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60分)
(本题6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分)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2.(3分)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
(本题6分)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3.(3分)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4.(3分)三个气象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本题6分)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3分)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3分)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本题6分)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叫作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下图反映了风力搬运的两种主要形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形式也不同,以悬浮、滚动及跳动两种主要形式进行。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尘粒为主,滚动和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
7.(3分)下列关于风力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风力搬运能力与风力大小呈正相关
B.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强
C.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
D.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
8.(3分)下列关于风力搬运形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形式中,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B.两种形式中,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
C.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
D.风力减小,滚动可能停止
(本题9分)河流阶地是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示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不同时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形成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3分)图中下列阶地中可能形成最早的是( )
A.a B.b C.c D.d
10.(3分)在图示地貌形成过程中,流水所起的作用是( )
①风化②侵蚀③搬运④堆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3分)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地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本题6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贯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3分)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同风”“一河”分别指( )
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
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
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
13.(3分)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副高 C.洋流 D.地形
(本题6分)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3分)四种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3分)图示各气候类型中,我国只可能有其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本题6分)紫砂岩是由细小的粘土颗粒及其他矿物形成的沉积型粘土页岩,是高温制作宜兴紫砂壶(左图)的主要原料。右图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3分)紫砂岩的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7.(3分)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与下列哪一作用过程的原理相似( )
A.① B.② C.③ D.④
(本题9分)读“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8.(3分)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9.(3分)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消亡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生长边界
20.(3分)在此类边界处,常常形成
A.高大的山脉 B.岛弧 C.海岭 D.深邃的海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10分)
21.(本题10分)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局部剖面图,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表示纬度为30°、60°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B处风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图乙中________(a或b)风带的风向一致。
(3)写出图甲中C处气压带和D处风带的名称。
(4)分别分析N、E两气压带的形成原因。
三、综合题(共30分)
22.(本题10分)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____B、____C、____
(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①处,目前在不断____(扩张、缩小)。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____,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3)②处有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____;此山脉形成的原因是____。
(4)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这是1900年以来全球第四强震,引发了海啸、核泄漏……日本这次地震的原因是处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23.(本题8分)如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北京市(约40°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师要考虑哪些因素?
(2)说出地球从A公转到B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
(3)说出地球从B公转到D期间,北京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
24.(本题12分)下图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示意图(北半球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其成因是____,气候特点是____。
(2)乙区域a、b两地属同一种气候类型,但降水有差异,降水较多的地点是____(填a或b),请分析其原因____。
(3)请说出戊、己、庚三区域气候类型的共同成因及共同的气候特点。
(4)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西部的月平均气温大于0℃,且降水较多。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D 3.D 4.A 5.C 6.B 7.B 8.B 9.D 10.B 11.A
12.A 13.D 14.A 15.C 16.B 17.B 18.B 19.D 20.C
21.(1)C E
(2)东北信风带 a
(3)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西风带。
(4)N地位于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即热力原因);E地位于60°N附近,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暖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冷气流之上,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即动力原因)。
22.(1)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 扩张 活跃
(3)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 亚欧 太平洋
(5)C
23.(1)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B到C:屋内光照面积由小变大,在C处达到最大。C到D:屋内光照面积由大变小。
24.(1)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降水均匀
(2) b b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雨热同期
(4)岛屿由于受海洋影响,冬季降温速度慢,所以1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来自陆地西北季风,经过海洋上空,湿度增大,在岛屿西部,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参考答案:
1.A 2.D
【分析】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指地球某点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其大小取决于各地所在纬线圈的长度。由于地球上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线速度也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南北两极为0。读图可知,甲纬度为0°,乙纬度为23°26′,丙纬度为40°,丁纬度为66°34′,所以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丁,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指地球表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一天中,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沿当地纬圈自转360°,则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均为360°÷24小时=15°/小时。图中四地均不是极点,故四地的角速度相等,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上线速度分布规律:①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60°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线速度的一半。②两极点线速度为0。③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D 4.A
【解析】3.根据气候资料图确定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出现在7月份,故甲乙丙三地位于非洲大陆赤道以南地区;三地的最冷月气温大约在10℃以上,乙丙最冷月均在15°C以上,可推测三地属于热带地区;降水集中分布在12月、1月和2月(当地夏季),属于夏雨型;综合上述三点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故选D。
4.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所以终年高温,一年分旱雨两季;三个测站降水较多的月份在12月、1月和2月(雨季),主要是由于此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多对流雨。故选A。
【点睛】每年1月份前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南半球的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5.C 6.B
【分析】5.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后就是实际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跟着南移,B正确。A北移,错误,C风带的风向错误,C错误;D不发生移动,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东部受季风影响明显,原因是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一般地,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7.B 8.B
【分析】7.由所学知识可知,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A项正确。风力越小,风力搬运能力越弱,B项错误。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可搬运的碎屑物质颗粒越大,C项正确。碎屑物质颗粒越小,重量越轻,风力搬运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8.由图可知,悬浮形式搬运的颗粒物数量较多,滚动和跳动形式。搬运的颗粒物粒径大,数量较少,A项正确、B项错误。搬运形式随风力和颗粒物的大小而改变,风力增大,滚动可变为跳动,C项正确。当风力较小时,滚动可能停止,D项正确。依题意,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
【点睛】风的搬运能力一般与风力的大小呈正相关。
9.D 10.B 11.A
【解析】9.阶地的位置越高,形成的时间越早。d阶地位置最高,形成时间最早,a阶地位置最低,形成时间最晚。D正确,ABC错误。
10.根据图文资料可知,流水侵蚀、搬运、堆积形成河流阶地,②③④正确;风化不属于流水作用,①错误。所以选B。
11.阶地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过程中,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在任意一级阶地的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方向是不断垂直上升,使得河流不断下切侵蚀。A正确,BCD错误。
【点睛】河流阶地是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力主要是地壳的升降运动,外力主要是河流的下切侵蚀。
12.A 13.D
【分析】12.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时间为6月8日,正值夏季,海南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该季节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同风”是西南季风,CD错;“一水”应是指连接孟加拉国和我国西藏地区的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在下游地区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A正确;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流经孟加拉国,B错。故选A。
13.根据两地经纬度信息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均不受洋流的影响,AC错;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不受副高的影响,B错;所以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米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地,冬季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强,气温相对较高),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14.A 15.C
【解析】14.根据各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①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④地全年高温,夏季多雨,为热带草原气候。①地冬季温和多雨是受西风带控制形成,②地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两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①②对,故A项正确。故选A。
15.结合(1)题分析,图示各气候中,③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热带草原气候两岸都有分布,我国地处亚欧大陆东岸,只可能有其中的温带季风气候分布,C项正确。故选C。
16.B 17.B
【分析】16.由材料可知,紫砂岩属于沉积岩。读图可知,丁向乙转化需要外力作用,所以判断乙为沉积岩,甲乙丁均可以转化为丙,则丙为岩浆,甲由丙形成,则甲为岩浆岩,则丁为变质岩,故选B。
17.有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岩浆岩,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根据三大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则是①为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高温熔化,④为冷凝作用,高温烧制紫砂壶的过程,是对沉积岩进行加工,对应箭头②,故选B。
【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收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18.B 19.D 20.C
【解析】18.M为阿拉伯半岛,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印度洋板块,B正确。
19.根据图中板块的移动方向为背离运动,两个板块张裂分离形成生长边界,D正确。
20.生长边界处常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C正确;高大的山脉、岛弧、深邃的海沟是消亡边界的地貌形态,A、B、D都错。故选C。
【点睛】生长边界处常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消亡边界处常常形成海沟、岛弧。
21.(1)C E
(2)东北信风带 a
(3)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西风带。
(4)N地位于高纬,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即热力原因);E地位于60°N附近,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暖而轻的暖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冷气流之上,使近地面形成低压(即动力原因)。
【详解】本题组以常见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判断以及成因分析。
(1)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应为C处。纬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应为图甲中的E处。
(2)根据第(1)问,C处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则A为赤道低气压带,B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0°—30°N之间。根据乙图中风向可以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a风带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的东北信风带,所以甲图中的B风带与乙图中的a风带方向一致。
(3)根据第(1)问,C处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副热带高压以北的盛行西风带。
(4)N为北极点,其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其成因是因为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而成。E位于60°N附近,来自极地的冷空气与来自副热带的暖空气在这里相遇,暖空气抬升,地面气压下降,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点睛】气压带成因的差异。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所形成的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而形成的气压带。
22.(1)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2) 扩张 活跃
(3) 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 亚欧 太平洋
(5)C
【分析】本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背景,突出考查板块构造理论的实际应用及防震常识,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六大板块名称:A 是美洲板块,B是南极洲板块,C是印度洋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由图可知,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所以目前在不断扩张;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是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
(3)②处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其成因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4)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的发生。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日本地震频发。
(5)当地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等。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可取的应急的措施有:①躲到课桌下面②靠墙角蹲下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⑥躲到洗手间里,①②④⑥正确;乘电梯逃生和跳楼逃生是不可取的,③⑤错误。所以该题选C。
23.(1)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B到C:屋内光照面积由小变大,在C处达到最大。C到D:屋内光照面积由大变小。
【分析】本题以北京商品房的平面示意图为地理背景,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 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北楼底层的阳光,设计时需要考虑:两楼的间距、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的太阳高度为该地最小值, 影长最长,如果冬至日新楼都不会遮挡到北楼底层的阳光,则全年其他时间都不会。
(2)
读图A为北半球夏至日,B为北半球秋分日, 夏至日北京昼长为-年中最长,秋分日为昼夜等分,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从A公转到B期间北京的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
(3)
B为北半球秋分日,C为北半球冬至日,D为北半球春分日;当地球从B (秋分日)公转到C (冬至日)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由小变大。(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变大),从C (冬至日)公转到D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射进屋内阳光面积变小。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直射点南移,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4.(1)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湿润,降水均匀
(2) b b地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雨热同期
(4)岛屿由于受海洋影响,冬季降温速度慢,所以1月平均气温大于0℃;1月,来自陆地西北季风,经过海洋上空,湿度增大,在岛屿西部,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多。
【分析】本大题以北半球理想大陆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成因以及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北纬40°—50°大陆西岸,可判断甲区域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较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2)
读图可知,乙区域a、b两地都位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a、b两地纬度不同,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时间不同,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短,受西风影响时间更长,所以降水多于a地。
(3)
戊、己、庚三区域均位于大陆东岸,均属于季风气候,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其中戊为温带季风气候,己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成因均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庚为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故三区域气候类型的共同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
在大陆,1月0℃等温线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图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致是35°N。M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降温速度较慢,1月平均气温高于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岛位于大陆东部,1月该岛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经过海洋之后会携带大量水汽,岛屿西部为迎风坡,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