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后同步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子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四月亮将圆之日。
B.赤壁,苏轼曾先后两次游览赤壁,并写下两篇赋。本文中的赤壁,指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C.冯夷,水神名,相传他溺死于河中,为河伯。
D.羽衣,用羽毛制成的衣服,特指道士或神仙所穿之衣,亦代指道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时间为序,记述了“我”与客人重游赤壁的经过。首段以洗练的笔墨描写了冬夜月景,并点明游赤壁的缘起。
B.本文写了作者与二客泛舟赤壁等月夜活动,生动地描绘了峭拔而汹涌的山水之景,虚实相生、禅趣悠远。
C.《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
D.本文最后关于孤鹤和梦境的描绘,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5.文中作者游赤壁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请结合文中第3段分析其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令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詹宋时隐士多戴这神形状的帽子。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C.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D.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折节,意为降低自己的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2015年台湾地区参选人洪秀柱在临全会演讲时曾说“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
B.古代官职任免升迁常用的词语有拜、除、迁、擢、黜、谪等,谪就是贬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C.《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D.《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如此看来,公侯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与诸侯是一回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在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说方山子可能会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曲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江陵之后,顺着长江东下时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3)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人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斗宿和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中的前两宿。
B.羽化,中国古代称成仙为羽化,取“变化飞升”之意。后世称道教徒逝世为羽化。
C.舳舻,“舳”是船尾,“舻”是船头,舳舻连称则泛指前后首尾相接的船只。
D.蜉蝣,一种小飞虫,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文中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渺沧海之一粟
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歌:①扣舷而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歌曰:“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①方其破荆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
(3)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
(4)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
十、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泣孤舟之嫠妇
十一、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赋:一种体物言志的古代文体,形式自由灵活,讲究文采、韵律,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和铺张手法。
B.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1082年,他曾两次游览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C.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其中,“朔”指每月最后一天,“晦”指每月第一天。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参考答案
一、
1.B;2.A;3.C;
4.(1)返回登上小船,纵船到江心,听凭小船漂到哪儿,就在哪儿歇息。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您吗?
5.第一问:悲。第二问:①物非景异;②孤身一人(二客不能从焉);③山险水汹。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今者薄暮举网得鱼”的意思是“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故应在“薄暮”和“举网”中间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巨口细鳞”是描述鱼的外形,“状如松江之鲈”是将其外形与其他鱼作比较,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B。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望”是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则是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日。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错误。《后赤壁赋》重在叙事写景,记叙的主要是游玩的经过。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中流:江心。听:听任,听凭。(2)畴昔:往日,过去。非子也耶:反问句,译为“不就是您吗”。
[参考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经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人影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环顾周围,心里十分快乐,(于是)边走边唱和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道:“有了客人却没有酒,有了酒却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怎么度过这样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一条鱼,(这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以备您不时之需。”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下游玩。江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有千尺高。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江水退落,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时日啊,(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便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衫登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茂密的乱草,靠着形如虎豹的怪石,登上状如虬龙的古木;攀上猛禽巢居的悬崖,俯瞰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里。(我)高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涛汹涌。我也忧伤悲哀,严肃恭敬而感到恐惧,(觉得这里)寒冷不可久留。返回登上小船,纵船到江心,听凭小船漂到哪儿,就在哪儿歇息。这时快到半夜,(我)环顾四周,(觉得)非常冷清寂寞。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戛然长鸣一声,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衣,步履飘然,走过临皋亭下,向我拱手作揖说:“在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你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您吗?”道士回头笑了,我也忽然惊醒。推开柴门向外看,临皋亭下看不到他的踪影。
二、
1.B;2.D;3.A;
4.(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解析:1.根据时间名词“前十有九年”和人称代词“余”,排除A、C两项。根据人名“方山子”,断定“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断句错误,排除D项。
2.“与诸侯是一回事”错误,诸侯是泛指,指的是有实权的地方势力,但不一定有爵位。
3.“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文中并未提及他出身微贱还是高贵。
4.【文言文大意】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照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来的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荒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三、
(1)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
(2)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
(3)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永不复返),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终究没有增减的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舞:使动用法,使……起舞。泣:使动用法,使……落泪。(2)渔樵:捕鱼砍柴。侣: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友:意动用法,以……为朋友。(3)盈虚:指月亮时圆时缺。盈,满。虚,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
四、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壑,蛟,嫠;(2)舳,舻,旌,蔽;(3)蜉,蝣,渺,沧,粟;(4)曾,瞬。
五、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六、D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项,“春夏之交生在水边”错误,蜉蝣是夏秋之交生在水边。
七、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C项,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D项,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故选D。
八、
(1)①动词,歌唱;②名词,歌词
(2)①动词,攻破;②形容词,残破,破败;③动词,劈开
九、
(1)劝请
(2)放任
(3)细丝
(4)端正
十、D
解析:D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A、B、C三项都是名词活用。A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C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十一、C
解析:“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