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节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课程标准]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了解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知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深化。[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利用与保护的一般规律;学会分析水资源与自然资源、人类发展关系的方法,提高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自然资源的价值及保护利用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以水资源为例,重点学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以水资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组成
特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水危机 补给的循环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水利与水害双重性[知识结构] 哪些图片反映的内容属于自然资源?为什么? 水[知识结构]
每幅图反映的分别是什么资源?从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角度分,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有何用途?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工业原料农业、工业、城乡建设等生活饮用、灌溉、工业用水等食用、工业原料、药用、饲料等农业、电力、旅游、生活等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世界水日”的来历
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需,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有人预言:在21世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战争,不是为土地而战,也不是为石油,而是为水而战! 水资源组成广义海洋水陆地水狭义: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河水、湖水、浅层地下水等。[思考]
地球上的水储存于哪里?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是什么水?[观察实验]
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地球上淡水资源总量的0.3%。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以河流年径流总量的多少为主要指标。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降水 假如一条河流的水全部被抽取,这里的资源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蒸发水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径流量千米3 以下四幅图共同反映了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哪些突出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我国一些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思考]
水资源的利用方式还有哪些? 人们生活中有许多物质资源是可以多种物质互相替代的,比如:
燃料——草、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衣料——棉、麻、丝和人造纤维等。
建材——木材、石头、水泥和金属等。
那么我们每天都不可缺少的水呢?也可以用其他资源替代吗?答案是否定的,水是任何其他资源都不可替代的。?水资源的特征松花江污染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10吨苯、硝基苯和苯胺进入松花江,形成近百千米的污染带,沿松花江不断进入黑龙江,导致哈尔滨市停水6日。 松花江污染事件反映了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方面面临的什么问题? 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并在探究学习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对以下问题进行主题演讲。
1. 这些工厂在用水情况上有哪些共性?又有什么差异?
2.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水与工业
调查某家工厂的生产、生活用水情况,完成下表。[思考]
水与农业
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农业有哪些影响?2004年某流域内的用水构成图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
没有水,农业难以发展。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
水能发电,是清洁能源。
还能发展水运。
水域景观可以用于发展旅游。
水资源的多少影响人口、城市的分布。 楼兰一直是为中外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们向往的神秘之地。那么,同学们知道楼兰古城究竟是怎么消失的?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有何共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时人们和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小结]
在科技较落后的时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能力较低,主要在河流(尤其大河)或湖泊的沿岸发展。利用这些水资源种植作物、航运和生活。那时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多,人水矛盾不很突出,水资源质量一般也不会有较大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海水淡化进入商业生产阶段 1870年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风车抽取地下水,挖渠灌溉,种棉花、小麦和玉米。 结合教材P100案例研究,了解世界农业用水技术的发展。[阅读与思考]
沙漠中的奇迹——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北部地区降水较多,但年降水量也不过70毫米,南部只有20毫米,最南部的沙漠地带常年无雨,而蒸发量却大得惊人。在这样的地方,连人的生存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种植农作物、发展畜牧业了。但是,就在这里,枣椰林、葡萄园、果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自给,还可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 有效利用咸水和海水是以色列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以色列人认为,海水淡化是消除未来用水“赤字”的唯一途径,也是解决整个中东地区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2002年,以色列海水淡化量达到4亿立方米,成本在0.5美元/米3左右。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色列发明了滴灌技术,把水和肥料通过密布在田间的管道网,由漓管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附近,从而极大地提高水和肥料的利用率。如今电脑控制的水、肥封闭滴灌网已遍布全国,由计算中心调控,按照确定的给水量、给水时间、养料配比,实行最佳自动灌溉。这极大地减少了渗漏蒸发,水肥利用率高达80%~90%,可耕地面积增加了5倍,农业产值增长了近20倍。按照以色列现在的节水效率,地球可以多养活3倍的人口。以色列的农田滴灌1.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以色列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吗?
2.以色列是如何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
3.从以色列发展农业的奇迹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低中高强中小中大简单
单一中等多样化低中高强水资源匮乏[小结]
在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提高,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随着生产生活对水资源污染的加剧,水质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发展也构成很大的威胁。 我国水资源危机呈严峻态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居全球121位,被列为世界13个最缺水国家之一。 [问题讨论]
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怎样?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长期以来,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使波浪滚滚的黄河水量锐减,27条黄河一级支流已有11条长年干涸,另有不少为季节性河流;300余条二、三级支流大部分绝流。从1972年起,黄河开始断流,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断流河段从入海口一直延伸到河南开封,长达704千米,致使城市供水、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全线告急。近几年虽然没有断流,也主要是靠人为调度,才使下游有涓涓流水。 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
的水系。历史上水资源丰
沛,孕育了天津这个大商
埠以及大量中小城镇和
广大农村。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及防洪蓄水设施的建设,海河流域每年入海水量,由50年代初的200多亿立方米逐渐降至2000年4亿立方米。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海河干流来水急剧萎缩,直至无法形成径流,原本碧波荡漾的河道变成了干秃荒凉的烂河滩。现在海河流域基本上是“有河皆干”,失去了江河的正常功能。目前,海河干流和天津市区二级河道的水已不是流动的活水,为了维持生态和景观水的水质,每年要从滦河水中调集5 000万立方米的水注入海河水体。[问题分析]
分析天津市出现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同学们认为有哪些措施可以促进天津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水危机原因
自然:时空分布不均,径流量小
人为:人口增加,需水量大增;农业和工业用水利用率低,浪费、污染等现象严重。 政府可采取以下措施开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开源节流
合理开发地下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防治水污染。
2.节约用水
提高水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实行滴灌;工业用水实行重复利用,加强污水处理,提高水价,
3.提高思想意识
宣传节水政策,提高人们日常节水意识。节水从一点一滴做起 [课外研讨]
1.请同学们自己思考明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并设计相应的宣传语,然后编辑一期关于水资源的地理专刊。
2. 撰写题为《我的一日生活与自然资源》的研究报告。
3.调查学校用水状况,设计一份学校节水方案。
4.收集海河资料,分析其变化及主要原因,对其治理、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5.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地区的缺水问题。
6.收集相关资料,探讨研究“中东战争与水”的课题。[网站资源链接]
http://www.mwr.gov.cn/ 国家水利部主页
www.hwcc.com.cn 水信息网
www.sdinfo.net.cn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
www.eedu.org.cn 中国环境生态网
www.waterinfo.com.cn 中国水势网资料一
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尼罗河水的使用至今仍是影响着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三国关系的敏感问题。美国、以色列建议埃塞俄比亚在青尼罗河上建造26座水坝用来灌溉和发电,一旦实施此计划尼罗河水量将大量减少,埃及前国防部长直言不讳地说:“任何触及尼罗河水道的问题都将意味着战争,别无选择。”资料二
楼兰古城地处新疆,孔雀河道南岸7千米处,一条大致西北-东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贯城中,将古城分成东北、西南两区,城东则是罗布泊。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
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名声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19世纪末,被人们称作“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资料三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湖泊亦开始萎缩,水量平衡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有的甚至干涸消亡,每年平均有20多个湖泊消失。青海湖区水位以每年12米的速度在下降。作为中国北方罕见的水乡,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湖面从上世纪50年代的560平方千米减少到今天的360平方千米,有的年份甚至出现干涸,其调节气候、净化水体、提供动植物栖息地和生物基因库的功能大大降低。资料四
污染严重 水质恶化
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1~3类水质的断面为41%,4~5类水质断面为32%,劣5类断面为27%。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5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称:全国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2005年发生的环境事故中,97.1%属于污染事故,其中水污染事故占50.6%。我国有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 。资料五
渭河污染。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滋养了广袤的关中平原,孕育了中华农耕文化。如今的渭河,上游水源枯竭,中游水体污染,下游淤塞严重,河流功能丧失殆尽。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渭河的污染是全流域性的,污染最严重的是中下游的陕西段。另有资料表明,渭河每年接纳陕西全省78%的工业废水和86%的生活污水。经过不同程度的治理,到2006年3月,渭河干流陕西段的7个监测断面中,仍有2个为5类以上水质。资料六
洞庭湖污染。环湖生产规模上万吨的造纸企业中没有建设制浆废液碱回收与废水处理的企业就有15家,造纸废水基本没有处理就直排洞庭湖水域。除此之外,洞庭湖周围工业企业有近600家,年排工业废水2.76亿吨,城镇生活污水排入2.62亿吨。主要污染物造成湖区生态环境破坏和局部水域水质恶化。目前,洞庭湖内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资源急剧减少,天然捕获量正由高峰期的每年12万吨左右降至目前的2万至3万吨。资料七
尊重规律 善待自然
导致江河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更有人类违背江河循环和代偿的客观规律,非科学地开发利用乃至干扰破坏的因素。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主要的。
首先是植被破坏,生态环境脆弱。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过度地砍伐森林、开山造地、废草种粮、围湖造田等,造成森林锐减,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得水资源日渐枯竭。据有关资料记载,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以有90%的草原不同程度的退化,退化面积每年以26万公顷的速度扩展。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气候变异,降水减少。从上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主要湿地面积减少了83%。 其次是一味索取,过度开发。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政府自然”、“人定胜天”,“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用无偿”的传统观念,对江河湖泊的淡水资源一味无限制地开发与索取,而忽视江河水体生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使得各大江大河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水利专家称,人们对黄河的开发索取已超过了其承载和代偿能力,整个流域的开发利用率以达70%,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近50年来,海河水的开发利用率以达95%,海河水量早已捉襟见肘,长期饮用海河水的天津人不得不于上世纪80年代改用黄河水和滦河水。 再次是制胜于疏,违背规律。上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在江河上修建了水库、水坝,处处设防。这样,一方面确实管住了大江大河,有效地发挥了防洪减灾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过度蓄水用水,大大减少了江河的径流量,有的导致季节性断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导致河道淤积,流域内土壤含水量不足和地下水位下降,继而影响到流域的大气环境,出现干旱少雨现象。流水不腐,江河没有一定的流量,自净作用会大大削弱,也是形成河水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从一定意义上讲,洪水也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它除了对经济和人民财产造成损失外,还可以冲洗河道,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改善地表土壤。一条河流如果长期没有洪水过程,河道必然萎缩,最终将是常年干涸断流,江河的生命也将终结。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