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张PPT)
《人应当坚持正义》
基础字词
优教高中语文名师系列
重点字
拳拳服膺(yīng) 恫吓(dòng hè )
形近字
拳拳服膺(yīng)
赝(yàn)品
殃(yāng)及池鱼
泱(yāng)泱大国
怏(yàng)怏不乐
词语解释
重要词语 释义
拳拳服膺
诚恳地信奉。拳拳,诚恳的样子。服膺,牢牢记在心里、信服。膺,胸。
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客套语。
近义词辨析
词语 同 异 例句
二者都含有“不可指摘”的意思。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强调完全正确、完全合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也说未可厚非。强调有不足、有缺点。
①他关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发言,无可非议。
②作者的创作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并没有满足读者的期许。
无可非议
vs
无可厚非
近义词辨析
词语 同 异 例句
二者都含有“限制”的意思。
“约束”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是带有强制力的限制,限制人不能超过某个范围,不能做出格的事情。“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一般不含有强制力,使用的对象既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既可以用于具体的事物,也可以用于抽象的事物。
①纪律对我们都有约束力。
②视野狭窄束缚了他的发展。
约束
vs
束缚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人应当坚持正义
教科书 书 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选择性必修中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作业练习
1.孔子“启发式”和苏格拉底“助产术”是“启发式教学”的代表。试结合以下语句内容,分析二者的异同。 (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3)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 2.美国法学家德沃金说过:“在承认权利的社会里,必须完全抛弃那种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遵循法律的一般义务的这种观念。”而实际上,苏格拉底恰恰正是遵循“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遵循法律的一般义务”的原则。请结合相关背景,谈谈你苏格拉底依循的“正义”的看法。 3.拓展阅读《柏拉图对话集·格黎东篇》全篇,进一步感受其劝说艺术以及论辩逻辑。《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文赏析
原文呈现
①苏格拉底: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1】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2】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3】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4】那些思想严谨的人,曾经多次断言在人们的意见中间有些必须高度重视,有些不必理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得对吗?从人情上说,你并没有明天就要死掉的危险,你的判断不应该为那种局面所左右。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5】
②格黎东:说得很对。
层解:苏格拉底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名师赏评:
【1】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直接向格黎东表明自己的态度:合乎正道的,自己会去做;不合乎正道的,自己就难以从命了。
【2】“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体现了苏格拉底对世俗力量的蔑视。
【3】[类比]苏格拉底首先表明自己的原则:一直听从道理。然后以“妖怪吓儿童”进行类比,表明自己的决心:肯定不会让步。
阅读提示:
格黎东来到囚禁苏格拉底的狱所,苦劝苏格拉底逃走,并提出三个理由:第一,作为苏格拉底的朋友,他们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救其出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苏格拉底是自己甘愿服从法律,但在不知情的外人来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第二,即使离开雅典,还有很多地方、很多朋友会欢迎苏格拉底的到来;第三,甘愿服刑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朋友,满足了仇人,还遗弃了子女,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4】“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是设问句,问答之间语气委婉温和;“是不是在我……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是选择问句,具有辩证性;“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具有一种引导思考的意味。在这段对话中,苏格拉底多次使用“我们”这一人称代词,更显亲切,同时,他在谈话间没有盛气凌人,而是循循善诱,一步步通过对话将格黎东的思考引向深处。
【5】[反问]通过提问和反问,苏格拉底不断引导格黎东思考,得出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也不必听从所有人的意见,要有所选择地听从他人的意见的结论。“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等句子,语气委婉,又暗含毋庸置疑的力量。
③苏格拉底: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④格黎东:是的。
⑤苏格拉底: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⑥格黎东:当然是。【6】
⑦苏格拉底:在这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7】
⑧格黎东:只听从一个人的。
⑨苏格拉底: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
⑩格黎东:很明显。
苏格拉底:那他就该照着那一位主管和内行的意思行动、锻炼、喝水、吃东西,不用理会别人的想法啰?
格黎东:就是。【8】
苏格拉底:很好。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
格黎东:怎么不是呢?
苏格拉底:什么损害呀?哪方面的损害?损害那个不服从者的什么部分?
格黎东:显然是他的身体,因为遭殃的是这个部分。【9】
苏格拉底:你说得对。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吗,格黎东?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是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诚惶诚恐,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难道不是这样吗?【10】
格黎东: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很好。如果我们由于听从外行的意见而毁掉了我们那个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毁掉之后我们还能活吗?这个部分就是身体,对吗?
格黎东:对的。
苏格拉底: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
格黎东:不能。
苏格拉底: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格黎东:不。
苏格拉底:比身体贵重吗?
格黎东:贵重得多。【11】
苏格拉底:我最好的朋友啊,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所以,你一起头的提法是不对的,你说我们应当考虑关于正义、美、好及其反面的意见。也许可以说,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地的。
格黎东:这很显然,苏格拉底,你说得对。
苏格拉底:可是,我了不起的朋友啊,我觉得我们刚才说过的话现在还照样有效。请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还主张: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格黎东:我还是这样主张。
苏格拉底: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格黎东:是的。【12】
层解: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名师赏评:
【6】以上两个问题廓清了认识,从而能够让格黎东进入苏格拉底的逻辑轨道,进行思考。
【7】[举例论证]从体育锻炼这一角度入手,举人们常见的事例,由此及彼,化难为易,进一步说明不必听从众人的意见,为后文的说理做铺垫。
【8】苏格拉底的话得到了格黎东的赞同,这与苏格拉底的一步步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之后,苏格拉底借此继续引导格黎东意识到问题所在。
【9】[正反论证]苏格拉底从正反两方面引导格黎东思考:应该听从专业人员的意见,否则就会损害身体。正反对比,深入浅出地得出要听从“内行”的话这一结论,从而为后面的深入论述做铺垫。
【10】苏格拉底延续上面的类比,将话题从上面听“内行”的话而不是众人的意见,自然而然地引向“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谈话进一步接近苏格拉底应不应该听从友人的建议而逃走这一问题。
【11】在体育锻炼方面,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损害身体,导致不能活;在坚持正义方面,听从外行的意见会导致正义被毁,同样不能活。而且,正义比身体贵重得多,正义被毁所造成的损失同样比身体被毁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苏格拉底只是提出一系列问题,而格黎东除了按照苏格拉底设计好的思路回答外,没有第二个答案。这体现了苏格拉底高超的辩论技巧。重点
【12】[类比、对比]通过前面的类比、对比,格黎东得出了苏格拉底预期的结论: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由于这是格黎东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为后文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奠定了基础。难点
苏格拉底根据我们所同意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一下,我试图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便离开此地是不是正当。如果正当,就该试它一下;如果不正当,就该打消此念。因为你向我提到的那些考虑,如花钱、名誉和养家等,格黎东啊,实际上都是众人的考虑。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地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而我们则相反,我们是深受道理约束的,一定要像刚才说的那样,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如向那些愿意把我放跑的人花钱和致谢,以及自己把自己放跑和接受别人释放之类,要想想自己做这些事实际上是否不正当。如果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就不应当考虑自己如果留在这里静坐不动是否必定要死,是否必定要受其他的罪,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13】
格黎东:我想你说得对,苏格拉底。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苏格拉底:我的好朋友啊,我们一块儿研究吧。要是你对我所说的话有异议,请提出反驳吧,我会听的。要不,你就别再向我重复那句话,要我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跑掉。我虽然很愿意你把我说服,使我照你的意思办,却只能说服,不能勉强。现在请你看看我开始这一考察的方式是否令你满意,请你尽可能诚恳地回答我的问题。
格黎东:我试试看。
苏格拉底:请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像我们以前曾经多次同意,而且现在刚刚说过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都是既不好又不美的?是不是我们以前的那些主张在这几天里都已经全部推翻了?格黎东啊,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是不是没有觉察到,我们的那些严肃的交谈并不比儿童高明?是不是我们说过的全都确定不移,不管人们是否同意?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我们要不要这样说?【14】
37.格黎东:要。
38.苏格拉底: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
39.格黎东:当然不能。
40.苏格拉底:既然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那就连那个人们所相信的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也不行吗?
41.格黎东:看来不行。
42.苏格拉底:怎么啦,对人做坏事行不行?
43.格黎东:当然不行,苏格拉底。
44.苏格拉底:怎么啦?以坏报坏,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
45.格黎东:当然不正当。【15】
46.苏格拉底:因为对人做坏事跟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
47.格黎东:你说得对。
48.苏格拉底: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16】
层解: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名师赏评:
【13】[对比]前面苏格拉底一步步引导格黎东思考,使其与自己达成共识,所有的铺垫均已完成,于是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思考并讨论:自己越狱是否正当?如果正当,就尝试;如果不正当,就打消这个念头。而判断越狱正当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道理,而非众人的考虑。此段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说服的力量。
【14】[反问、排比]此处苏格拉底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句,让一直讨论的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为了坚持真理,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的人都是邪恶的、可耻的。
【15】[反问、举例]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反问、举例等,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认识到越狱逃跑是不正当的事,从而使格黎东认同自己的观点。
【16】[深化主题]苏格拉底再次拓展、延伸:不但不能做不正当的事,而且以不正当报不正当是不行的,以坏报坏也是不行的。换言之,就是雅典法庭判自己死刑是不正当的,因为自己是无罪的;但自己越狱也是不正当的。自己不能以越狱这件不正当的事来反抗被判死刑这件不正当的事。苏格拉底以从容赴死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和正义。
1 / 7《人应当坚持正义》名师教学评价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是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吹毛求疵,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 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shǔn)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就不应当考虑自己如果留在这里静坐不动是否必定要死,是否必定要受其他的罪,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A.只要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
B.如果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
C.既然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
D.因为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我不能只要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尊重它们,重视它们。
教学策略:本环节采用练习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跟本课相关的练习。引导学生判断病句并修改,推断句子中的基本逻辑关系,检验教学成果,查漏补缺。
设计意图:本环节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针对考试必考点,重点训练。此环节可提升学生的积累与语感、实证与推理的学科素养,提高分析概括和领会理解的能力。
答案提示
1.“吹毛求疵”应为“诚惶诚恐”;“损”应读sǔn。
2.从前后文来看,这里只能是假设关系,而不能是条件或因果关系。答案B
3.“只要……就……”有误,这里不是条件关系,应将“只要”改为“由于”;
“尊重它们,重视它们”,语序不当,应调整过来。
1 / 2《人应当坚持正义》资料库
一、作家作品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主要作品:《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智者篇》《大希庇阿斯篇》等。
二、背景资料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判决执行前夕,格黎东潜入监狱,提出三个理由劝解苏格拉底逃跑。第一,作为苏格拉底的朋友,他们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救其出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苏格拉底是自己甘愿服从法律,但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第二,即使离开雅典,还有很多地方、很多朋友会欢迎苏格拉底的到来;第三,甘愿服刑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朋友,满足了仇人,还遗弃了子女,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然而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选择了慷慨赴死。本文选取了苏格拉底长篇论述的序幕和铺垫部分,苏格拉底坚守“正义”,用一系列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三、相关链接
对话体
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叙述事件、展开情节、交代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两人对话,也可以是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对后世的哲学发展影响巨大。
四、说字解词
重点字
服膺(yīng) 恫(dòng)吓 褒(bāo)贬 遭(zāo)殃
名誉(yù) 反驳(bó)
多音字
hè(恫吓) qiǎng(勉强)
吓 强
xià(吓唬) jiàng(倔强)
形近字
名yù(誉) hú(糊)涂
téng(誊)写 hú(湖)泊
juàn(眷)恋 珊hú(瑚)
遭yāng(殃) zūn(遵)从
yāng(秧)苗 dūn(蹲)下
反yìng(映) 酒zūn(樽)
词语解释
拳拳服膺:诚恳地信奉。
恫吓:威吓,吓唬。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毕恭毕敬:形容十分恭敬。
近义词辨析
1.损害·伤害·危害
同:三者都有“使……受伤害”的意思。
异:“损害”指使事业、利益、身体健康、个人或集体名誉等蒙受损失。“伤害”指人或有生命的东西身体健康、思想感情等受到损害,程度有轻有重。“危害”指国家、社会、革命、和平等受到破坏、损害。也指人民群众、个人、集体等利益、安全受到损害,一般程度较重,指处于危险境地。
例句:(1)我们决不能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
(2)嫉妒是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3)对危害社会的不法分子,我们决不能姑息。
2.改良·改善·改进
同:三者都有“使……改变”的意思。
异:“改良”指去掉事物的个别缺点,改得更好。如改良品种、改良土壤。“改善”的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改善待遇、改善状况。“改进”常指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如改进工作、改进方法。
例句:(1)改良社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自己。
(2)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是渐进的,过高的要求和暂时办不到的事情,必须向人民公开地反复地解释清楚。
(3)为了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2 / 3《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时同步详解
情境导入
人性是有差异的,因而有的人具备正义的德行,有的人并不具备。正义的人并不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他们往往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正义有时候并不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却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人应当坚持正义。
整体感知
文题解读
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正义观。衡量正义的客观标准是这种正义的观点、行为、思想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满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需要。苏格拉底心中的正义是“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的总和。
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先讨论并确定的一个结论是:不是所有的意见都合乎正道,只有符合道义的意见才是正义的。接下来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
文章脉络
正道 一贯遵守 层步
道义 听取专家建议 层步
正义 人应当坚持正义
道理 慎重考虑 铺设
正当 避免邪恶 垫问
文章主旨
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希望自己越狱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