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09: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01
了解苏轼和豪放词派。
02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03
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04
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绘画上擅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后人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散文
书法
绘画
文学理论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主要成就
豪放派
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曲谐”,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屏障,扩大词的题材,使词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丰富了词的意境。
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题解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怀古(咏史)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怀古诗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古迹有怀、古迹等字眼。
3、常见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对比、用典、衬托。
4、情感: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诗歌分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huán)酹酹(lèi)∕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长江向东奔流,滚滚浪涛把千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冲洗尽了。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的乱石插入天空,惊涛骇浪拍打着江岸,卷起的浪花如同千万堆白雪。江山美丽如画,那一时期涌现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美丽的小乔才嫁给他,雄姿勃发。手拿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被烧成灰烬。我在想象中游历了一番故国(三国)的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长出了白发。人的一生真像一场梦,还是洒一杯酒祭奠江中的明月吧!

诗歌解读
整体感知
概括本词上阙与下阙主要内容
上阙写游赤壁所见之景,
下阙缅怀古人,抒发人生感慨。
16
赏析上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深入研读
1、苏轼立于赤壁,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大江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具象、有形)
(抽象、无形)
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
意境开阔,气象恢弘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哪些字最富有表现力?
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图景

穿




险怪
高峭
汹涌
猛烈
奔腾
纯白
形(视)
声(听)
形(视)

夸张
拟人
比喻
雄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3、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了怎样深沉的感慨?本句有什么作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是对下阕写人的开启,由描景过渡到写人。
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21
赏析下阙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青得意
人才出众
风流潇洒
自信乐观
从容破敌
1.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周瑜
描写周瑜的形象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一是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很有作为。
二是以美人衬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
三是小乔之姊大乔系孙策之妻,所以周瑜跟孙权外托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能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2、词中,苏轼此时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作者为何如此“多情”以至于“早生华发”呢?
苏轼二十岁入京参加科举,从此名满天下。继而陷入变革派与守旧派的政党之争,身陷囹圄,即“乌台诗案”(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出狱被释后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此职为虚职。为派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写下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作背景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47
生活:
外表:
职位:
际遇:
怀古伤己
仰慕


对比
年少有为、风流潇洒
时运不济、壮志难酬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业未就
3、苏轼回想了周瑜的人物形象,与周瑜相比,苏轼又如何?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苏轼虽遭贬斥,但仍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感慨“人生如梦”,但情感并不消极。与周瑜的政治功业对比,自己是失败的,但上片写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像周瑜这样的英雄终也随着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从人类历史来看,二者终是“人生如梦”。
人生短暂,而江月永恒,“一樽还酹江月”拿一杯酒,且祭奠江中之月,脱离苦闷,让精神获得自由,表现出的是一种旷达浩逸之风。
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
人生观:对人生的艰难坎坷看得十分通透。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选自苏轼《前赤壁赋》,写于1082年
与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一年
自然观: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才是永恒的,回归自然,远离因世俗不公二产生的不平。
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______________。
失意
洒脱/达观
得意周郎赤壁真英豪,
失意东坡怀古亦风流!
诗意

课堂总结
思路小结
观眼前之景(写景)
思历史人事(怀古)
抒一己之思(借古伤今)
(过渡)
思瑜叹己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借景抒情,引出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词的下阕通过以古写今,塑造周瑜这一英雄形象,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最后寄情自然,洒脱旷达。
主旨
本词的豪放体现在哪里?
景物描写的豪放: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纵横驰聘、游刃有余的描写,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宏大的气魄。
周瑜形象的豪放: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智慧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生动形象。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
情感的豪放:生不逢时,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随堂巩固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情写赤壁的险要地势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不同方面对周瑜的形象进行了刻画,“_________________”以婚事衬托其少年得意;“_________________”写其装束,表现了他的儒雅风度。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把周瑜面对敌军时的从容自信刻画得淋漓尽致。
明确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4.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 5.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