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经纬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东市经纬实高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24 10:19:44

文档简介

牙、玉石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他说:
绝密★启用前
“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求其精也。”——精益求精,这在现代语境中,被认为是“工匠精神”核心和精髓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 22分 , ) 的表述,首次出现在历史文丛中。再后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瓯北诗
材料一: 话。七言律》中时其做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 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待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将其扩展到
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 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 的领域。古人们还将“工匠精神”延伸至文化创作领域,于是,就有了“匠心独
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 运”的说法。此外,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
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 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
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 (摘编自公晓慧《“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
“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材料三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
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莱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 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
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 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
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 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
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 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
长青唯一的道路。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
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 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 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
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 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
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都提到“工匠精神”,并有具体事例,兼有评论。
材料二:
B.材料二中引用“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来说明工匠文
“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中华“大国工匠” 化在民间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
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西方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由他们聚敛起来 C.材料三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更有针
的“工匠精神”,也不断酝酿、发酵,直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精神支柱之一。 对性地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无论在庙堂上还是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亦成为那个时代先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韩非子《五蠹》中提到率先民“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和“钻燧取火”的燧人氏,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代后期的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三
并序》用了这样的文字来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 中减少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伤害整个社会精神生活问题的解决办
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能工者、善工者的 法之一。
歌颂,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
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
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意学手艺,
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也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 C.材料二第一段概述“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后文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
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匠精神”的蔚然成风,“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也在历代人的推敲中
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象
第 1页共 8页 ◎ 第 2页共 8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 ⑥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
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员,由于语言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
3.请简要概述材料二第②段的论述层次。(8分) 可以志愿参加。
4.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怎样才能培育出“工匠精神”。(8分) ⑦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 58分 , ) 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试题。(9分) “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
琴歌 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
李颀 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弗之沿着红土道往北门走,回腊梅林去。他回头看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了一眼那醒目的标语,“This is your war!”转身拉一拉挎包,这挎包似乎比平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日沉重得多。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⑧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弗之不认得。一个学生走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近说:“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听说是要考试?”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②从此始。 弗之说:“是的。其实就是参加训练班,能胜任的先走,差一点儿的提高一下。”
【注】①广陵客;指琴师。②云山,代指归隐。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那几张年轻而带几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
A.诗歌前两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和演奏者,“鸣琴”二字点题,提挈 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
全篇。 湿布了。
B.铜炉熏染,华烛熠熠生辉,在庄严华丽的气氛中,广陵客登场献艺,格外引人 ⑨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
注目。 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孟先生。”弗之认得这人,是中文系学生,似
C.“皆静”写出人们专注着迷的神态,愈言其静,愈烘托出琴师出神人化的演奏 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孟先生。”那学
技巧。 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
D.末句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听了琴歌之后所规划的人生;从此要告别归隐 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
生活。 级?”那人忙道:“是,正是。不知征调有没有例外?”“什么例外?”“我的英文
6.“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人衣”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其作用 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
是什么?(6分) 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们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
这是你的战争 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孟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
平静的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
宗璞 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 ⑩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
生从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 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
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萧先生,我要
②“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这条标语最是触目惊心。是的,战争已 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
经不是报纸上、广播里的消息,也不是头顶上的轰炸。它已经近在咫尺,就在你 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是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
身边、在你床侧。敌人,荷枪实弹的敌人正在向你瞄准。 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
③“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标语下面有一张漫画,画中有一个全副 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
武装的年轻人正在查看手中的枪。 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
④几个同学在漫画前站了一会儿。有人很兴奋,有人在沉思。他们走开了,在雪 去军队服役,玮并不是突然想到的。这些年不断有人离开学校,去战地服务,
地上留下杂乱的脚印。又有几个人走过来了,大声议论着滇西战场的情况。一个 或去延安。他越来越觉得救亡的职责是在所有的中国人身上,他也要分担。远征
说:“那是什么战场,根本没有场,全是原始森林。”另一个说:“不但要打日本鬼 军出师不利,怒江西岸腾冲、龙陵一带沦陷已近两年。把敌人赶出国境,这是离
子,还要打毒蛇猛兽。” 他最近的责任,他怎能不去!他不止一次想到高黎贡山和怒江,还想到高山树顶
上和江水翻腾的波浪上闪动着的月光。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他应该在这次战争中
⑤大路两旁的吃食摊子仍然飘散着米粥、面饼、醪糟的香味,可是却没有了平常
投进自己的一分力量,哪怕是血和肉。
的热闹气氛。人们匆忙地来去,显得有些紧张。
第 3页共 8页 ◎ 第 4页共 8页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 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
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 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逖牙门童建杀新蔡内史周密,降于后赵,勒斩之,
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萧先生,我回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 送首于逖。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逊皆不纳。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
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
会朝廷将遣戴若思为都督。豫州刺史祖逖,以若思吴士,虽有才望,无弘致远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 又闻王敦与刘隗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壬寅,卒于雍
标题为选者所拟。) 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不仅写众多学生对应征一事的积极态度,还写了蒋姓学生的自私心理,这
样写并非意味着不合理,反而更有真实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B.“这挎包似乎比平日沉重得多”,表面上写孟弗之对挎包的异样感觉,实则表 [注]①樊雅,流民,在谯地聚集数千人,自称山寨王。②川,即陈川,自称陈留
现他在国难面前感到肩负的责任很沉重。 太守。③三年,即晋元帝大兴三年(公元 320 年)。
C.孟弗之和萧子蔚对学生应征一事的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前者对学生应征持赞 10.下列对文中画直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赏态度;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
D.小说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一代青年学子在民族 A.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
大义面前义无反顾、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 帅其众降逖/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B.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
分 帅其众降逖/
)A.小说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既渲染了征兵的紧急氛围,又引发 C.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
了师生对应征的认识和表现。 帅其众降逖/
B.小说既有对群像的粗笔勾勒,也有对个体形象的细致刻画,真实再现了大学生 D.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
面临国难时的不同反应。 帅其众降逖/
C.小说第⑧段中师生之间的问答,表现出大学生应征的热情,与下文蒋姓学生不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愿应征形成了鲜明对比。 ( )(3 分)
D.小说写“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过程,扣合情节发展,暗示了人们由忧患重重 A.祭酒,汉魏以后的官名,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韩愈曾担任过此职。
到心怀希望的心理变化。 B.京口,江苏镇江的古称,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
9.请简要分析孟弗之这一人物形象。(6分) . C.后赵,十六国时的政权,军事力量强大,与当时南方东晋政权对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19分) D.壬寅,壬为天干,寅为地支,干支相配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用以纪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A.祖逖曾经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一同睡觉,深更半夜时听到鸡叫,就叫
言于睿曰:“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 醒刘琨,起床舞剑。
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 B.祖逖驻扎京口时,向一直不想北伐的司马睿进言,司马睿封他官职,给了少许
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物资,未给他兵器。
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C.在与樊雅、陈川、韩潜、桃豹等势力的战斗中,祖逖表现出非凡的军事驾驭能
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祖逖之攻樊雅①也,川②遣其将李头助之。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
为主吾死无恨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川益怒,大掠豫州诸郡,逖遣兵击 D.祖逖派人劝赵固等和解,于是他们都接受了祖逖的节制调度;默许和后赵的民
破之。 间交易,获利颇多。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三年③,夏六月,祖逖将韩潜与后赵将桃豹分据陈川故城。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 13.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
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使数人担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弃担而走。豹兵久饥,得 14.逖深德之,自是后赵人叛归逖者,逖皆不纳。
米,以为逖士众丰饱,益惧。后赵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馈豹,逖使韩潜邀击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10分)
汴水,尽获之。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而赵固、上官已、李矩、郭默各
以诈力相攻击,逖驰使和解之,示以祸福,遂皆受逖节度。 胡金铨对艺术的_______________,使得他的每部影片都非同小可。胡金铨在中国
第 5页共 8页 ◎ 第 6页共 8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武侠电影史上有着_______________的地位,他是中国第一位靠武侠电影在国际影
坛_______________的导演,是中国电影进军海外的开路先锋。同时他又是中国武
侠电影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①不但他对港台武侠片做了革新,进而拓展为
类型片潮流。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电影语汇,将武侠片提升至融合中国传统文化
电影美学的载体,继而以一系列作品享誉于国际影展,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
胡金铨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达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高度,②他的武侠电影
如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字斟句酌 大有可观 流芳百世 难以逾越
B.精益求精 举足轻重 扬名立万 难以逾越
C.字斟句酌 举足轻重 流芳百世 望尘莫及
D.精益求精 大有可观 扬名立万 望尘莫及
16.文中画线①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不但他对港台武侠片做了革新,而且使其发展为类型片潮流。
B.他不但对港台武侠片做了革新,而且发展为类型片潮流。
C.不但他对港台武侠片做了革新,而且发展为类型片潮流。
D.他不但对港台武侠片做了革新,而且使其发展为类型片潮流。
17.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②的句子(4 分)
三、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 8分 , )
18.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19.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
子·形势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
一统天下的愿望。
20.《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 40分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为你好”成为一些人的“口头禅”并久盛不衰。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提
优班”“兴趣班”,孩子课余一直奔波在路上,如有不满,家长就说“为你好”;不
让孩子交友、看课外书或电影电视,给孩子的解释也是“为你好”;不让孩子参加
学校任何社团、做任何家务,只一心想“学习”,理由还是“为你好”;……
以上内容引起你哪些联想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体现你的
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7页共 8页 ◎ 第 8页共 8页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解答】
1.B 项,原文中“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
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 20 分 ) 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属于张冠李戴型错误。
1. 2.C 项,“以时间为序,讲了‘工匠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历程”错误,既谈了发
【答案】 展历程,又谈了内涵和延伸,不完全以时间为序。
B 3.①首先,提出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是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
2.C 来的“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观点;②接着,以有巢氏和燧人氏
(3)①首先,提出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是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 的为例并引用敦煌文献和民间俗语来证明观点;③最后,得出中国工匠独特的敬
出来的“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观点;②接着,以有巢氏和燧人 业精神在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的认知中孕育的结论。
氏的为例并引用敦煌文献和民间俗语来证明观点;③最后,得出中国工匠独特的 (4)个人能够持之以恒、乐此不疲、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地专注于自己的事
敬业精神在民众愿意学手艺,愿意将手艺练得精益求精的认知中孕育的结论。 业;企业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
(4)个人能够持之以恒、乐此不疲、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地专注于自己的事 费者需求的洞察;社会能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快乐的心灵,不能被世俗的东西破坏
业;企业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 和束缚,不能让他们被沾染上功利心;国家层面要营造对“大国工匠”敬畏、颂扬
费者需求的洞察;社会能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快乐的心灵,不能被世俗的东西破坏 之风。
和束缚,不能让他们被沾染上功利心;国家层面要营造对“大国工匠”敬畏、颂扬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共计 58 分 )
之风。 5.
【考点】 【答案】
信息筛选与概括 D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6.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
分析论证结构 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作用:①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②它
【解析】
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此题暂无解析
第 1 页 共 8 页 ◎ 第 2 页 共 8 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考点】 此题暂无解析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解答】
【解析】 7.“认识和态度迥然有异”“后者对学生应征持否定态度”错。萧子蔚对澹玮放弃学
此题暂无解析 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
【解答】 8.“以标语‘这是你们的战争’为线索”错
4.“从此要告别归隐生活”错误。最后一句是说诗人萌生了强烈的归隐愿望。 9.①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尽管战争近在咫尺、时局紧张,但他仍坚持教学到最
5.描绘了一幅凄冷的深秋月色图:月光如水倾泻在静默的城垣上,不时有乌鹊惊 后一刻。②性格和善,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询问,他面带微笑,态度温和;
飞;银霜满树,木叶萧萧,寒风吹衣,一派凄冷肃杀之气。 看到学生“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过
作用:①哀景反衬乐情,即便秋气凛然,但有酒有琴有知己就足以抵挡了。②它 去。③坚持原则,有正义感。他欣赏、支持积极应征的学生,而面对借故逃脱应
为下文写弹琴作了铺垫. 征的学生态度冰冷,并对其严正申明做人的原则。
.
【答案】 【答案】
7.C 10..B
8.A 11...D
9.①爱岗敬业,有责任心。尽管战争近在咫尺、时局紧张,但他仍坚持教学到最 12..C
后一刻。②性格和善,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询问,他面带微笑,态度温和; 13.祖逖让人用布袋就像装满米的样子装满土,派一千多人搬运到台上,又安排几
看到学生“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过 个人去挑米,在路上歇着。
去。③坚持原则,有正义感。他欣赏、支持积极应征的学生,而面对借故逃脱应 14.祖逖很感激他,从此以后归附祖逖的后赵人,祖逖都不接纳。
征的学生态度冰冷,并对其严正申明做人的原则。 【考点】
【考点】 文言断句
小说阅读 内容概括与分析
【解析】
文言翻译
第 3 页 共 8 页 ◎ 第 4 页 共 8 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文言文) 【解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答】 15.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字斟句酌;对每一
10.(原文标点)头力战有功,逖厚遇之。头每叹曰:“得此人为主,吾死无恨。” 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根据语境,这里宜用“精益
川闻而杀之。头党冯宠帅其众降逖。 求精”。举足轻重: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大有可观:很值得
看,很值得重视。根据语境,这里宜用“举足轻重”。扬名立万:显扬名声。流芳
11.文中“壬寅”是纪日
百世:美名永远流传后世。根据语境,这里宜用“扬名立万”。难以逾越:很难跨
12.韩潜是祖逖的部将
过。望尘莫及·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后,
13.①祖逖让人用布袋就像装满米的样子装满土,派一千多人搬运到台上,又安排
常用作谦辞。根据语境,这里宜用“难以逾越”
几个人去挑米,在路上歇着。
16.A 项,语序不当,“不但”放在“他”的后面。B 项,成分残缺,在“发展”前加上
14.祖逖很感激他,从此以后归附祖逖的后赵人,祖逖都不接纳。
“使其”。C 项,语序不当,“不但”放在“他”的后面;成分残缺,在“发展”前加上
“使其”
【答案】
17.构成:比喻的本体是“武侠电影”,比喻词是“如”,喻体是“舞动的精灵”。
15.B
表达效果.把武侠电影比喻为舞动的精灵,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
16.D
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7.运用比喻手法,把武侠电影比喻为舞动的精灵,形象具体,也能够引发读者的
三、 默写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 8 分 )
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答案】
【考点】
1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成语的使用
1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语境填句
20.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病句辨析修改
2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
第 5 页 共 8 页 ◎ 第 6 页 共 8 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考点】 写作任务应紧扣是否真的“为你好”这一核心问题,表达自己对“为你好”问题的思
名篇名句默写 考,写一篇由“为你好”而引起联想、思考与感悟的文章,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
登高(杜甫) 是记叙文。
短歌行(曹操) (二)写作任务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任务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主题:“我对‘为你好’的思考”
四、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 40 分 ) 注意:必须明确回答引导语中所列举的“为你好”问题的思考。写作过程中对“为你
22. 好”的实质,要有充分的思考,还要有明确的判断。
【答案】 任务二:结合材料
略。
材料主要是说“为你好”是否就真的“为你好”的问题。可以结合材料的核心意思,
【考点】 深挖“为你好”的实质,也可以就“为你好”中的问题剖析其危害,提出解决对策,
材料作文 但一定要写有足够的论据与相关的阐述,能自圆其说。总之,要注意扣住“我对
【解析】 ‘为你好’的思考”写作。
此题暂无解析
任务三:文体——自选
【解答】
根据材料性质,议论文容易上手,记叙文同样可以写,但要能通过叙事(如一些
【写作提示】
深信家长是真的“为你好”,就百依百顺最终一事无成)明确体现主题。
(一)材料解读和立意参考
语言:体现文体特色,议论文语言准确严谨,侧重理性色彩;记叙文语言生动形
本道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象,侧重文学色彩。
其中材料主要列举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种现象:家长越俎代庖,扼杀孩子个性,理
由都是“为你好”。所以,“为你好”只是借口,是“唯分数论”的体现,危害显然是扼
杀孩子个性,他们难以形成健康人格,无法得到全面发展,等等。
第 7 页 共 8 页 ◎ 第 8 页 共 8 页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考号: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