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当地时间2022年7月8日11时30分左右,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街头发表演讲时遭枪击倒地,安倍在被紧急送医时心肺功能停止。7月8日当地时间17时03分,安倍晋三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终年67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
导入
历史上日本和中国有何联系?
唐:
明:
清:
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遣唐使
倭寇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
1972年中日建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地理环境特点:
地理环境影响:
岛国,岛屿众多
山地众多,平原少
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
便于畜牧业发展
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第一篇章
蛮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统一
——6世纪前的日本
发展历程
倭王印
材料一:“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后汉书·东夷传》
材料二:“邪马台国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
发展历程: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社会、经济结构
最高统治者称为
“大王”
王室
(私有领地)
贵族
(私有领地)
平民
“田 部”
“海 部”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
(邪马台国)献男生口(男奴隶)4人,女生口(女奴隶)6人,班布(粗布)二匹二丈。——《三国志﹒魏书》
处于奴隶社会
社会发展十分落后
大和国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争权夺利,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阅读下列材料,对比同时期的中日情况?
1、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落后的奴隶制阻碍发展。
2、中国隋唐繁荣,制度非常先进
巳
之
乙
变
中臣镰足
孝德天皇
645年,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两百年间,日本正式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 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或未到达唐朝的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第二篇章
以中为师,强国富民渐安定
——大化改新
开始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
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出之处的国家
内容
材料一:改革行政制度,在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等官职。官职的任免权都在中央,废除官职终身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改新之诏》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农民的私有,转为国有。国家按人口对六岁以上的公民分配土地,农民获得了渴望的土地。
获得土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 -----《改新之诏》
①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②经济上:
c.统一赋税。
a.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b.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内容
让所有的公民都有田可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有了保障就不会出现部民起义那样的动乱,从而稳固了统治根基。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日本政府的综合实力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利于统治根基和国内局势的稳定。
影响
材料一 大化改新和唐朝制度比较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安京平面图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材料二
日本茶道
唐代斗茶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繁荣奠定了基础。
1、大化改新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并说出中国历史上相类似的事件。
2、大化改新给我们的怎样的启示?
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类似事件:中国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要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
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第三篇章
豪强横行,争权夺利武士出
——幕府统治
庄园形成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按照不同功劳、职位、地位等把土地分给所有国民收租
为了刺激大家积极性天皇改变了想法,日本土地私有化开始
10世纪左右经过100多年土地私有化各地出现了不同规模的庄园
一
二
三
四
武士出现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庄园主开始蓄养专职打手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
小的武士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武士集团形成
经过庄园主之间的斗争联合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两大家族——
幕府统治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时间:
12世纪晚期
标志:
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权力:
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地位: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指以不惜命的觉悟为根本,为实现个人于集体、团体的价值,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精
武
士
道
神
精
武
士
道
神
影
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
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实质:
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古代日本
1 . 6世纪前的日本
(1)出现小国
(2)统一
2.大化改新
(1)背景
(2)开始
(3)内容
(4)影响
3.幕府统治
(3)社会结构
(1)背景
(2)开始
(3)幕府的地位
(4)武士道形成
①庄园形成
②武士出现
③武士集团形成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 下图“汉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指的是 ( )
A.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B.天皇统治时期日本
C.6世纪前的日本 D.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2.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第一
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A.大和 B.高丽C.琉球 D.本州
3.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4.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
A.天皇掌握了实权 B.引进中国先进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5.武士是日本以武艺为专业的社会阶层,日本封建社会平安时代中期以后统治阶级的忠实仆从。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庄园的形成与壮大
C.幕府政治开始D.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