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57页
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境,学习圆规的使用方法,学会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在经历合作、探究、交流等活动中发现和总结圆的特征,并运用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文化,渗透极限思想,培养学生想象、归纳、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问题情境,探究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深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圆规、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初步感知圆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喜欢玩什么?(…..)你知道老师小时候喜欢玩什么吗?认识它吗?(出示竹蜻蜓)会玩吗?想玩吗?(请两组学生上台玩竹蜻蜓),刚才玩竹蜻蜓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圆形,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哪些圆,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体(生介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深入研究圆
1.交流谈话 了解学情
师:关于圆你都知道些什么?生:圆心,半径,直径……
生:圆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师:到底什么是半径、直径?他们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开始研究。
2.利用实物画圆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
师:观察你所画的圆,想一想与我们之前学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生:圆是曲线图形,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师:老师也想画一个圆,谁能借一个画圆的工具?我想画一个大一点的怎么办?再小一点的呢?
生:圆规。师:在数学中,为了能画一个精确大小的圆,可以用圆规来画。刚才同学们在画圆的时候,有同学用圆规来画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3.圆规画圆,揭示圆心、半径
(1)学生指导老师画圆,认识圆心
师:你能指导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吗?
师:第一步?生:确定一个点。
师:第二步呢?生: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师:我想画一个两脚距离为20cm的圆怎么办?
师:第三步呢?生:旋转一圈。
师:刚才同学说确定一个点,这个点在圆的中心,数学上叫什么?生:圆心。
师: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标出所画圆的圆心。
(2)认识半径
师:这个同学说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数学上叫什么?
生:半径。师:到底什么是半径呢?生描述,师出示理解半径的定义。
(3)认识“圆上”
师出示“圆上、圆内、圆外”
师:如果想画一个比它大一些的圆怎么办?生:两脚叉开一些,师:比它小一点的圆呢?生:两脚叉开的距离小一些。
师:你觉得什么决定圆的位置?生: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那谁决定圆的大小呢?生: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想画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男生画一个半径4cm的圆,女生画一个半径3cm的圆,并将圆剪下来,根据大屏幕的要求,同桌为小组,将圆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4.剪圆、折圆,揭示直径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
A.折痕:请学生用笔画出一条折痕,这就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请学生说说到底什么是直径。
B.学生练习判断半径和直径。
C.还有什么发现?生:直径有无数条。
D.生:你怎么知道圆有无数条直径,生:可以对这无数次,生:为什么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生:通过测量可以知道。
师: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生答师板书(d=2r,r=d/2)
师:请同学看(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这个小圆的半径与大圆的半径长度相等吗?大圆的半径是是小圆直径的一半吗?生:不相等。师: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立?生:在同一个圆里。师:在同一个圆或大小相等的圆中,我们这样的结论就更加严密了。
三、数学文化,感受圆的特征——圆出于方
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一部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圆出于方”板书,你知道什么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圆和方有关系,圆是从正方形中画出来的,美术课中用过这种画圆的方式。师:同学有一点了解,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图形?(出示正方形),生:正方形,师:也是正四边形,下面我们看看一下正五边形,大家有感觉吗?那再看一个正六边形它像圆吗?生:不太像,师:我们看正十二边形,想象一下这个图形会是什么样的,它的边有什么特点?师:正十二边形像圆吗?还想看正几边形,学:正24边形,师:想象一下正24边形会是什么样的?它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惊叹,像个圆了),师:这才仅仅是正24边形,想象一下,如果100边形,甚至正1万1亿,直到无数边形。它会怎样?生:变成一个圆,师:圆出于方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你感受到了吗?
四、练习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D=2r 在同圆或等圆中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七、教学反思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课的开始,通过学生平时爱玩的竹蜻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兴趣,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