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23 22:4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占78%。
氮元素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和很多复杂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
氮气
(一)大气的组成
氧气是大气中含量仅次于氮气的气体,占21%。
氧气是众多生物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氧气
(一)大气的组成
二氧化碳占0.03%。
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动植物的呼吸以及人类活动。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一)大气的组成
高空的氧,在太阳紫外线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由3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
臭氧在距离地面22~27km时浓度最高的区域,称为臭氧层。
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因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在低层大气中,臭氧浓度增高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臭氧
(一)大气的组成
组成部分 作用
氮气(78%)
氧气(21%)
二氧化碳
臭氧
水汽
杂质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形成降水中的凝结核,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影响大气质量
唯一可以发生相变的大气成分,三态的转变,产生一系列天气现象
生命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人类即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长波辐射,产生“温室效应”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使大气增温,影响大气温度
总结——
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口大规模扩张。
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
影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南极臭氧空洞
南极臭氧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
广泛使用电冰箱、空调等,释放大量含氟化合物(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原因:
氯氟烃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形成酸雨、危害人体健康、威胁生物生长
影响:
燃煤、燃油、金属冶炼
原因:
欧美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我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圈层
主要特点
1、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大致海拔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6℃
2、对流运动显著
3、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约为17到18千米,高纬度地区约为8到9千米。
4、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对流层中出现温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大气温度的递减率低于垂直递减率
(垂直方向上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小于0.6℃)
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逆温影响:
(1)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2)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3)抑制沙尘暴等天气。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逆温不利于沙尘扬起。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到50-55千米高空
主要特点
1、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尤其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2、平流运动显著
臭氧层
范围大约是22-27千米,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部到50-55千米高空
为什么平流层是飞行的最佳大气层
1)平流层上热下冷,不易对流,以平流为主,空气稳定
2)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高层大气——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1、温度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主要特点
2、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流星;
3、在80-500千米的高空,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影响。
回顾复习
大气垂直分层 高度范围 气温特点 气流运动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低纬17-18km,高纬8-9km 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 对流运动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到50-55km高空 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平流运动 臭氧层(保护伞);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升高 自下而上先对流后平流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通讯建设有意义
问题探究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二:北京时间2022年9月17日17时47分,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陈冬、航天员蔡旭哲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运行在轨道高度约为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
思考:
神舟飞船发射时经过了哪些大气圈层,大气温度是怎么变化的?航天员出舱时,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这一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是怎样变化的?
课堂小结
大气
大气组成
垂直分层
大气主要成分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