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向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2.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占体液的2/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1/3
B.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就是内环境的稳态
C.正常情况下,冬季和夏季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一般是相同的
D.抗原与抗体反应、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和肝糖原水解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
3.囊性纤维化患者的CTR转运Cl-功能异常,导致肺部黏稠分泌物堵塞支气管。CFTR是一种转运器,其细胞质侧具有ATP和Cl-的结合位点,ATP与CFTR结合,将引起CFTR上的Cl-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ATP水解后其结构恢复原状,从而实现Cl-的跨膜运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FTR功能异常会导致肺部细胞外渗透压的改变
B.CFTR能够转运Cl-是因Cl-与其结合部位相适应
C.CFTR可以协助细胞逆浓度梯度从内环境中吸收Cl-
D.CFTR的CI-结合位点由膜内转向膜外不需要ATP直接供能
4.某研究小组探究胰岛素的分泌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从结扎狗的胰腺致胰腺萎缩、胰岛完好的胰腺中获取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息糖尿病的狗身上,狗的血糖迅速下降。实验二;用低糖培养液培养胰岛A细胞获得滤液X,将甲组胰岛B细胞在含滤液X低糖培养液中培养,乙组胰岛B细胞在不含滤液X低糖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甲组培养液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大于乙组。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可以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B.给实验一中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岛素制剂可以缓解高血糖症状
C.实验二证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如果实验二中乙组胰岛B细胞在不含滤液X高糖培养液中培养,预测胰岛含量会增加
5.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下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6.科学家在研究脊髓功能的实验中,破坏蛙的脊髓后将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皮肤上出现的现象和原因是( )
A.无反射活动,神经中枢被破坏 B.有反射活动,硫酸对皮肤有刺激
C.反射不准确,反射弧不完整
D.无反射活动,破坏脊髓后硫酸溶液对皮肤的刺激不敏感
7.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和副交感神经-胰岛B细胞系统的活动都会增强,人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通常是相反的,但也会出现同时增强的情况
B.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在促进肝糖原分解的同时使汗腺分泌活动减弱
C.副交感神经-胰岛B 细胞系统活动能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类物质的转运和利用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大大提高了机体应激反应能力
8.鲥鱼是我国著名的溯河鱼类,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春末夏初入长江产卵。进入长江后,它们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来适应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进入长江后,鲥鱼减少或停止饮水
B.溯河鱼类在淡水中通常保持排水保盐状态
C.鲥鱼在长江产卵时吸收Na+需要消耗能量
D.鲥鱼维持水盐平衡依赖的是正反馈调节机制
9.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激活免疫细胞释放一种免疫活性物质(IL-6)。IL-6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gp130)结合后,通过一系列代谢过程,神经细胞Ca2+通道(TPRV1)的通透性会增强。Ca2+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使相关神经细胞产生兴奋,从而引起炎症疼痛。研究发现,枸杞多糖(LBP)可作用于免疫细胞从而缓解疼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可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IL-6的作用类似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C.LBP可能通过抑制IL-6的释放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D.提高细胞外液中Ca2+的浓度,可能会使炎症发生时疼痛感增强
10.下图为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
B.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时,会引发组胺释放,从而导致过敏性哮喘症状的出现
C.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强烈、发作迅速,具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11.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分化, 但不会增殖
B.效应B细胞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12.研究发现,环孢素A是某种霉菌合成的种次生代谢产物,环孢素A能够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临床药学中环孢素A可用于( )
A.提高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 B.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C.清除被肺炎链球菌侵染的宿主细胞D.提高尿毒症病人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3.果实软化是肉质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影响果实的贮藏和售卖期长短。近日,中国农大科学家揭示了转录因子通过调控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细胞壁修饰来调节甜樱桃果实的成熟软化过程,且转录因子与细胞壁修饰基因存在显著共表达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脱落酸的合成部位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B.推测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可减缓甜樱桃果实的软化
C.转录因子与细胞壁修饰基因对果实软化的调控呈拮抗关系
D.脱落酸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达到促进果实成熟的目的
14.研究人员发现某植物BUD1突变体出现矮小丛生的性状。科研人员在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顶芽顶端施加具有放射性的IAA,4h后检测基部的放射性,以研究BUD1基因与IAA极性运输方向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侧芽处IAA含量较高,则会抑制植株顶芽生长,从而出现矮小丛生的植株
B.若突变体幼芽基部的放射性显著低于野生型的,说明突变体中IAA的极性运输受到抑制
C若突变体幼芽基部放射性显著高于野生型,说明IAA的极性运输需要ATP供能
D.该实验表明,突变体产生原因是BUD1基因过量表达,抑制了顶端优势出现
15.用含4种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α1>α2>α3>α4.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为m1>m2>m3>m4
C.若α1和α2相同,则m1与m2不一定相同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16.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先天性免疫缺陷病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17.如图1是微型电压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图2是神经纤维某处由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膜电位变化曲线,该过程中存在Na+外流和K+内流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BD段的电位
B.图2中C和E点神经纤维膜上Na+的跨膜运输速率相同
C.图2中Na+外流和K+内流现象最可能发生在FG段
D.由图2曲线走势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18.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项是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α-萘乙酸、2.4-D等均可调节植物的生长,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B.与天然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分解,效果比较稳定
C.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延长储藏期的青鲜素可能有致癌作用
D.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其无需发芽就可产生a-淀粉酶
19某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鼠体内,该组鼠均死亡;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鼠体内,该组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组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病毒q属于抗原物质 B. 乙组小鼠体内可能发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 甲组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
D. 注入甲组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
20.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B.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 共40分)
21.如图是人体免疫过程示意图,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⑨表示相关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___。
(2)a~g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3)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体内立即活跃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数字)。
(4)动物的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其中,_______________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5)淋巴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是由机体产生抗体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导致的,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Grave病患者体内产生的某种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病和桥本氏病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H)浓度存在差异。如果患者血清TH浓度持续偏___________,可以排除患Grave病的可能。但需进一步检测血清TSH浓度,以探查患病位置是在甲状腺、下丘脑还是垂体,从而判断患桥本氏病的可能性。
①若血清TSH浓度高,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TSH浓度显著升高,病变可能在甲状腺。
②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_____________,病变可能在垂体。
③若血清TSH浓度低,注射TRH后,TSH浓度___________,病变可能在下丘脑。
22.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请回答:
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______________。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________,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和根的生长情况,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DCCAD 6-10:ABDAC
11-15:ADBBB 15-20:CCADD
21 (1)皮肤、黏膜 (2) e (3) ⑥⑦
免疫监视
低
基本无变化
有所升高
22 (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
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激素的生理作用
(1) 2 d
生长素 促进
乙烯浓度
根尖放在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等量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