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第24课 司马光
难点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语言特殊,内容理解起来较难,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方法引导下学习。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接触少,加上年龄、思维的限制,难以理解。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教师读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朗读课文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组词法、联系上下文法了解文章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3.紧扣重点词句,感受解课文大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 1.师: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 生:司马光砸缸。 2.师: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也叫作司马光救友。(板书:文言文) 3.师:你们发现这篇故事与我们之前读过得课文有什么不同吗? 简介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区别: 文言文 语言精练,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 现代文 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一听就懂。 4.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司马光》,去看看司马光的故事。(板书:司马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5.认识“司”,学习复姓。 (1)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司马”是复姓,名是“光”。 (2)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姓氏歌》中提到的复姓。 生: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2.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 4.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 5.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 教师补充: “瓮”看图片 看注释;“登” 甲骨文写法到现在的写法并解释登的意思。 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指名读。 7.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句,各组练习。 8.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9.组内交流读。 三、深入探究 感知文意 1、群儿戏于庭。 师:这一句虽然看似平淡,但是描写的是:学生:一群小孩嬉戏玩耍。 师:是啊,这群孩子玩得多开心啊,我们可以读的好玩一些,读出一种玩耍的快乐,怎么来读呢? 学生试着读一读,同学评议,老师评议。 师: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常说:“我们在什么地方玩耍”但是古人却偏偏说“谁玩耍在什么地方”那么,如果在公园里面玩,叫什么?戏于林,如果小鸟在树林里玩,用古文怎么说?群鸟戏于林。 师:同学们很聪明,我们也学会说古文啦。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师:一儿登瓮,这个孩子怎么样?是啊,多调皮啊,竟然爬到大缸上面,学生试读。但是,后面发生了什么?一起说。足跌没水中。是啊。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哎呀,这个刚才还很神气,牛气的孩子就掉进了缸里,一切发生太突然,太快了。所以,这个时候,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学生说:快一点,急一些。学生试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呢?众皆弃去。众的意思是?皆弃去?跑的太快啦,一下子人就都无影无踪啦。我们该怎么读呢?请同学来分析一下。(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扭头就跑) 师:这一句,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帮我们分析分析意思,看看怎么读更好? 3、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师:这一句中有一句是其他孩子危机时刻的表现,还有一句是描写司马光的表现。你能分得清吗? (2)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司马光为什么不呼救、不弃去呢? (3)司马光的这个方法一共连用了三个动作,请同学们边做动作边读。 光 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4)结果就是: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这个时候,你心里的大石头可以落地啦。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这篇文言文古诗大家都理解了,大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背一背这篇故事吗? (1)老师换一种方式考考大家,能按照读的节奏来背一背吗? (2)我们再来换一种方式背一背,注意抓住关键词来背诵。 (3)我们来借助音乐再来背一背吧! 5、 鼓励学生大声背诵原文,带上感彩。 6、同学们今天学习了文言文小故事《司马光》,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能把这个古诗讲给大家听吗?我们下节课接着来探讨。
小结 四、课外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群英荟萃!历史上还有很多像司马光一样聪慧的孩子,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彦博,这也是一片文言文,请大家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读一读!同学们,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