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5 17: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分)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难堪(kān)  收敛(liǎn) 绽开(dìng) 栅栏(zhà)
B.枉然(wáng) 倏忽(shū) 自卑(béi) 争执(zhí)
C.屋檐(yán) 黄晕(yùn) 发髻(jì) 笃志(dǔ)
D.搓捻(niǎn) 坍塌(dān) 感慨(kǎi) 攲斜(jī)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诀别 见义思迁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3.(2分)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堂上我有一道题没弄懂,课后,我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却很鲜明。
D.西湖边的垂柳花枝招展,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6.(2分)名著阅读。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 猫 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7.(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子是:   ,   。
(6)《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7)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朱自清《春》)
8.(4分)学校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关于“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的调查表,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调查表
结交网友的标准 凭感觉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自古以来,对不同性质的朋友有不同的称呼。请根据不同的称谓选出相应的朋友关系。(只填序号)
竹马之交——   
忘年之交——   
a.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b.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
c.幼年相交的朋友
d.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
②请你列举两个关于交友的典故。
9.(3分)校学生会拟开展一次“有朋自远方来”演讲比赛,校团委书记写了一份通知,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通 知
全体师生:
我校将于10月21日上午8点举行“有朋自远方来”演讲比赛,请参赛选手、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不误。
此致
敬礼!
校学生会
2020年10月16日
(1)通知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2)这则通知的内容不完整,应补充:   。
(3)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
10.(2分)学校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积累交友诗词】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歌颂友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标明作者。
示例一:   
示例二:   
二、阅读与拓展。
11.(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    
(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    的外表和     的心灵。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a)    
(b)    
(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①   
②   
(5)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12.(12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13.(13分)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爱是金
①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②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③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④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迸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⑤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末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
⑥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⑦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⑧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⑨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⑩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父亲没有回头。
“爸!”我大喊了出来。
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1)第①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第③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3)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4)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
三、作文。
14.(50分)在本学期语文教材中,我们走进了《论语》、济南的冬天、百草园、三味书屋、白求恩……的世界,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昆虫、花卉、篮球、音乐、种植、旅游、书籍、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在_____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6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2分)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难堪(kān)  收敛(liǎn) 绽开(dìng) 栅栏(zhà)
B.枉然(wáng) 倏忽(shū) 自卑(béi) 争执(zhí)
C.屋檐(yán) 黄晕(yùn) 发髻(jì) 笃志(dǔ)
D.搓捻(niǎn) 坍塌(dān) 感慨(kǎi) 攲斜(jī)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
【解答】A.有误,“绽开”的“绽”应读“zhàn”;
B.有误,“枉然”的“枉”应读“wǎng”,“自卑”的“卑”应读“bēi”;
C.正确;
D.有误,“坍塌”的“坍”应读“tān”,“攲斜”的“攲”应读“qī”;
故选:C。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诀别 见义思迁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正确;
B.有误,“美不甚收”应为“美不胜收”;
C.有误,“翻来复去”应为“翻来覆去”;
D.有误,“见义思迁”应为“见异思迁”;
故选:A。
3.(2分)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堂上我有一道题没弄懂,课后,我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却很鲜明。
D.西湖边的垂柳花枝招展,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远方的早春客人。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不耻下问: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对象错误。
B.正确。
C.有误,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不符语境。
D.有误,花枝招展:形容女孩子打扮得漂亮。对象错误。
故选:B。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常见标点的用法,细心审题,谨慎作答。
【解答】A正确。句子成分和结构都没有错误。
B错误。“收视观众”和“一路飙升”搭配不当,可把“收视观众”改为“收视率”,并且“引起”缺少主语。
C错误。缺少宾语,“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的“措施”。
D错误。“难以分开”和“不解之缘”重复,将“难以分开”去掉。
故选:A。
5.(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依次是老舍和朱自清,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故选:D。
6.(2分)名著阅读。
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 猫 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回顾所学和平时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和理解,明确名著的内容、作者及作品的社会意义及价值。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根据原著内容的理解判断正误。
ACD.正确。
B.错误,《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借此表达的是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无常》中借“无常”这个形象,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故选:B。
7.(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2)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6)《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7)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解答】答案:
(1)日月之行
(2)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3)夕阳西下
(4)崔九堂前几度闻(注意“度”的书写)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的书写)
(7)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注意“胳膊”的书写)
8.(4分)学校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关于“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的调查表,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
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调查表
结交网友的标准 凭感觉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9% 17% 19% 45%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自古以来,对不同性质的朋友有不同的称呼。请根据不同的称谓选出相应的朋友关系。(只填序号)
竹马之交—— c 
忘年之交—— a 
a.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b.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
c.幼年相交的朋友
d.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
②请你列举两个关于交友的典故。
【分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仔细观察图表可知,有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结交网友时看重其人品,也有为数不少的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凭感觉、看外貌,看重网友才华的人数最少。据此作答即可。
(2)①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掌握。根据文化常识积累可知,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为“忘年之交”,“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成为“君子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为“竹马之交”,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为“患难之交”。据此作答即可。
②本题考查典故积累。解答时,写出与交友相关的典故即可,如:管鲍之交。
【解答】答案:
(1)示例:中学生结交网友,最看重的是人品,其次是感觉和外貌,再次是才华。
(2)①c a
②示例:割席断交、高山流水
9.(3分)校学生会拟开展一次“有朋自远方来”演讲比赛,校团委书记写了一份通知,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通 知
全体师生:
我校将于10月21日上午8点举行“有朋自远方来”演讲比赛,请参赛选手、评委及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到场不误。
此致
敬礼!
校学生会
2020年10月16日
(1)通知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掉“不误” 。
(2)这则通知的内容不完整,应补充: 演讲比赛的地点 。
(3)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删去“此致、敬礼” 。
【分析】(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提前到场不误”一句,啰嗦赘余,删掉“不误”。
(2)本题考查通知的内容。演讲比赛的地点不明确,应补充。
(3)本题考查通知的格式。通知不用写“此致、敬礼”,应删去。
【解答】答案:
(1)删掉“不误”。
(2)演讲比赛的地点。
(3)删去“此致、敬礼”。
10.(2分)学校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积累交友诗词】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歌颂友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标明作者。
示例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示例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题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注意“伦”的书写)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注意“涯”的书写)
二、阅读与拓展。
11.(14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师的泪
初二时,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
老师姓杨,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
她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笑时,便成了甜甜的弯月……
“齐玉。”杨老师叫我。
我发怔。
“为什么走神?”她停止讲课,走到我面前。
云飘到我眼前……可我仍愣愣的。“我,我喜欢看你的眼睛。”我说。同学们爆发出哄堂大笑。在笑声中,她的脸红红的,(a)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她刚从师范大学毕业呢。
“你——你请出去。”
我懊丧地走出了教室。她从没发过火,这一次一定真生气了。
第二天,杨老师叫我们写周记。我花整整一个晚上,把心中的苦水倾倒出来:“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
不久后的一天,杨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宿舍,我诚惶诚恐地走进她的房间,只见她眼睛红红的。
“原谅老师,好吗?”
泪水涌出我的眼睛,尽情流淌。在同学面前,甚至在爸爸面前,我从不流泪,可在她面前我做不到。我哭了,尽情地哭了。
她等我哭完,便为我擦干泪水,轻轻地讲了一个姑娘的故事:
“一个小姑娘上中学时,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亡,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当小姑娘绝望时,是她的老师收养了她,给她生活的勇气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后来,小姑娘考上了师范大学,可老师不行了。弥留之际,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
(b)杨老师泪水盈盈。
我明白了:“杨老师,你也……”
她擦了擦眼泪,微笑着扶住我的双肩:“你是个男子汉,对吗?”
我呜咽着点点头。
“你恨爸爸,这不好。男子汉不这样,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笑一笑,你笑一笑。”
我咧了咧嘴。
“我会帮助你的——像我的老师一样。”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
“记住你是个男子汉,做个乐观正直的人!”
我狠狠地点点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我永远也忘不了。
(1)文章开头说“我竟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我的语文老师”,其实,“我”喜欢语文老师的原因是  老师像妈妈。 
(2)第二、三自然段对老师外貌的描写,目的是表现老师  美丽 的外表和  纯洁  的心灵。
(3)文中多处写老师的“泪”,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老师的心理和情感。请你简要回答,横线(a)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此时怎样的心理?横线(b)处的“泪”,表现了杨老师对恩师怎样的情感?
(a)  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  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4)最后一段“我觉得我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一句中,“额上有着圣洁的印迹”指的是:
① 老师的眼泪。 
② 老师的教诲(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5)文中杨老师对“我”说“男子汉是笑着对待整个世界,真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或体会。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的母亲去世,爸爸从不管“我”,因此生活中从来没有人关心“我”,“我”把杨老师当成自己的妈妈却被同学们笑话,杨老师得知真相后给“我”讲了自己的故事,原来她也是父母不在,靠老师抚养长大的,她鼓励我要像男子汉一样坚强、勇敢、宽容。文章表现了“我”对杨老师的喜爱、感激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从下文“美丽的妈妈死了,爸爸根本就不管我,整天就知道玩麻将、赌博,被公安局抓走,判了三年徒刑。我冷了、饿了、怕了、病了,也没人知道。那时我常常一边哭,一边看妈妈的相片;可现在我长大了,是个男子汉,我不哭,把泪水咽在心里。我只有恨,恨我爸。我毕竟是个孩子,需要爱护,需要有人听听心里话。我选择了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像妈妈”可以看出“我”喜欢老师是因为老师像妈妈。
(2)本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从“爱穿白色的裙子,她在讲台上讲蓝蓝的天,青青的草,像一片白云飘来飘去,轻盈极了”中可知,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老师的美丽;从“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中可知,运用肖像描写,表现了老师心灵的纯洁。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感情分析。从原文a处“她的脸红红的,美丽的眼中似乎还有泪水”神态可以看出杨老师因为我说喜欢她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b处结合“小姑娘跪在老师的床前,哭着说:‘妈妈,我还没报答您呀’老师却含笑地说了一句:‘给你未来的学生吧”,可以看出杨老师的泪是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她眼中突然滚出了泪水,洒落在我的额头上”分析,可知①为:老师的眼泪;②指老师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指老师的教诲。
(4)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感悟类问题要抓住文中的议论性的,能够使人对道理有所领悟的句子,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从“自信”“乐观”“宽容”“豁达”等某一方面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均可。
答案:
(1)老师像妈妈。
(2)美丽、纯洁。
(3)a处表现杨老师羞恼(难堪、生气)的心理;
b处表现杨老师对恩师怀念、感激(崇敬)的情感。
(4)①老师的眼泪
②老师的教诲(或:老师那慈母一样的爱)
(5)示例:男子汉要相信自己,以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面对世界。
12.(12分)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③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 
④不逾矩 超过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 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自身 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分析】译文:
(1)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不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②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愠:生气,发怒。
③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越过,超过。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朋:志同道合的人;乐:高兴,快乐。句子翻译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句子翻译为: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吾日三省吾身”这一章从 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身 的修养。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答题时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后进行简单阐述即可。
答案:
(1)①通“悦”,愉快 ②生气,发怒③自我检查、反省④越过,超过
(2)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②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自身的修养。
(4)答案示例: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因为人不能为完人,多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们只有每天反省,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
13.(13分)课外现代文阅读。
父爱是金
①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②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
③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
④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迸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⑤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末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
⑥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
⑦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
⑧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
⑨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
⑩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
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
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
“爸!”我轻轻地喊了声。
父亲没有回头。
“爸!”我大喊了出来。
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
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
(1)第①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第③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
(3)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
(4)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
(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
【分析】本文叙述了父亲为了能让“我”更上进,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帮我重新做人的故事。表现了父爱伴我始终昂首前行,像金子一样贵重,这种亲情无比珍贵。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这类试题关键是要把自己引入具体情境中,切身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才能领悟话中意思。“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结合“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句分析,“朽木在哪儿都一样”中的“朽木”在父亲看来指的是我,“在哪儿都一样”是说父亲对我不报希望,认为我不是学习的人。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父亲没有帮我上好的学校,我一直耿耿于怀,“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一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感到这样就可以让父亲日子不好过,得到心灵的快意。所以我有一种报复的满足。“忐忑不安”是因为父亲来了以后,还会有怎样的事发生。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结合“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句可知,父亲还是爱儿子的,看到儿子的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他也很难过,希望儿子能有个变化。所以父亲来求校长,是希望学校给孩子一个机会,这正是父亲爱子的表现。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
结合“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句可知,父亲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学会坚强。
(5)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结合“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句可知,“我”曾经“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是“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所以在我看来,父亲帮我重新做人,父爱伴我始终昂首前行,像金子一样贵重,这种亲情无比珍贵。
答案:
(1)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
(2)由于对父亲不满,对学校失望,我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不得不让父亲来收拾残局,想到这样会使父亲痛苦、难堪,我就有了一种报复的满足;但我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
(3)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去向校长求情。
(4)他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泪,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会面对,学会坚强。
(5)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让我体会到了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
三、作文。
14.(50分)在本学期语文教材中,我们走进了《论语》、济南的冬天、百草园、三味书屋、白求恩……的世界,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昆虫、花卉、篮球、音乐、种植、旅游、书籍、亲情、友谊……
请以“沉醉在_____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600字以上;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沉醉在 的世界”,写作难度不大,但要想写出新意,需要好好构思一下。首先明确什么让你“沉醉”。比如,“沉醉在大自然”“沉醉在歌声里”“沉醉在老师的关爱中”等。可参考以下构思示例:(1)从欣赏大自然美景角度,我们可以写出大自然的各种美景令我们沉醉:海的浩瀚,天的空阔,山的幽静,湖的碧波等都能让我们沉醉。只要我们把这些大自然美景的特点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出,我们便会沉醉于这些美景之中。(2)人物高尚品质让我们沉醉。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一个人物,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这些人物所特有的高尚品质,以及这种品质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完成对话题“让我沉醉”的完美表达。(3)一本书的思想,或书中的一个人物也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把它写出,也是一种心灵的沉醉。
【解答】
沉醉在春雨的世界
雨,像丝帘般从天上垂挂下来,翻涌着,卷起一排排的波浪。又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音符,蹦到地上,便开出了一朵两朵的白色花朵。不一会儿,无数朵白色的花儿便聚集在一起,在大地上形成一片流动的花海。
  这雨景,多美!让人想起“沾衣欲湿杏花雨”,但“吹面不寒杨柳风”倒说不上了,因为,在这里,这场春雨才是这片大地上真正的主角。正在写字的我,漫不经心地看着作业,心却已从屋内溜到外面去了。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伴随着叮叮咚咚的奏乐声。我觉着,雨像一位乐技高超的乐师,所到之处,无一不是他的舞台。他从房屋顶的瓦片上,到二楼的窗子上,顷刻之间,便一跃而下。即便在院中的铁树上,他也忘我地演奏着。周围的一切,都洋溢着美妙的乐曲。我听着听着,便醉了。
  可醉着醉着,我又觉得雨点是一个活泼中不乏孩子气的顽皮小家伙。看!本来都已经跳到大地母亲怀抱中的他们,又纵身一跃,跳到了窗子上,转眼蹦到了瓦片上,现在又跳到墙上去了。我丢开了笔,撒开书,听着雨的响声——叮叮咚咚,好似在敲打着我的心!
  我心中的烦闷已然被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挤出去了,只留下一股充满回味的清新。
  抬头望向天空,有些灰蒙蒙的,却和牛奶般的白云交错在一起,变成一种十分特别的颜色。像什么一样的颜色呢?那就得你自己去欣赏了。雨点,就该是云的孩子吧,从空中搭乘风车来到地上旅行。那种小巧,那种纯真,那种透明,能折射出万种景象,不管落到哪里,却不曾因此沾上丁点污秽。这种纯真与美丽,又有几个人能欣赏、感受得到呢?
  这些孩子,尽管是搭乘长途风车来到地上旅行的,但爱玩的性子却丝毫不减,一到地上,便热热闹闹地凑在一块玩闹起来了。
  我也想加入他们的游戏,不过,只怕我一进去,从天上下来的雨孩子便要顺势爬到我的头发、脸上和衣裳上去作祟了。
  倘若你走近窗前去看窗外的那番雨景,便会想到词人苏轼的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雅趣了。不过,我认为,既然这是春雨的舞台,那改为“雨色三分,二分春意,一分欣怡”会不会更为清雅呢?雨,也是诗人心中的一首雅诗吧。不过,我觉着,她应是诗中的西子,美得让人为之迷醉。难道不是吗?噫!春雨不醉人自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