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四章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1-23 21:44: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考点一、升华和凝华
(一)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后,在盛有水的烧瓶底部出现了紫黑色的碘晶体。实验表明: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二)升华
(1)概念:升华是指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升华是吸热过程,升华要从周围环境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升华有致冷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来降温。如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来实施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效果,食品冷藏,医疗麻醉等。
(三)凝华
(1)概念:凝华是指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华是放热过程,凝华要放出热量。
(四)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典例1:(2022七上·仙居期末)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答案】B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故D正确不合题意。
变式1: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答案】B
【解析】物质由液态变化固态叫凝固,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据此分析判断。
水管喷出来的水在空气中迅速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发生凝固现象,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冰花”。“冰花”从空气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升华现象,这就是“冰花”变小原因。
A.“冰花”是水发生的凝固现象,故A错误;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的升华,故B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因为水凝固时要向空气中放热,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该低于0℃,故C错误;
D.“冰花”变小的过程要吸热,故D错误。故B正确,而A、C、D错误。
变式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答案】C
【解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而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金属在高温低压的环境下吸热,由固态直接变成金属蒸汽发生升华现象;金属蒸汽遇到低温的镜头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
变式3:(2021七上·嘉兴期末)近日,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冷到冒白烟”的现象(如图)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4.3摄氏度。“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冰晶。
考点二、云、雨、雪、雾、露、霜
(一)云(液化或凝华)
太阳照在地球上,气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二)雨(熔化)
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珠,与原来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三)雾(液化)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
(四)露(液化)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表面
(五)霜、雪(凝华)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固体凝华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六)冰雹(熔化、凝固)
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典例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答案】B
【解析】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气温急剧下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C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直接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变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故B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去年12月下旬的强降温使多地出现雾凇美景。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答案】B
【解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树枝上形成“雾松”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小冰晶。
变式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科学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科学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是汽化形成的 B.“露”是升华形成的
C.“霜”是凝华形成的 D.“雪”是熔化形成的
【答案】C
【解析】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据此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成液体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成在空气中则为雾,成在物体表面为露,故A、B错误;
霜和雪,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C正确,D错误。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寒假期间,小金到大明山滑雪场滑雪,看到有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枪,喷枪中的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井喷入空气中形成白雾,这些微小的粒子在落到地面以前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从而形成雪花,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滑雪场地的气温虽然低于0℃,但即使没有人滑雪,场地积雪也会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雪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凝固 放热 升华
【解析】[1][2]由题意可知,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凝固成的小冰晶,凝固放热。
[3]滑雪场地的气温虽然低于0℃,但即使没有人滑雪,场地积雪也会逐渐减少,积雪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1.(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甲是登山爱好者在安吉龙王山拍到的雾淞美景。下列事例与雾淞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 B.夏天狗吐出舌头
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 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A.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狗吐出舌头,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
C.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于灯丝中的钨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到冷的灯泡内壁时,又在灯的内壁上凝华为固态钨,故C符合题意;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故D不符合题意。
2.霜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早晨屋顶看到霜,一定是屋顶的雨水结冰形成的
B.霜和雪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霜形成时吸热
D.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迅速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如果发生在树叶、地面或房顶上,它就是霜;如果发生在空中且落到地面,那么它就是雪,因此二者为同种物质,故A、B、C错误,D正确。
3.(2020七上·余杭期末)暑假小金去同学家,同学在一杯饮料中放入一种晶体颗粒,饮料瞬间“沸腾”起来,杯口雾气腾腾,小金拿起杯子时却又感觉凉凉的,同学告诉他放入的是干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饮料“沸腾”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B.“沸腾”时饮料的温度保持不变
C.拿杯子的手感觉凉凉主要是因为蒸发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色雾气是水蒸气
【答案】A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放入空气中时,会由固态迅速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而吸热,导致周围温度下降,据此分析判断。
干冰放入饮料中时,迅速从饮料中吸热而升华,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饮料沸腾,故A正确;
“沸腾”时,饮料的热量被干冰吸收而降低温度,故B错误;
拿杯子的手感觉凉凉的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故C错误;
杯口的白色雾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4.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答案】B
【解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向外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其实是芳香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其实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冻鱼表面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了冰,故B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其实是灯丝受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其实是碘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5.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答案】C
【解析】物体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知道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
【解答】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内侧。
6.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答案】B
【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因此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其实就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不合题意;
冰晶下落时,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应该是吸热过程,故D正确不合题意。
7.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熔点;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
温度低于0℃时,冰与盐水的混合物中,冰仍然没有熔化,说明冰的熔点肯定低于0℃;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易拉罐后,在其表面迅速放热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形成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8.(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答案】D
【解析】A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干冰升华吸热,水放热,不能沸腾,故C错误;
D.盘里的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腾,看起来像是在“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9.(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______。
【答案】升华 见解析
【解析】(1)[1]干冰(固体)消失,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2)[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干冰与空气中冷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所以形成“烟雾”缭绕的效果。
10.(2022·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_________。
【答案】升华 熔化 凝华
【解析】[1]甲图,在水中加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
[2]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碘吸热可能熔化。
[3]当停止加热后,碘蒸汽放热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则物态变化为凝华。
1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
(1)火箭点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时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答案】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解析】(1)[1][2]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当火焰喷到水中时,水汽化成水蒸气,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发射塔。
(2)[3][4]火箭头部涂抹的特殊物质在高温下会迅速的熔化、汽化和升华,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可以保证火箭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被烧坏。
12.(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2021年12月9日,小金同学在观看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了解到“液体表面张力”这一概念,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了有关实验。
(1)他先在玻璃杯中导入少量水,放入两块干冰,观察到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形成白雾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___;
(2)然后他在杯口用沾有洗洁精的细线作出一层水膜,发现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这里也应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___;
(3)完成实验后,小金发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白霜的成因___________。
【答案】液化 引力 见解析
【解析】(1)[1]干冰在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2)[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引力。
(3)[3]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13.(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老师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小明发现此实验存在不足,于是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了碘晶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同时发现碘蒸汽在烧瓶底部凝华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结合实验目的指出原实验的不足并解释改进后实验的优点,同时说明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原因。
【答案】见解析
【解析】图甲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火焰温度大于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无法实现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需要改进,由图乙可知,采用水浴法加热,1标准大气压下,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碘蒸气遇冷在烧瓶底部凝华,放出热量,使烧瓶中的水的温度上升,所以温度计示数会上升。
14.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
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答案】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沸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汽,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汽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解析】(1)当晶体的温度在熔点以下时,它肯定是固体;
(2)将热源的温度降低到碘的熔点以下,观察碘是否会升华;如果有碘蒸汽出现,则说明碘蒸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如果没有碘蒸汽出现,则说明碘蒸汽不是由固态直接变成的。
【解答】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沸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汽,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如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汽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考点一、升华和凝华
(一)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给烧杯里的碘加热,烧杯中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后,在盛有水的烧瓶底部出现了紫黑色的碘晶体。实验表明: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二)升华
(1)概念:升华是指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2)升华是吸热过程,升华要从周围环境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升华有致冷作用。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来降温。如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来实施人工降雨,制造舞台烟雾效果,食品冷藏,医疗麻醉等。
(三)凝华
(1)概念:凝华是指物体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凝华是放热过程,凝华要放出热量。
(四)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
典例1:(2022七上·仙居期末)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变式1: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关于以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变小是由于冰升华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变式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汽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变式3:(2021七上·嘉兴期末)近日,黑龙江漠河地区出现“冷到冒白烟”的现象(如图)最低温度达到零下44.3摄氏度。“冷到冒白烟”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差较大的环境时,会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为冰晶。
考点二、云、雨、雪、雾、露、霜
(一)云(液化或凝华)
太阳照在地球上,气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二)雨(熔化)
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珠,与原来的小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三)雾(液化)
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了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
(四)露(液化)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表面
(五)霜、雪(凝华)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固体凝华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到地面
(六)冰雹(熔化、凝固)
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典例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2020年12月14日的一场人工降雪让同学们兴奋不已。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雪)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变式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去年12月下旬的强降温使多地出现雾凇美景。形成雾凇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汽化
变式2:“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科学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科学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是汽化形成的 B.“露”是升华形成的
C.“霜”是凝华形成的 D.“雪”是熔化形成的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寒假期间,小金到大明山滑雪场滑雪,看到有造雪机在进行人工造雪(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枪,喷枪中的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井喷入空气中形成白雾,这些微小的粒子在落到地面以前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从而形成雪花,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滑雪场地的气温虽然低于0℃,但即使没有人滑雪,场地积雪也会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雪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甲是登山爱好者在安吉龙王山拍到的雾淞美景。下列事例与雾淞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  )
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 B.夏天狗吐出舌头
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 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
2.霜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列有关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早晨屋顶看到霜,一定是屋顶的雨水结冰形成的
B.霜和雪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霜形成时吸热
D.霜是一种凝华现象
3.(2020七上·余杭期末)暑假小金去同学家,同学在一杯饮料中放入一种晶体颗粒,饮料瞬间“沸腾”起来,杯口雾气腾腾,小金拿起杯子时却又感觉凉凉的,同学告诉他放入的是干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饮料“沸腾”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
B.“沸腾”时饮料的温度保持不变
C.拿杯子的手感觉凉凉主要是因为蒸发吸收热量
D.杯口的白色雾气是水蒸气
4.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5.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6.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7.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 ,拿起碗, 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9.(2022·浙江舟山·七年级期末)七年级的科学老师在教学《物质的特性》时,为了其中一节课,准备了干冰来进行实物演示,谁知道从网上购买的干冰在冰柜里放了一天就消失了。试问:
(1)干冰(固体)消失,是因为它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干冰以前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近些年来越多的被用在了各个餐厅的菜品上(如图)。请你解释“烟雾”形成的原因______。
10.(2022·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七年级阶段练习)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汽会_________。
11.(2022·浙江台州·七年级期末)2021年10月16日,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成功发射。
(1)火箭点火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时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2)6个月后,返回舱返回进入大气层时,会由于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升高。为了防止烧坏,科学家在返回舱表面涂上一层特殊固态物质(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保证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12.(2022·浙江杭州·七年级期末)2021年12月9日,小金同学在观看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后,了解到“液体表面张力”这一概念,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家中进行了有关实验。
(1)他先在玻璃杯中导入少量水,放入两块干冰,观察到液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形成白雾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___;
(2)然后他在杯口用沾有洗洁精的细线作出一层水膜,发现水膜逐渐上凸,但不破裂,这里也应用了液体表面张力,此时水膜分子之间主要表现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___;
(3)完成实验后,小金发现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白霜的成因___________。
13.(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老师利用图甲装置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小明发现此实验存在不足,于是将实验进行改进(如图乙)。实验过程中小明观察到了碘晶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同时发现碘蒸汽在烧瓶底部凝华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已知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请结合实验目的指出原实验的不足并解释改进后实验的优点,同时说明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原因。
14.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汽,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