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7*一个粗瓷大碗
会认字
陈
chén
曼
màn
联
lián
还
huán
缸
gāng
粱
liáng
顿
dùn
侦
zhēn
陈列
陈旧
曼妙
曼舞
联系
关联
水缸
砸缸
归还
返还
高粱
顿悟
顿时
侦查
侦探
激烈——
猛烈
连忙——
赶紧
艰苦——
艰难
结束——
开始
近义词
反义词
责备:批评。
通讯员:课文里指军队中担任传送公文、消息等工作的人。
陈列:安放,排列,摆设。
为难:感到难以应付。
词语解释
赵一曼 (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女,汉族,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
这篇文章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_______,在艰苦的环境中关心______胜于关心_____,与战士们一起__ ______________的事。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坚持抗日
自读提示
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倒叙的手法,写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这一个粗瓷大碗,引出赵一曼同志的感人事迹。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通讯员送碗。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赵一曼用碗。
第四部分:(第9-11自然段)赵一曼的碗又丢了。
自读提示
例: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
我仅仅去过北京一次,但那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仿照下面加点字,写一句话。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再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令你感动?
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后……
关心爱护战士
再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令你感动?
开饭了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心理描写
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背景
生活条件差
同甘共苦
关心伤病员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用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
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我跑进家门,打开冰箱,拿出雪糕,大口地吃了起来。
写作特点
以碗为线索
送碗
丢碗
用碗
战斗刚刚结束
送碗时间,写出小通讯员心情的急切。
早就
表明赵一曼没碗用已经很长时间了,揭示送碗原因。
送碗
用碗
部队用什么来充饥?
“野菜、草根、橡子面”
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
一个“沾”字,把“日子非常艰苦”的程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丢碗
丢碗时间
第二天
强调时间极短,说明只用过一次。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反问句。意思是说,只要同志们需要,我的碗就要“丢”。“丢”,在这里就不是不小心遗失的意思,而是“送”,谁需要就送给谁。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赵一曼关心别人、爱护同志的崇高品质。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从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是因为她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赵一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碗是通讯员从老百姓那拿来的
重视纪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课后搜集一些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