光线照射到空中,穿过了漂浮在大气中的水雾,经过一系列反射和折射,彩虹就形成了,所以要对着阳光观察。
6.【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露是液态,霜是固态,所以此题选择B。
7.【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光与热
【解析】【分析】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辐射传播到地面上来的。所以此题选C。
8.【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月亮不能发光,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所以此题选C。
9.【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运用两片平面镜改变光传播的方向,让我们在低处看到了高处的物体。所以此题选B。
10.【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夏天开空调,空调吹出冷风,通过热对流,会将房间内的空气温度降低。
11.【答案】(1)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故该判断是正确的。
12.【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深色且表面粗糙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13.【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线进行的性质,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
14.【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两面镜子通过调整角度,能够让人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运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15.【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大城市比较繁华,人流量大,为了吸引人的目光,很多地方都会弄成闪烁的灯光,造成了光污染。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16.【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水的循环可知,雪花是由许多小冰晶组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 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说明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我们把小水演的旅行过程称之为水循环。
18.【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为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会模糊不清,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变热,这是热传导。题目说法错误。
20.【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随着太阳的升起,露珠消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蒸发。故题干说法正确。
21.【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经过直纸筒看见蜡烛的火焰,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23.【答案】白亮污染;人工白昼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1. 人工白昼污染:指夜间的室外照明,商场、酒店楼上的霓虹灯,灯箱广告和灯饰标志,工地照明等,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休息。2. 白亮污染: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炫眼夺目所造成的污染。 3. 彩光污染:指歌舞厅中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等所产生的光污染,是光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种。
24.【答案】逐渐下降;小水滴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5.【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 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称为假设。
26.【答案】向上流动;补充;热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
27.【答案】温度;水遇冷会凝结。;遇冷;漂浮;雾;云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把冰块接近瓶口,温水会有“白雾”冒气。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28.【答案】DCBA;高;低;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D离火焰最近,温度最高,然后依次是C、B、A离火焰最远,温度最低,所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是DCBA。
实验说明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29.【答案】浅色的衣服能够反射太阳光,深色的衣服会吸收太阳光,夏季温度高,要凉快一点,而冬季天冷,需要穿深色衣服保暖。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夏季天热,冬季天冷,夏季需要散热,冬季需要保暖。相物体能够反射相同颜色的光。
30.【答案】水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能够塑造地形等等。
【知识点】天气现象;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我们地球重要的一部分,水循环能够保证我们的水源得到补充,下雨还能够塑造地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一选,我行! (每空2分, 共20分)
1.(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至少需要3块镜片。
B.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潜望镜跟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一样。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A.制作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镜片,说法错误
B.潜望镜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说法正确。
C.潜望镜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望远镜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 说法错误。
2.(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选项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对流只发生在固体中
B.热对流只发生在液体中
C.热对流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对流只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所以此题选C。
3.(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自然界中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了( )。
A.露 B.雾 C.霜
【答案】C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当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4.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橡胶或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用它们做炒菜锅的手柄,是为了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5.(2021五上·微山期中)在阳光下用喷壶喷水制造“彩虹”时,我们在( ) 位置可以看到彩虹。
A.背对太阳 B.面对太阳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太阳光线照射到空中,穿过了漂浮在大气中的水雾,经过一系列反射和折射,彩虹就形成了,所以要对着阳光观察。
6.(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物体的三态上,雾是( )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答案】B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雾、露是液态,霜是固态,所以此题选择B。
7.(2022五上·城阳期中)太阳的热是通过( )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光与热
【解析】【分析】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热辐射传播到地面上来的。所以此题选C。
8.(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不属小光源的是( )
A.太阳 B.萤火虫 C.月亮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月亮不能发光,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来发光的。所以此题选C。
9.(2022五上·城阳期中)利用自制的潜望镜可以从桌了下面看到桌子上面的景物,这说明( )
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 B.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运用两片平面镜改变光传播的方向,让我们在低处看到了高处的物体。所以此题选B。
10.(2022五上·城阳期中)下列选项中,体现热对流的是( )。
A.用小太阳电热器取暖 B.夏天开空调会让整的房间凉爽
【答案】B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夏天开空调,空调吹出冷风,通过热对流,会将房间内的空气温度降低。
二、判一判,我能! (在括号里填“√”或“×") (每题2分,共20分)
11.(2022五上·城阳期中)影子的出现,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 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这就是影子,影子产生离不开呈现影子的屏幕。故该判断是正确的。
12.(2021五上·微山期中)不同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不一样。(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与热
【解析】【分析】深色且表面粗糙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13.(2021五上·微山期中)2000多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我国的学者—墨翟(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沿直线进行的性质,早于牛顿2000多年就已经总结出相似的理论。
14.(2022五上·城阳期中)利用两面镜子可以看到脑后的头发,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两面镜子通过调整角度,能够让人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运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
15.(2022五上·城阳期中)光污染现象在霓虹灯闪烁的大城市最为突出。(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大城市比较繁华,人流量大,为了吸引人的目光,很多地方都会弄成闪烁的灯光,造成了光污染。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16.(2022五上·城阳期中)雪花是由小冰晶组成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通过分析水的循环可知,雪花是由许多小冰晶组成的。题目说法正确。
17.(2022五上·城阳期中)大自然中小水滴的旅行,体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 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说明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断循环,我们把小水演的旅行过程称之为水循环。
18.(2022五上·城阳期中)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会模糊不清,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水蒸气遇冷可以变为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对着镜子哈气,镜子表面会模糊不清,原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了小水珠。
19.(2022五上·城阳期中)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勺柄会变热,这是对流。(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把金属勺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勺柄变热,这是热传导。题目说法错误。
20.(2022五上·城阳期中)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露。(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 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随着太阳的升起,露珠消失是变为了气态,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蒸发。故题干说法正确。
三、填一填,我会! (每空2分,共20分)
21.(2022五上·城阳期中)经过直纸筒看见蜡烛的火焰,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 经过直纸筒看见蜡烛的火焰,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2.(2022五上·城阳期中)我们可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答案】反射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23.(2021五上·微山期中)光污染一般分为 、 和彩光污染三类。
【答案】白亮污染;人工白昼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1. 人工白昼污染:指夜间的室外照明,商场、酒店楼上的霓虹灯,灯箱广告和灯饰标志,工地照明等,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休息。2. 白亮污染: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炫眼夺目所造成的污染。 3. 彩光污染:指歌舞厅中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等所产生的光污染,是光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一种。
24.(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温度 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露。
【答案】逐渐下降;小水滴
【知识点】天气现象;凝结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
25.(2021五上·微山期中)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 科学家提出解释事象的主张而尚未证明的,称为假设。
26.(2022五上·城阳期中)加热容器底部时,底部的水受热后会 ,周围及上方较冷的水会流过来 ,然后被加热再上升……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水逐渐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答案】向上流动;补充;热对流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
四、实验探究,我能行! (共22分)
27.(2022五上·城阳期中)在研究雾和云活动中,刘钻科学小组探究了模拟雾的形成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 模拟雾的形成
实验器材 烧杯、温水、冰块、镊子
猜想与假设说明理由 猜想:雾的形成可能与 有关,理由: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空气中的水蒸气 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 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答案】温度;水遇冷会凝结。;遇冷;漂浮;雾;云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把冰块接近瓶口,温水会有“白雾”冒气。
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雾,在高空的是云。
28.(2022五上·城阳期中)如下图所示,科学小组想通过让研究热传导现象,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点燃酒精灯加热铜棒,过一会儿就会发现火柴棒掉下来的依次顺序是 。实验说明,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作 。
【答案】DCBA;高;低;热传导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传导。D离火焰最近,温度最高,然后依次是C、B、A离火焰最远,温度最低,所以火柴掉下的先后顺序是DCBA。
实验说明热是一种能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递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五、挑战科学,我最棒:(共38分)
29.(2022五上·城阳期中)学完《热辐射》之后,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了自己的收获,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夏季喜欢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季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答案】浅色的衣服能够反射太阳光,深色的衣服会吸收太阳光,夏季温度高,要凉快一点,而冬季天冷,需要穿深色衣服保暖。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夏季天热,冬季天冷,夏季需要散热,冬季需要保暖。相物体能够反射相同颜色的光。
30.(2022五上·城阳期中)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那么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答案】水循环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能够塑造地形等等。
【知识点】天气现象;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我们地球重要的一部分,水循环能够保证我们的水源得到补充,下雨还能够塑造地形。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