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 第五单元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24 07: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PART 01
中国货币的演 进历程
货币
地球的生命是45.6亿年,人类的生命是250多万年,它的生命是5000多年。它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泥板上,它在亚细亚海边的贝壳里,它在太平羊岛的石头上,它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项链里。它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陌生的——?
——2012央视10集纪录片《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
(1)贝币
早期文明,主要是以物易物,人们通过等价交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思考点】
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间接反映了上古时期曾以海贝充当货币的事实。你能举出哪些这样的字?
如:财、费、货、购、贷、赚、
買(买)、賣(卖)等
(2)铜币
中国古代货币
铜币: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春秋战国:多种铜铸币并行 (多元货币体系)——韩赵魏的布币,齐、燕的刀币,周、秦的圜钱,楚国的蚁鼻钱。
战国时期货币分布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货币形状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特点:形状各异,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工具。
说明:诸侯国长期并立造成各诸侯国经济 相对独立,发展出不同体系。
(3)秦朝:秦半两
中国古代货币
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秦半两
“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圆形方孔),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汉书·食货志》
至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币制极为混乱。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为什么要统一货币?货币统一后有怎样的影响?
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统一后出于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及巩固政权的需要统一货币
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4)汉朝:五铢钱
中国古代货币
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即位后数次改革币制:
元狩五年(前118年)开始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其文相符;
元鼎四年(前113年),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提高铸造技术,防止盗铸。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5)唐朝:通宝、元宝
中国古代货币
开元通宝钱制标志着纪重钱币的终结,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
废五铢行“开元通宝”
(6)宋朝: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中国古代货币
当时铜钱短缺难以满足需要。特别是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交易十分繁忙……尤有甚者,宋朝经常遭受辽、夏、金等攻袭,军费和赔款开支浩大。使用纸币既便于异地交易,并防止铜铁钱流失,又有利于弥补财政赤字。而北宋时期的印刷技术成熟,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的要求。
——庞忠甲等《货币的逻辑》
宋代交子
据材料分析宋朝交子发行的背景及变化趋势
背景:北宋商品经济发达,但铜钱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印刷技术成熟
变化趋势:由民间自由发行到政府收归官办
(7)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对币制进行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
元世祖不仅统一全国的纸币,还颁布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元朝纸币
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的后果是什么呢?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货币
宋元时期商业发达,大城市空前繁荣。
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元朝恢复临安的旧称杭州,它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8)明清: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中国古代货币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清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美]韩书瑞《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白银的使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①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②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③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8)明清:白银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中国古代货币
清朝前期,市场上钱银并行流通。大宗交易用银两,小额支付用制钱。从货币文化内涵上足以彰显当时的天朝心态。在前近代到19世纪,中国人仍然习惯于把自己看做是世界第的。这种心态,类似于作为种族本能的集体意识,这种无意识实际上就是学术界统称的天朝心朝心态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通过吸收并加以融合逐渐弱化,而中华民族具有接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并变成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成为先进中国人爱国主义、救国救民的主题动力,并为国富民强寻找金融改革的现代化之路。
白银成为货币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
原因:白银货币化使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白银货币化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明代四川十六年奉银五十两银锭
清代四川金堂县地丁纹银十两银锭
(1)晚清时期,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中国近代货币发行
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
(2)民国:货币发行较为混乱。
中国近代货币发行
1912年民国政府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
1948年发行金圆券,1949年又发行银圆券,均告失败
(2)民国:货币发行较为混乱。
中国近代货币发行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抢购日用品……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但由于滥发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致使大量城市中产阶级因此破产,导致政府民心大失,成为国民党内战迅速失败的原因之一。
——许倬云
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石家庄 小灰楼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旧址)
与国民党统治同时期的共产党统治的解放区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共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我们发行了新中国沿用至今的货币,这就是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49-195“银元之战”)
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国有官僚资本)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包括“银元之战”(打击银元投机)、“米棉之战”(打击米棉投机)、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新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摘编自温铁军等《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
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第二套主景图案主要表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
第四套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
第三套票面图案主要反映农轻重并举的建设方针和新中国十多年经济建设的成果
第五套票面图案充分展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壮丽山河,弘扬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和硬币
2016猴年生肖纪念币
改革开放40周年金质纪念币
人民币的发行与使用
为什么人民币能长期保持稳定发行?有什么影响?
原因:人民币的发行有严格的管理;坚持3项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和集中统一。
影响: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ART 02
世界货币体 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是调节各国货币关系的一整套国际性的规则、安排、惯例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整方式。
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上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摘编自高明振等编著《当代世界经济》
原因: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金本位货币制度
1717年,牛顿建议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将黄金与作为基本货币的英镑固定,英国由此成为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国家。
——裴毅菲《英国金融霸权问题研究1816-1914》
1978年英格兰银行发行的1英镑封面
金本位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1816年,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阶段
时间
国家
原因
特点
影响
确立
崩溃
重建
瓦解
1816年
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1944年
英国
英国等
美国
美国等
经济大危机引发各国关税战、货币战;一战后英国经济实力衰退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经济矛盾激化;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滞涨;经济实力衰退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元为中心;双挂钩一固定;两组织
美元地位下降;仍占主导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混乱;各自为政。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1943年9月起,美、英两国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就如何建立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的谈判。美国凭借其强于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英国最终忍痛放弃“凯恩斯计划”。1944年7月1日,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终结,这也是美英两国逐鹿国际金融舞台的结果,是美国称霸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开始。美国不但可以用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而且可以用美元支付庞大的海外军费。但是,各国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和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战后世界货币体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这种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是如何形成的呢?
(1)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美元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各代表团团长合影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稳定和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难题”,是耶鲁大学教授、国际经济与国际金融专家罗伯特·特里芬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特里芬指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重要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既要求美国必须长期是贸易逆差国,又要求美元的稳定和坚挺。这两者相互矛盾,出现两难的境况,形成一个悖论。”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削弱,美元购买力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瓦解。
——摘编自姜春明、佟家栋主编《世界经济概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1)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存在着结构性矛盾。
①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結算和储备货币注定了美元会流岀美国在其他国家沉淀;
②另一方面要保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就需要美元始终稳定与坚挺美国必须长期是贸易顺差国这两方面相互矛盾。
(2)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军备竞赛、西欧和日本的竞争、石油危机等严重阻碍了美国经济发展,导致美元危机,美国频繁爆发经济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及影响?
结果:(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2)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影响:21世纪,美元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巩固练习
1.下图是战国时期流通于不同国家货币的形态。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c
A.冶炼水平差异
B.诸侯割据纷争
C.区域经济特色
D.商品经济发展
2.唐代飞钱和唐末延续到宋初的便换,从汇票演变到在异地间流通转让,也起到一些货币作用,是交子产生的先导。《宋史·食货志》记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这说明了飞钱和交子( )
A.本质属性是一样的 B.都是当时发行的纸币
C.制作方法是一样的 D.都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解析:飞钱和交子本质都是一种信用流通货币,A正确。飞钱类同于后世的汇票,不是纸币,B错误。材料只讲到交子的发行之法受到飞钱的影响,但不并是说交子的制作方法是和飞钱一样的,C错误。飞钱与交子促进商业发展与材料无关,D错误。故选A。
A
巩固练习
3.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解析:据材料“明初……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可知,明朝中期以后,商业得到发展,白银广泛使用,故选B项;依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白银的流通主要得益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银矿开采无关,排除D项。
B
巩固练习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两国都意识到,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矛盾。因此双方都加紧了对黄金的搜刮和掠夺,以国家的形式存储了大量黄金以备战时之需。这一状况( )
A.冲击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B.阻碍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C.有利于英德两国的经济发展 D.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解析:根据材料“双方都加紧了对黄金的搜刮和掠夺,以国家的形式存储了大量黄金以备战时之需”可知,英、德两国收集黄金,减少了市场上的黄金流通量,必然引起金价的波动,影响人们对黄金的信心,这就冲击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英、德两国收集黄金,影响人们对黄金的信心,这就冲击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与世界经济贸易无关,排除B项;所存储黄金并未投资经济,看不出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英、德两国收集黄金,影响人们对黄金的信心,这就冲击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D项。故选:A。
A
巩固练习
5.3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趁1927年国民党政府准备实行币制改革之机,纷纷参与中国货币改革活动,美、日、英、法等国都提出了所谓币制改革方案,如美国提出中国实行金本位制,日本以巨款支持国民党,英国主张实行法币制等。列强此举目的在于(  )
A.掠夺中国黄金 B.转嫁经济危机 C.控制中国货币 D.促进资本输出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强纷纷参与中国币制改革活动,其意在通过币制改革,变中国货币为本国货币的附庸,来控制中国的经济,C正确;中国当时实行的是银本位制,因此列强干预中国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掠夺中国的黄金,A排除;列强转嫁危机在历史上表现为输出商品,发动战争掠夺他国资源,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列强在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在中国修铁路、开矿和办厂等,排除D。
C
巩固练习
6.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改革( )
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
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解析:据材料“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可知两次币制改革加强了官僚资本控制的四大银行的地位,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故选D项;1948年“金圆券”改革没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排除A项;“金圆券”改革导致了通货膨胀,排除B项;“金圆券”改革使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排除C项。
D
巩固练习
7.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发行新的纸币,收兑法币及民间所有黄金、白银、银元,管制经济,限制物价,时称“八一九”限价。这次限价发行的纸币是( )
A.银圆券 B.金圆券 C.法币 D.银元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新的纸币;限期收兑法币及民间所有黄金、白银、银元,管制经济,限制物价,B项正确。1949年7月,国民政府发行银圆券,排除A项;材料强调收兑法币及银元等,排除C、D项。
B
巩固练习
8.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自4月1日起,用人民币按1:9.5的比价,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10月1日,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在全国流通,同时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元券。中央人民政府的举措旨在( )
A.统一财经与巩固政权 B.统一货币与抢占市场
C.活跃市场与改善民生 D.发展金融与提振经济
解析:根据材料“1951年”“收回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决定在新疆发行有维吾尔文的人民币在全国流通,同时停止使用并限期收回新疆省银行发行的银元券”可知,中央人民政府对东北和新疆地区货币流通的整顿工作,消除了国内货币不统一的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的统一,A项正确;中央人民政府整顿东北和新疆地区的货币流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而不是抢占市场、活跃市场、发展金融,排除BCD项。故选A项。
A
巩固练习
9.20世纪70年代初,在伦敦,一位游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乞丐在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经济“滞胀”导致美元地位下降
C.欧美外交关系的恶化 D.经济一体化提升了欧洲的自信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题干提及在伦敦、巴黎美元不受欢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有关,故选A项;此时资本主义世界都受到“滞胀”影响,美元地位下降主要是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排除B项;此时欧美关系仍然是伙伴关系,“恶化”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与欧洲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
A
巩固练习
材料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44年建立,其核心是双挂钩,即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由此开始,美元彻底挤掉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它与关贸总协定和世界银行共同构成了战后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和贸易环境,避免再次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关税大战等问题,这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快速恢复。
——摘编自管涛《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现在和未来》
巩固练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1)内容:美元以固定比价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
影响: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快速恢复;便利了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战略。
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其核心是双挂钩,即以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固定比价实现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可知美元以固定比价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影响:根据材料“通过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和贸易环境,避免再次出现货币竞相贬值、关税大战等问题,这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快速恢复”可知,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促进了战后初期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快速恢复;根据材料“美元彻底挤掉英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可知便利了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战略。
巩固练习
材料二 2022年5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SDR)定值审查执行董事会一致决定,维持现有SDR蓝子货币构成不变,即仍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构成,并将人民币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
——摘编自吴斌《专访摩根大通顾玮: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开花”看好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巩固练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升人民币权重的意义。
(2)意义:表明中国过去五年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解析:(2)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表明中国过去五年在国际贸易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有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巩固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