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能力-《包身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慢的是活着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谈及文学对于当下生活的意义时,乔叶表示,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不能功利地看待文学。
B. 乔叶回答陈劲松的提问时,语言形象生动,如关于泡沫和啤酒的说法,形象地道出了对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区别的见解。
C. 乔叶直言喜欢《尘埃落定》那样比较深刻的作品,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则持不屑一顾的态度。
D. 针对“为何会选择文学”的问题,乔叶说文学给了自己温暖;针对“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乔叶说文学给读者带来了温暖。
2. 下列对本篇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
A. 乔叶走上文学这条路,是因为文学能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使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获得身心的自由。
B. 乔叶认为,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文学的意义是让人的心走得更远,它能穿透物质表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生命质量。
C. 乔叶对畅销书如《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等持欣赏态度,因为这类小说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乔叶不想去写这类书。
D. 乔叶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并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这从写作态度方面印证了题目“最慢的是活着”。
3. 乔叶提倡怎样的写作态度 请联系现实,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二、[2018四川绵阳高三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从字面来理解,就是就是以人为的力量来创造智能性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进而创建出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替代需要人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通过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来设定计算机系统,使其能够完全按照人类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处理事务。
1956年,“人工智能”一词首次被提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深刻的技术、社会革命,这场革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以颠覆性的方式显现出来。,摘编自吴冠军《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
材料二:
2016年,咨询公司VentureScanner对全球个国家、家人工智能公司进行了统计,其结果显示如下图。
(资料来源于VentureScanner的数据)
材料三: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高技术集群,其发展应用必定会对人产生影响,作用于人的生活方式并显示出一定价值。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股票分析、军事、医疗、无人驾驶、太空招航行以及生物控制等领域。
相比人类智慧,人工智能的确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在数值计算,图形、语音、生物特征、行为姿态等方面的识别,甚至更加复杂的预测推理任务方面,人工智能都有超越人脑的优秀表现,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算法应对数位和符号计算相比人脑更加精确快速、稳定可靠。特别是对于有确定规则的计算问题,人工智能可以远远超出人脑的计算速度,也更容易找到最优的解答。对此,《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甚至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融合将在本世纪完全实现,人类未来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而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摘编自吴月辉《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等,有删改)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只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一种新型工具,它将帮助人类超越自我极限,就像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蒸汽机,像信息时代的计算机。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全新的认知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在工作中大大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甚至人工智能的一些“机器学习、记忆、自动推理”的功能,还可以极大地降低人类脑力劳动的强度,并辅助人类进行数据分析或事务决策。《人与技术》的作者盖伦说:“……省力的技术,它的作用是减轻器官的负担,摆脱他们,最后是节省劳力。”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想要用无机物构成的机器来部分取代人类有机大脑的部分功能,可以在体力和脑力上双重性地帮助人减轻劳动负担。人类拥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闻,来完成其余亨务,这无疑都使得人类生活变得效率更高,更加自由。例如机器人和专家系统分别帮助人解放体力和脑力劳动。
(摘编自杜森《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反思》)
4. 下列对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替代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其本质是对人类智能行为的模仿。
B. 从年开始新创人工智能公司数量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年达到顶峰当年有近家公司创立。
C. 从年起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额也连续快速增长至年以近亿美元的总资金量位居第一。
D. 人工智能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它正在以颠覆性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大到图像识别、般票分析、军事、医疗、无人驾驶、太空航行以及生物控制等,这与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有关。
B. 根据材料二可知,人工智能近几年在创业数量和投资额度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这说明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进人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C. 在尤瓦尔·赫拉利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没有岗位的人。
D.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工具,它将帮助人类在全新认知时代的智慧创造中,超越自我极限,就像信息时代人类利用计算机进行创造一样。
6. 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 C “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则持不屑一顾的态度”错,原文中乔叶说的是“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
2. D A项,“获得身心的自由”错,原文说的是“心灵”获得自由。
B项,“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错,原文是“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C项,“持欣赏态度”于文无据。
3. 【答案示例】 ①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写作能够影响生活、影响社会,能给自己、给社会带来温暖。②要沉下心来,观察、品味、思考,去挖掘深藏在生活中的人性。③要有耐心,积累酝酿,慢工出细活,写作态度与生活态度要统一,追求、表现生命的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④表达自己,而不是迎合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作品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其写作态度散见于全文。本文中乔叶回答了5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她对文学的理解和态度,结合陈劲松的提问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即可。
4. C “连续快速增长”错误。人工智能行业年度总投资额在2009—2011年是低于2008年的。
【技巧点拨】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建立在对文本内容的掌握上。因此,回答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其次,对涉及选项内容的语段要进行细致阅读,认真比对。
5. B B项,“人工智能近几年在创业数量和投资额度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错误。2009年人工智能的创业数量是降低的,并且其投资总额在2009—2011年是低于2008年的。
6. 【答案示例】 ①人工智能给人类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②人工智能使得人类劳动方式趋于简单、自由,工作效率提高。(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根据题干要求,可定位到材料三、四。其中材料三中提到“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材料四中则进一步说明人工智能会“在体力和脑力上双重性地帮助人类减轻劳动负担”“使得人类生活变得效率更高,更加自由”,由以上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