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古诗词三首教案+学案+同步练习(8份打包,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 古诗词三首教案+学案+同步练习(8份打包,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16:51:34

文档简介

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作业
3 古诗词三首
课后作业(二)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舟 一( )原野 一( )明月
一( )诗 一( )炊烟 一( )江水
写出四个表示空旷辽阔的词语。
如:一望无际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能力提升】
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唐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号稼轩,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
四、看句子意思,写出相应诗句。
1.移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岸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的心中又增添了新的忧愁。
2.忽然之间,狂风席卷大地,刹那间吹散了满天的乌云。站在望湖楼上往下看去,西湖上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的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综合运用】
五、选出正确选项。
1.给红色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移舟泊烟渚。
A.陆地上的小面积水域
B.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2.给红色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
明月别枝惊鹊。
A.横斜的树枝
B.别开树枝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六、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和《宿建德江》这首诗虽然都描写了“月亮”,但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请结合诗词句说一说。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二)
一、叶 片 轮 首 缕 池
二、示例:广袤无垠 一碧千里 一望无垠 漫无边际
三、1.√ 2.√ 3.×
四、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五、1.B 2.A 3. AC
六1.略。
2.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3.xiàn 现
4.月 鹊 蝉 蛙 星 雨 店 桥
5.这首词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里的“月”,是空中之“月”,描写的是在明月的照耀下,夜景中的一切是那么清晰可见、清新迷人,可以体会到诗人夜行的轻松、喜悦之情。而《宿建德江》这首诗里的“月”,是水中之“月”,它显得那么可望不可即。结合第一、二句中的“日暮客愁新”,可以体会到诗人此时的孤独愁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境。
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作业
3 古诗词三首
课后作业(三)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看拼音,写词语。
rì mù mò shuǐ xǐ què
chán míng wā shēng pǐn dé
zhù sù tíng bó
【能力提升】
二、把古诗和所描写的季节连一连。
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冬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写出诗句的意思。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四、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以动衬静,把半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请你选一处景物,也用以动衬静的方式写出它的特点。
【综合运用】
五、课外阅读。
(一)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①白②满川③,子规④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⑤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指山地和平原地区。②白:指水的颜色。③川:河流。④子规:杜鹃鸟。⑤才了:刚做完。
1.这首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光。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二)如梦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写出文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疏—( ) 浓—( )
问—( ) 瘦—( )
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小令的意思。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三)
一、日暮 墨水 喜鹊 蝉鸣 蛙声 品德 住宿 停泊
二、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夏——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三、1.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给遮挡住。白花花的雨点落在湖面像跳珠一样,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2.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横斜的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半夜里,清凉的晚风徐徐吹来,树上的知了在此起彼伏不停地鸣叫,更衬托了夜晚的宁静。
3.田野里,稻花的芳香随晚风一阵阵传来,人们谈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景。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青蛙的鸣叫声,它们好像也在述说着丰收年。
四、示例:隔壁隐隐传来小提琴的声音,仔细一听,竟是爱尔兰名曲《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琴声悠扬细腻,如丝如缕,如梦如幻。在这迷人的夏夜里,和着淅沥的雨声,袅袅地飘荡,轻轻地诉说,更像在嘤嘤地哭泣,哭诉两百年来的忧伤。琴声、雨声混合在一起,却奇妙得丝毫不令人感到喧闹,反而将夜晚衬得更加静谧……夏夜,似乎就这么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旁,也轻轻地流淌在我的心底——这番静美已是无可言说的了。
五、(一)1.农村初夏时
2.示例:四月的乡村,山冈平原草木葱郁,河里满是水,白茫茫的一片。如烟的细雨中传来了杜鹃鸟的叫声。乡下四月正是农家最忙的季节,刚忙完了采桑养蝉,又忙着去田里插秧了。
(二)1.密 淡 答 胖
2.示例: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第 1 页 共 3 页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的一个“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分别写了四个场景:黑云翻滚、__________、风吹云散和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描写的时间是盛夏夜晚,地点是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同学们都自发地来帮老奶奶搞卫生,这种热心助人的měi dé 令人称道,就连树上叽喳的xǐ què 和鸣叫的qiū chán 也为之叫好。
3.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4.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 是词牌名, 是词题。
(2)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横线的两句词的意思。
(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
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诗人骤然间看到旧屋的欢欣,又
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课外阅读。
草原八月末
梁衡
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车子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境内。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 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地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这地毯上的牛羊。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除了草便是山坡上的树。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一道三色麻将牌,或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
呜呼!草原八月末。大矣!净矣!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 (有删改)
(1)文章描写了八月末草原景色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⑥段作者认为“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1)唐 孟浩然 愁
(2)宋 苏轼 大雨倾盆 水天相接 对西湖奇特景色的赞美与喜爱
(3)宋 辛弃疾 黄沙道 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美德 喜鹊 秋蝉
3.(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4.(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3)示例: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人想象出一派丰收的美景。
(4)A
5.(1)开阔 宁静 干净 纯真;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赞美、留恋之情。
(2)同意这种看法。因为特定的环境和时刻呈现的自然美,不可多得也无法复制,要有与这美感产生共鸣的欣赏者;自然释放美感,润泽人的灵魂,人欣赏美,从自然中汲取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言之成理即可)
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刹那的交汇”将美感说得过于神秘,“才可能迸发”将美感的获得说得绝对。(言之成理即可)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作业
3 古诗词三首
课后作业(一)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难易度:★☆☆
【夯实基础】
一、看词语,写拼音。
惊鹊( ) 建德江( ) 稻花( )
日暮( ) 翻墨( ) 泊烟渚( )
二、填写同音字。
1.dù ( )口 ( )船
( )量 ( )日如年
2.què 喜( ) 麻( ) ( )实
3.mù ( )捐 ( )穴
羡( ) 开( )
【能力提升】
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移舟泊烟渚:
2.日暮客愁新:
3.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读下面的词句,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试着写在括号里。
1.明月别枝惊鹊。( )
2.清风半夜鸣蝉。( )
3.听取蛙声一片。( )
五、课文内容回顾。
1.《宿建德江》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我还知道他写的__________________。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诗写出雨的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这首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综合运用】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宿建德江》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
七、课外阅读。
水性江南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责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器——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忍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1.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你还了解那些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你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一)
一、què dé dào mù mò zhǔ
二、1.渡 渡 度 度
2.鹊 雀 确
3.募 墓 慕 幕
三、1.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2.新的愁苦。
3.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平静。
四、1.鹊叫声 2.蝉鸣声 3.蛙叫声
五、1.唐 孟浩然 《春晓》
2.宋 苏轼 又大又急,来得快去得也快
3.宋 辛弃疾 夏夜乡村田野
六、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还要低矮。江水是那么清澈透明,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和自己是那么亲近。
七、1.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2.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 1 页 共 3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教案
3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第一、三首古诗有了基本的理解和感悟。本课重点学习感悟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运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歌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积累背诵。
2.借助注释感知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入情入境,领悟诗中西湖盛夏时节的奇丽景色。
【教学难点】
读出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复习巩固: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填空。
2.主题回顾:
(1)《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人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江边时看到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学法导读
1.学法提示:
(1)疏通字词,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诗句赏析,想象画面。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2.结合注释,自主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读出韵律;(3)体悟情感。
3.走近作者: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的主要代表。
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4.写作背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当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并出示杭州西湖图片欣赏。
5.出示并分析古诗题目《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思考:“醉”在这里指什么?
(三)诗句解析
1.诗句分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教师:读诗句,你看到了什么画面?(黑云翻墨、白雨跳珠)
(2)教师:试着读出黑云翻滚,雨势之大的感觉。
(3)出示“未”“乱”的含义以及诗意。(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
2.诗句解析: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教师:出示“忽”的含义以及诗意。(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3.整体感知:
(1)教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展现了“阴——雨——晴”的天气变化过程。
(2)教师: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四)课外拓展
1.古诗拓展:《枫桥夜泊》
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名诗集锦:与苏轼有关的诗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题西林壁》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3)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赤壁赋》
(五)课堂总结
1.主题概括: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写法探究:三首诗的写法各有什么不同?
《宿建德江》——情景交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相互映衬、相互对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联想、侧面烘托
3.比较不同
《宿建德江》——旅途的忧愁、家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湖雨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乡村夏夜的宁静、劳动人民的欢欣。
对比体会“忽”字在后两首诗中的不同情感。
三首诗均是借景抒情、说理言志。
(六)素养提升
1.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词题是夜行黄沙道中。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xiàn,它的意思与“现”相同。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抓住景物特点,背诵三首诗词。
2.选择其中一首诗,画一幅画并题诗。
第 7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学案
3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积累背诵。
2.借助注释感知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入情入境,领悟诗中西湖盛夏时节的奇丽景色。
【学习难点】
读出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
三、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说说你了解到的杭州西湖。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 , 代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 。写一句与苏轼有关的诗句:

【自主学习】
1.填写表格,梳理三首诗的写法特点、主题。
诗题 写法特点 主题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写了什么自然景物?
四、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抄写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并在诗中划出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白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2.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请把对应的内容连线。
4.翻译诗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5.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
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它的意思与“____”相同。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摘抄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好在哪里。
2.选择其中一首诗,画一幅画并题诗。
参考答案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略。
2.苏轼 宋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
【自主学习】
1.
诗题 写法特点 主题
《宿建德江》 情景交融 旅途的忧愁、家乡的思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相互映衬、相互对照 西湖雨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联想、侧面烘托 乡村夏夜的宁静 劳动人民的欢欣
2.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的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入船中。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上向下看,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2.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抒发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3.唐——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宋——苏轼——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4.(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2)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3)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5.(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2)清风半夜鸣蝉
(3)xiàn 现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略。
2.略。
第 8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教案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课编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和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学习古诗不仅要学习古诗的内容,还要理解诗中蕴含的内涵。教学时,引导学生随文识记生字,理解字词意思。指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意,抓住诗句描写,展开想象,反复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2.随文识记“德、鹊、蝉”三个生字。背诵古诗词。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指导,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以读促悟,比较两种月夜美景的不同之处,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思考交流:出示月光图片,让学生思考古人写月夜时,寄托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二)学法导读
1.学法提示:
(1)疏通字词,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3)诗句赏析,想象画面。
(4)朗读悟情,背诵积累。
2.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
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当时,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3.自主阅读:出示古诗《宿建德江》以及注释。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大意。
(2)标示不明白的地方,交流讨论。
4.走近作者:孟浩然
(1)主要作品:《春晓》《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名言佳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观看关于介绍诗人孟浩然的视频。
5.诗句理解:《宿建德江》
(1)出示前两句诗句以及诗意,让学生说说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绪。
(2)情感:①科举失利,仕途受挫。②羁旅之思,日暮添愁。
(3)出示后两句诗句以及诗意,思考:为什么在诗人眼里,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
(4)情感:融“愁”于诗,清淡着笔。
(5)整体感悟:融情于诗,衬托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抒发作者思念家人、慨叹人生之情。
前两句诗句:日暮时分,触景生“愁”。
后两句诗句:“低”和“旷”、“近”和“清”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三)释词知意
1.自主朗读:
出示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让学生根据注释,旁批理解。(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别枝、茅店、社林、见)
2.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
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称号: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词作:《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3.要求提示:出示古诗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思考:(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是?
(2)此诗词的季节是?圈画诗中描写的事物。
(3)朗读后,你体会到的情感是?
4.随诗识字:出示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师:朗读古诗,找出生字并组词。(鹊、蝉)
5.重点生字指导:
(1)出示生字:鹊、蝉;
(2)认读重点字;
(3)明确重点字的笔画、部首、结构、造字;
(4)让学生观察字的笔画,进行书写指导;
鹊:“昔”上下有空隙;“鸟”略长于左部,横平。
蝉:“虫”小而偏上“单”最后一横要长。
(5)出示重点字的书写动画,教师示范写重点字;
(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重点字,教师巡视指导;
(7)辨字组词、成语积累等。
6.诗词解析: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以及诗句译义。
(1)想象画面:乡村夏夜、月明风清、丰收景象、无限喜悦。
(2)归纳理解: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品读词的上阕。
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花。
②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③闻到的:稻花香。
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和你身边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感悟画面:出示图片(明月、清风、稻花、惊鹊、鸣蝉、蛙声)声色兼备、动静相宜。
7.心情变化: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下阕以及诗句译义。
(1)思考:作者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意外——焦急——疑惑——惊喜)
(2)情感变化
意外、焦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偶)
疑惑:旧时茅店社林边。
惊喜:路转溪桥忽见。
(3)熟读成诵:
出示《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边理解边背诵,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这首词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充满了乡土气息,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四)对比阅读
1.朗读欣赏: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思考交流:找出关键词,对比阅读。
教师: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宿建德江》——愁思。(客愁新)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喜悦。(忽见)
3.背诵指导:根据关键词练习背诵。
《宿建德江》:停船——客愁——野——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花、蛙声、星天、雨、茅店、社林、溪桥。
(五)课堂总结
写法特点:
《宿建德江》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表达作者羁旅之思的同时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六)素养提升
1.用“\”画去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湖泊(bó pō)上停泊(bó pō)着很多船只。
(2)我把刚发下来的试卷(juǎn juàn)卷(juǎn juàn)起来放进了书包里。
(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zhuǎn zhuàn)溪桥忽见(jiàn xiàn)。
(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背诵两首诗词,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预习第二首苏轼的诗作。
第 9 页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古诗词三首 学案
3 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案
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理解诗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2.随文识记“德、鹊、蝉”三个生字。背诵古诗词。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朗读指导,想象画面。借助注释理解,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
以读促悟,比较两种月夜美景的不同之处,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三、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结合本课学习的古诗,说说当你看到月夜时有什么情绪?
2.佳句积累,写一句出自诗人孟浩然的名言佳句。
【自主学习】
1.学习古诗的方法:
(1)疏通字词, 。
(2) ,理解诗意。
(3)诗句赏析, 。
(4) ,背诵积累。
2.作者信息:
《宿建德江》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与苏轼合称“_______”,与李清照并称“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 。
3.解读诗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此诗的季节是__________。
(2)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举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用“/”给古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划分朗读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四、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抄写古诗《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宿建德江
[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生字抄写一遍并组词。
德 ____ ( )( )
鹊 ____ ( )( )
蝉 ____ ( )(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宿建德江》
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别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宿建德江》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描写了 的景色,你体会到诗人 的思绪。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写远景的诗句是:
,描写近景的诗句是:

(3)这首古诗的大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诗词的上阕描写了的景物有:

(2)诗词的下阕中,作者的心情变化是怎样的?
(3)这首古诗的大意:
(4)这首词有什么写法特点?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摘抄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原因。
参考答案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略。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自主学习】
1.(1)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 (3)想象画面
(4)朗读悟情
2.孟浩然 唐 《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辛弃疾 南宋 苏辛 济南二安 《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1)夏季 (2)西江月 (3)夜行黄沙道中
4.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花。
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略。
2.品德 德行 惊鹊 喜鹊 蝉鸣 蝉联
3.(1)泊:停泊。日暮:黄昏时分。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2)别枝:横斜的树枝。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社林: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1)停船夜宿建德江江边时看到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小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雾气弥漫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我增添几分忧愁。我站在船头,极目远眺,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我。
2.(1)明月、清风、稻花、惊鹊、鸣蝉、蛙声。
(2)意外——焦急——疑惑——惊喜。
(3)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人想象出一派丰收的美景。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两三点雨。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过了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儿便看见了。
(4)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略。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