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提升(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的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要利用理想实验法进行分析总结 B.实验中钟形罩确实被抽成了真空
C.实验得出声音的传播必须介质 D.该实验同时能够得出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
B.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
C.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4.如图所示的声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隆隆的雷声,在太空中也能听到
B.装水多的瓶子,被敲击时,发声响度较大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阻碍噪声的传播
D.发射火箭时,震耳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5.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即将上钩的鱼儿被岸上走动的人吓跑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比较发出的声音
C.用硬卡片以不同的速度在梳齿上划过,比较发出的声音
D.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观察到水花飞溅的现象
6.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如图,把装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当改变杯中的水量时会发现酒杯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下列根据上述情境形成的四个问题中,可探究且能得到结论的是( )
A.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子发声?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7.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后,物体就不再发声了
C.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
D.次声波响度足够大时人耳也能听到
8.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周围上装有扩音器
C.同心圆结构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反射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9.关于如图所示的民族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B.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D.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11.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敲击瓶子,则音调最高的瓶子的序号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12.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的成绩为15s,则该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为______s(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听到发令员的枪声是靠______传来的。(v声=340m/s)
13.把振动的音叉移近一个用细绳吊着的很轻的塑料球,音叉并没有碰到球,球发生了运动。如图所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音叉的______通过______传给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14.地震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15.如图所示,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却可以听到敲击声,说明 ___________能够传声,如果增大敲击的力度,则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将会变化。
16.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由发声体做______(选填“无规则振动”、“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噪声超过90分贝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分贝是声音_____的单位(选填“音调”、“响度”、“音色”)。用超声波清洗洁牙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_。
17.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_______次敲打的声音(管中是空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在室内讲话比在旷野里响亮,这是因为在室内讲话,原声与___________重合的原故。
18.“掩耳盗铃”是在 ______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______减弱噪声。
19.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20.(1)如图甲所示, 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以___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若使音叉发出更大的 声音,泡沫塑料球被弹开的距离也变得更大。 此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有关。在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左边_________弹起(会/不会)。
21.如图1、2所示,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通过观察、体验、总结,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 ___________产生的;如图3所示,找一根长木棍,右边这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一头,刮木棍的沙沙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左边的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棍,却能清楚地听到他拍来的“电报”。原因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D
7.B
8.D
9.D
10.D
11.C
12.15.29 空气
13.振动 空气 塑料球 声波能传递能量
14.次声波 不能
15.固体 响度
16.无规则振动 响度 能量
17.2 固体、气体都可传声,且传播速度不同 回声
18.人耳处 传播过程中
19.传播过程中 无规则 降低
20.振动 声波 振幅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能量 不会
21.振动 固体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