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8 灯光
王愿坚(1929—1991),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有《党费》《七根火柴》等。
作者简介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围歼( ) 倚着( ) 憧憬( )
黑魆魆( ) 璀璨( )
千钧一发( )
yǐ
xū
jūn
jiān
chōng jǐng
cuǐ càn
2.词语解释
(1)向往。( )
(2)形容光彩鲜明的样子。( )
(3)自己对自己说话。( )
(4)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
憧憬
璀璨
自言自语
千钧一发
课前预习
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1.文章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课文初读
1.文章围绕“灯光”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初读
文章围绕“灯光”,记叙了一件在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2.文章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
课文初读
全文第1、2段和最后一段是写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1.再读文章第3—11段回忆往事的部分,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合作探究
示例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为什么作者说看到这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合作探究
“千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建筑”,作者漫步在这和平、安详的环境里,看到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心头感到温暖。
合作探究
示例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这段话写出了郝副营长对光明的向往。
合作探究
示例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合作探究
示例:等革命胜利后,孩子们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和人身自由,在这光亮的灯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那是多么幸福的社会啊!
合作探究
示例4: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讨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合作探究
这句话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生活在这幸福之中,不能忘记牺牲的先烈们。
合作探究
示例5: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郝副营长来?
因为郝副营长曾经憧憬过这美丽的灯光,面对灯光也发出过“多好啊”的赞叹,所以作者想起他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郝副营长深深的怀念。
合作探究
2.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照应开头。
内容上: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希望人们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起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精神,说明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