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20.青山不老 同步练习 (部编版)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yōng dài néng nài jǔ sàng pái shān dǎo hǎi
cǎi hóng hún zhuó pān dēng zhǎn dīng jié tiě
二、填空题
2.认一认并填空。
粼 栽 截 恭 川
(1)这些字的音序依次为________。
(2)若按音序排列以上汉字,顺序应是_______。
(3)“ 栽 ”和“ 截 ”含有相同的偏旁________,“恭”的部首是_______。
3.比一比,组词语。
恨( ) 旱( ) 溜( ) 逮( ) 坏( )
狠( ) 早( ) 榴( ) 建( ) 环( )
4.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杨柳 ( )的波浪
( )的波光 ( )的老头
( )的老伴 ( )地说着
( )的归宿 ( )的设想
5.抓住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课文,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填空。
(1)《青山不老》全文的关键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特殊句能起到总结、引领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请你找出《青山不老》一文中的两句总起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关键句,我们可以用A.联系上下文B.联系生活实际C.联系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方法来理解。
请你选用以上方法,谈谈你对“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的理解。
用( )的方法,我知道了这句话里的“他”指的是( );用( )的方法,我知道了这句话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___。
用( )的方法,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人,叫( ),他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老人说,“它们都是好土啊!”
B.“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老人说。“它们都是好土啊!”
C.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它们都是好土啊!”
D.“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老人说:“它们都是好土啊!”
7.对“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点明了中心,呼应了题目。
B.“青山不老”是全文的“文眼”,既深化了主题,又使主题形象鲜活起来,让抽象的人物精神变得具体可感。
C.这句话描写了青山的翠绿,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D.“青山”“不老”,包含了作者对“造林英雄”的感谢、敬佩和祝福。
8.下列观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为了生活环境舒适种树。
B.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C.叫“绿色卫士”是因为花草树木都是绿色。
D.花草树木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还能降低灰尘污染。
四、按要求答题
9.“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种东西。”这个句子中“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 ),实际上指( )。
A.老人创造的这块绿洲 B.老人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10.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用( )年的时间在( )奇迹般地创造了块( )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 )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A.绿洲 B.十五 C.崇高的精神境界 D.晋西北沙漠
1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内。
A.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B.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C.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表现老汉创造出青山神话的句子是( );点明他实现人生价值的句子是( );最能形象地描述山的生机的句子是( )。
12.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承上启下)
五、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13.①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疲劳和干渴把他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一)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 ),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晚上回来,( ),抽袋烟(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14.用“——”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15.为了这“青山不老”,老人每天重复着怎样的生活?把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进沟上山 煮饭 吃过饭 睡觉
16.老人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作者列举了许多数字,请你找一找,写下来。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
17.老人的宏伟设想会是什么样的?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______
(二)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jīn jìn)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晖)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8.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19.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0.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领会( ) 反义词:平静( )
21.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意思转折。 B.声音延长。 C.解释说明。
2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
(2)“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那片绿洲,实际上象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 )
(3)“不会老的”既是那片代代常绿的青山,也是老人造福后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
23.从“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这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鼻子一酸的原因是什么?(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25.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的活力。
26.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___________________。
27.“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想一想:作者与老人道别时,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拥戴 能耐 沮丧 排山倒海 彩虹 浑浊 攀登 斩钉截铁
2.LZJGC 川 恭 截 粼 栽 木
3.仇恨 旱灾 溜走 逮住 坏人 凶狠 早晨 石榴 建设 环境
4.参天 绿色 粼粼 瘦小 可敬 不紧不慢 生命 宏伟
5.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联系上下文 老人 联系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 老人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将与山川共存,他造福后代的情怀将与日月同辉 联系生活实际 袁隆平 他发明了杂交水稻,让中国人不再有饥饿,让全世界人永久受益,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潜心研究,造福人类的精神永远被世人传颂。
6.A
7.C
8.C
9.A B
10.B D A C
11.B C A
12.点明中心
13.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 农民一有了土地,整个生命就被投入了土地。 蜡烛被一阵风吹灭了。 他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14.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5.煮饭 进沟上山 吃过饭 睡觉 16.15年 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写出了老人所做出的成绩。 17.将改造更多的沟,建更多的防风林带。
18.jìn 晖 19., 。 。 、 。 : 20. 了解 热闹 21.C 22. × √ √ 23.可以看出老人的年迈和瘦弱。 24.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25.A 26.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将黄山变成了绿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奇迹,这样的精神必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7.您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您的行为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